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教育中的价值导向与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研究

2021-11-25

法制博览 2021年8期
关键词:观念法治法律

蒋 斌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一、法治教育的价值导向

对于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来说,法治教育不容忽略。法治教育非常关键,与学生发展和学校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高等教育需要着眼于课程安排的具体情况,积极调整宏观的格局,明确目前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从目前来看,法治教育的空间不足,学校需要以法治理念、法治平台、法治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为依据,更好地丰富法治教育教学的形式,保障这一教育教学板块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基础课程为依据,保障学生在学习公共必修课的过程中主动接受法治教育及引导。该课程的教材比较陈旧,大部分直接以简单的内容框架改革为主,通过这种形式来重新定位课程。法治思维、法律精神以及法律文化的培育是重点,学生还需要主动学习与之相关的法律条文。学校需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信仰,以此来更好地体现高校法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和重要作用。[1]

(一)观念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

法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成效。学校需要以知识教育为基础以及前提,深入剖析不同的法治概念,确保学生能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以及理解,主动了解法治的基本内涵,对法治思想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教师需要注重中西方文化的有效对比,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法治观念和法治实践的相关要求,通过简单知识的有效梳理来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凸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但是从目前来看,学校的课时安排比较有限,因此,教师需要以知识教育为依据,确保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分析以及研究来更好地抓住法治教育的重点以及难点,在进一步简化以及精心筛选的过程中充分凸显知识教育的特征。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尽量避免法制教育工作流于形式,通过对教育教学体系里的灵活安排来实现法律知识的全面传授,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促进知识教育的有效落实。教师还需要严格围绕法律精神、法治理念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目标,维护法律的权威,促进法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法律知识体系的构建最为重要,对教师的基本功是一个较大的考验,教师需要做出取舍。积极融入知识教育和法治教育,明确这两大教育板块的实质作用及优势,确保学生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观念。在此前提下,教师还需要注重微观要素的分析,了解观念教育的现实问题,深入分析知识教育和法治观念教育之间的相同之处和区别。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下更好地体现观念教育的重要价值,真正实现法治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随着课程改革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教师需要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情况积极实现法治教育,促进外部教育环境之间的有效融合。其中知识教育和观念教育相结合的法制教育模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体现法治建设工作的客观性、针对性以及理性化,学生也能够树立正确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

(二)培养学生完善的独立人格

学校需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析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在不断调整以及改革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对于法治教育来说,教师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塑造学生完善独立的人格为依据,找准法治教育的切入点以及突破口,更好地培育学生良好的法治信仰。法律是一种他律,只有真正保障学生尊重法律、认可法律才能够促进法治教育的有效落实。在此前提下,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确保学生能够从内心的意识到法治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主动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并且明确个人的学习目标。高校法治教育的系统性比较明显,其中教育教学目标的设置最为关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确保学生对不同的法律制度进行主动思考和分析。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主动地改善个人的生活。

另外,法律还要求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主动按照法律的规则行事,学会将这些规则内化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独立人格也得以形成。高校需要以独立人格为切入点,关注学生在法制学习中的真实情况,将他律和自律融为一体,将个人的人格素养融入法治教育体系中。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自主自觉地遵守法律,主动承担自身的责任。独立人格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学生个人以及教师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及考验、教师需要主动学习心理学,充分利用伦理方法来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确保学生行为的正确性、稳定性。

二、大学生法治观与法治信仰的培育

综合上文的简单论述和分析不难发现,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学生法治观的分析以及研究是基础。这一点有助于教师找准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在此前提下,教师需要主动地渗透法治信仰培育工作,保障大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的基本思想,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水平。[2]

(一)大学生法治观

在推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的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高校的法律教育也比较健全。许多学生主动利用不同的法律基础知识学习途径提升个人的法律意识和素养,积极了解我国的法律动态。因此,许多学生的法治观比较完善。学校只需要给予学生更多方向上的肯定以及鼓励,确保法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是非判断能力较为有限,因此有的学生感受观念比较模糊和淡薄,出现了许多的偏差行为。有的学生甚至违反了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还有的学生的法律意识比较消极以及被动,没有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3]

(二)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

针对上文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高校教师需要主动调整教育教学的思路,抓住新时代背景下法治教育的重要要求,始终坚持法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导向。首先,教师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形式,落实法治信仰教育教学引导环节。着眼于法律制度的完善构建要求,明确法治国家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法律的认知以及理解。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尊重法律,信任法律。其次,教师需要以学生理性精神的培育为重要依托,关注学生法治思想共识形成的全过程。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融为一体,不断丰富课堂教育的内容以及形式,确保学生能够实现理论学习的有效突破。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能动性高涨,能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教师只需要结合学生在法治教育中所存在的薄弱之处,给予学生更多的方向指引,鼓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坚持正确的人生三观。一方面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主动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结语

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以及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政治关系以及文化传统对国家法治教育的影响非常直接。高校须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法治教育导向,明确学生法治信仰的相关要求,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融为一体,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给予学生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对法治理论内涵的分析以及研究来积极展现法治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和明辨法治实践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和困境。这一点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学校法治教育改革工作都有非常关键的影响。

猜你喜欢

观念法治法律
维生素的新观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健康观念治疗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