APP下载

探究门德尔松三首无词歌之创作手法

2021-11-26颜新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艺术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船歌小字乐段

□颜新祯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无词歌》主要内容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自然风光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两首威尼斯船歌与一首葬礼进行曲均属于表现社会生活的,可能是作曲家游历意大利,遇到了威尼斯贡夫拉船夫,也可能是看到了某地的葬礼,从而把这种情景与气氛,用音乐的语言方式记录下来。由此可见,无词歌这种音乐体裁有其特殊的音乐魅力,它就像一幅幅生活画面。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所看、所听、所感。

从曲式结构的发展原则来看,《无词歌》主要运用的是再现原则,还有少部分运用的是并列原则、奏鸣原则、循环原则等,本文选取的作品分别运用并列原则的单三部曲式、再现原则的单二部曲式、再现原则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笔者之所以要选这三首作品,主要在于这三种曲式结构是简单、短小作品的代表,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探究,更能展示门德尔松钢琴小品的艺术魅力[1]。

一、《无词歌》OP19,ON.6之创作手法

这首威尼斯船歌是86 拍,速度为稍慢的行板,伴奏的特点从和声的色彩变化来看,主要是以三拍为一个组合,这三拍中的三个音就像在描绘船夫“落、划、起”划船动作的画面。作品有6 个小节的引子,引子旋律由四个长音组成,小三度跳进后级进下行,像是远方的小舟慢慢地进入我们的眼帘,又像是拉开了船歌的序幕。

主题音乐建立在g 小调上,是4+6 小节的平行乐段,第一乐句旋律的音域刚好在一个纯八度的范围,从小字二组的re 向下进行到小字一组的re,由于旋律下行的特点,这个乐句从线条走向来看,给人一种忧郁、暗淡的感觉。节奏主要运用的是三拍中前长后短的特点,表现小船左右摇摆缓缓前行的画面。第二乐句从小字二组的re 到小字二组的re,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同头,但第二乐句的尾巴上扬,并且这里的节奏也更为密集,情绪上会比第一乐句更为积极、明亮。本来第二乐句也应该是四个小节,但作者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使这种上扬的情绪有所回落,听起来更为自然。

第二乐段用并置对比的手法,转为g小调的下属调c小调,是4+4 小节的对比乐段,第一乐句的旋律线条主要也是以下行为主,但音域没那么宽,从小字二组的fa 向下进行到小字二组的do,句尾材料上行。第二乐句的旋律主要围绕着小字二组的mi 进行大跳进,小船更为摇晃,节奏上基本保持跟第一乐段一样的特点,第二乐段从情绪上会比第一乐段明朗些。

第三乐段又是新材料,形成了并列单三的曲式结构,为了不偏离中心,这里回归主调。旋律、节奏与伴奏织体较第一、第二乐段有较大的变化,旋律线条不再以下行进行为主,特点在于纯四度的向上跳进,再加上跳音的使用,使第三段情绪显得活泼、跳跃些。

尾声用了主题的材料,使作品有头尾呼应的均衡感,不同的是,这个开头的材料出现后,就一直重复,有停滞,接近尾声的感觉,又有湖面波光粼粼的感觉,最后尾声又出现了引子的材料,仿佛船歌就要落幕了,小船也渐渐远去了,直到消失[2]。

这部作品创作的微妙之处:(1)情绪的递进,虽然是三段不同的材料,但是有密切的联系,情绪一次比一次明朗。(2)尾声两种材料的运用。(3)伴奏织体的形象性。

二、《无词歌》OP30,ON.6之创作手法

这个作品是门德尔松无词歌集的另一首威尼斯船歌,也是86 拍,速度为安静的小快板,伴奏的特点从和声的色彩变化来看,主要是以六拍为一个组合,这三拍中的六个音就像小船在水波荡漾的感觉。作品有6 个小节的引子,引子旋律由两个长音组成,从一个音向上小三度跳进到另一个音,基本起到的功能跟前面这首一样,创作手法有些类似,像是清晨远方出现了一条小船,或者是清晨的太阳升起来了,远方出现了这部作品的主角。

主题音乐建立在升f 小调上,是8+8 小节的平行乐段,第一乐句旋律呈波浪型,但后4 个小节旋律明显上行,结束音也从小字一组的la 结束到小字二组的sol,所以从旋律来看,比较积极、阳光,但是听起来给人淡淡忧伤的感觉,主要原因是这条旋律进行中出现的跳进,除了纯四、纯五,就是小三度和小六度。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也同头,但第二乐句的结束音低于乐句开头音,结束在小字一组的升fa(主音),这里情感上的处理会比第一乐句有所回落。

第二乐段用引申对比的手法,音乐从升f 小调进入,第25~27 小节转为升f 小调的关系大调A 大调,这个中段音乐材料的展开运用的是两次向上模进的手法,通过模进,把情绪推向高潮,从小字一组的升mi 一直推向小字二组的升sol。在这里应该再现了,但由于第二段结束在情绪最高潮的位置,需要有再现的准备,门德尔松采用接近主题旋律的材料准备再现,把主题旋律突出的do,用颤音的方式持续了两个多小节,延缓了主题的再现,同时让听众产生对主题再现的期待,也充满了波光粼粼的画面感,紧接着通过下行音阶引出主题,这个过渡句6 个小节,主题再现了7 个小节,所以,这个过渡句既起到情绪回复,又起到作品结构均衡的作用。

尾声用了新的材料,旋律音下行,节奏出现连续的切分、柱式和弦的织体形态,这种创作手法,给人不规则、急促的感觉,同时又加入过渡句带有颤音的长音,强调了船与水光的完美结合。

这个作品创作手法的微妙之处:(1)对比材料的展开。(2)过渡句的双重作用,虽然是三段不同的材料,但是有密切的联系,情绪一次比一次明朗。(3)尾声材料的变化。

三、《无词歌》OP62,ON3之创作手法

这个作品标题命名为葬礼进行曲,42 拍,音乐一开始就出现4 个小节的引子,渲染出葬礼沉重、庄严的气氛,节奏上作曲家通过3 个三十二音符的三连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长音,旋律上则通过小字一组mi 的同音反复,构成了作曲家想要表现的葬礼气氛的语汇,并随之向上模进把这种情绪推向了高潮,之后主题与引子形成对比,送葬人员唱起悲歌,迈着沉重的步伐为死难者送行。

主题音乐建立在a 小调上,是4+4 小节的对比乐段,第一乐句旋律的音域刚好在一个纯八度的范围,从小字组si 向上进行到小字二组的re,旋律从低音从高音进行,给人一种送葬队伍不断向前行进的画面,节奏主要运用的是二八节奏型,偶尔会出现比这更密集的节奏,表现出人群沉重的坚定的行进脚步。第二乐句从小字一组的fa 到小字一组的mi,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同头,但第二乐句从旋律线条看,会比第一乐句的情绪平稳,两乐句之间形成一种情绪的平衡。由于主题是对比乐段,小节数又较短,所以作曲家对送葬主题进行重反复处理。

第二乐段用类似于a 节奏型的材料,通过对这一材料模进的手法向上推进,把音乐推向了高潮,对比了8 个小节,从小字组的si 一直推向小字一组的la,没有转调,还是建立在g 小调上,在这里,门德尔松并没有立马再现,也没有采用OP19,ON6 的主题材料拉长音值,而是直接插入了引子的材料,通过属和弦的持续出现,准备主题的再现。

第三再现段,第一乐句旋律不变,织体更为厚实,特别是低音的八度进行。第二乐句,本来应该是4 个小节,但门德尔松通过重复的手法扩充第二乐句的规模,表现了送葬队伍逐渐远去。

尾声比较短,只有3 个小节,用的是引子的材料,但实际上在第二乐句扩充的开始,引子的材料就已经潜伏在内声部里,预示了音乐即将结束,同时也起到头尾呼应的作用。

通过以上三首作品,可见门德尔松创作的无词歌虽然作品短小,但仔细探究,可以发现作曲家构思的创新与严谨。

结 语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作品,从伴奏织体看,两首船歌表现的是流水、小船,都用了86 拍,葬礼进行曲是要表现葬礼进行队伍,人们沉重的步伐,所以用42 拍。从旋律节奏看,g小调和升f 小调威尼斯船歌,两首在情绪上,前者会更加低落,后者更为轻快,那么作曲家通过旋律进行、和声进行、节奏的不同,而呈现两种不同的情感效果,比如,g 小调这首的节奏大多前长后短,升f 小调的节奏更均衡,情绪上会更平稳。通过对三首作品创作手法的研究,就会发现作曲家的创作技术灵活多变,不受框架的束缚,一切都是从作品表现的内容出发,富有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3]。从再现部前的处理看(谱例略),g 小调威尼斯船歌和葬礼进行曲的准备再现部分,虽然作用相同,但是又有各自恰到好处的安排,前者用了a 的材料,因为再现只有一个乐句,所以这里既可以均衡结构,又强调a 的主题,而后者用了引子的材料,这里如果是用a 的材料,就会有点主题干缩的感觉。又如,这三个作品尾声,升f 小调和g 小调威尼斯船歌,都是要表现船歌即将落幕的画面的,但两首在处理上就不尽相同,而葬礼进行曲的尾声材料与主题的扩充混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从门德尔松的这三首作品中,笔者感受到了作曲家独特的创作手法,作曲家能够把曲式结构与音乐完美结合,使严谨与创新并存。希望本文能为相关音乐创作者带来启迪。

猜你喜欢

船歌小字乐段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南湖船歌
无题
往事
视唱练耳与钢琴
散文诗章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天公猪
天公猪
听听那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