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RG 支付方式改革下医院财务管理研究

2021-11-25倪继红徐磊王健

经营者 2021年20期
关键词:科室财务人员指标

倪继红,徐磊,王健

(青岛市胸科医院,山东 青岛 266041)

一、前言

DRG 支付方式改革的目标在于实现医院、保险与患者三方共赢,可提升医院的诊疗服务水平,补偿医院的各项支出,有助于医疗技术创新发展;避免医保基金出现超支现象,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率;患者可获得更优质的诊疗服务,以更便捷的方式结算医疗费用,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二、DRG 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DRG 支付方式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结合病例的个体特征,综合分析病例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结果、病情严重性等因素,将临床过程和医疗费用相差无几的病例设置为同个DRG 组,遵循同样的费用标准计算医疗费用[1]。DRG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使医疗费用从后付制转变为预付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但加大了医院的运营压力,医院需要开展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对改革带来的费用变化,在保障医院诊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医院质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细化来说,DRG 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成本管理。就通常状况而言,在区域内未出现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的情况下,医院收治患者的疾病规律、患者医疗费用保持稳定态势,为DRG 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可以认为在DRG 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医院的医保收入相对稳定,要想提高医院收入,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技术发展,财务管理人员应加强成本管控。同时,在DRG 支付方式改革后,医疗费用中DRG 支付占比逐渐升高,医院需要开展DRG 成本核算,传统的科室成本核算不满足工作要求,需改进优化。另外,根据DRG 支付方式试点成果,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如下现象,加大了DRG 成本:首先,DRG 组的成本计算与补偿标准不科学,财务工作者未考虑到医院的运营成本;其次,医院诊疗服务质量较差,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医疗服务不符合标准要求或出现医疗浪费现象。综合上述分析结果,DRG 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成本管理产生了显著影响,需从多角度强化成本控制。此外,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还需要注重临床路径的联合管理。虽然医院财务部门看似属于脱离临床科室的独立组织,但其成本投入也会涉及临床医疗器械与患者基础诊疗服务相关成本,因此在新背景下,面对DRG 支付模式的引进,需要提升各科室的关联性,要求临床科室严格按照支付指标的要求给予临床诊断、检查、治疗服务,防止在成本管控中,产生粗放式管控结果,破坏DRG 支付制度的推进效果。

第二,预算管理。医院的收入来自财政补助和患者的医疗费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医院减税降费规模不断扩大,减少了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加大了医院的支出压力。为保障医院正常运营,医院管理者应提高对医疗收入的重视度,DRG 支付方式的实施,调整了医院的医疗费用收入结构,使医院的现金流和结余规模出现变化[3]。为应对DRG 支付方式改革带来的影响,财务管理人员应强化预算管理工作,结合DRG 支付方式特点,构建相应的预算管理机制,推动预算管理工作从科室转变为DRG病组,进而实现医疗付费方式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强化预算管理的内生动力。细化来说,DRG 支付方式改革可转变医院的重预算、轻执行与评价的现象,有助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

第三,数据核算。DRG 既是支付方式,也是医疗服务质效评估方式,可创新医院绩效管理方式,更准确地评估医疗服务成效,有助于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落实。细化来说,在DRG 支付方式改革实施背景下,医院可选择DRG 相关指标评估医疗服务绩效,如DRG 组数、病例组合指数CMI、时间消耗指数、DRG 病组死亡率等,上述指标可反映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及医疗服务安全性。由此可以看出,DRG 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直接影响医院的绩效管理方式与激励机制,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数据核算工作,准确计算DRG 支付相关指标,为医院绩效管理提供可靠参考的依据,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医院服务质效[4]。

三、DRG 支付方式改革下医院财务管理策略

基于DRG 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财务人员应深化对DRG 支付方式的认识,明确其作用机制,围绕DRG 支付方式制定医院财务管理策略,持续推进DRG 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成效,提升医院诊疗服务质效,发挥DRG 支付方式改革的效能。文章结合医院实践,总结财务管理策略,为财务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益探索。

(一)成本管理策略

为避免DRG 支付方式改革加大医院成本,医院财务人员应创新成本管理策略,从多角度控制医院成本,在落实DRG 支付方式改革的同时,强化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根据DRG 支付方式改革的影响,医院财务人员可从以下四方面强化成本管理。

第一,DRG 成本指标管理。医院财务人员应在DRG 支付方式改革的基础上,对DRG成本展开深入分析,围绕DRG 病组进行成本项目分析,编制作业成本库,分析可以降低成本的环节,探究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同时,医院财务人员可将DRG 成本指标与CMI(病理组合指数)进行对比分析,要求在收费价格相同的基础上,DRG 成本指标和CMI 保持同等增幅。如发现DRG 成本指标的变化幅度超过CMI,则可认为医院诊疗工作出现浪费现象或成本超支现象,应深入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精准控制医院成本。

第二,信息化成本核算。在DRG 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医院收入结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变化,应对医院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改进,拓展财务管理系统功能,将信息化成本核算与DRG 支付方式相匹配,为DRG 成本指标管理与医院成本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以某医院为例,该院引进DRG 一体化平台,平台中的成本核算模块具备科室收益分析、科室成本分析、病种分析、DRG 等功能,可根据医院的DRG 疾病分组状况,准确计算各个科室的病种成本、病种收益与医疗收入等数据,并遵循医保付费标准,计算病种的医保报销额,对比医院成本,判断医院科室盈利或亏损,精准掌握医院成本超支原因,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另外,在DRG 一体化平台实施背景下,财务人员可从全局入手,综合管控医院的各项费用,还能够将一体化平台与医保监管规则相匹配,提升医院的医保监管成效,合理利用医保基金。

第三,优化服务质量。在成本管理上,要想达到优化控本目的,实现DRG 支付制度的广泛推广,还需要对当前的住院服务效率做出相应调整。一方面,在深度落实以患为本理念时,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汇总同种病种的诊疗费用与患者住院时间指标,而后为其建立对应的研究模型,从中分析此类疾病的消耗成本,并为其设置标准化管理路径,以便获取对应的绩效结果,并根据不同疾病之间存在的时间指标与费用指标的差异性特征,重新完善诊疗服务体系,这不但有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而且可以产生较好的服务效果。财务管理人员也需要密切关注诊疗服务质量,促使DRG 组费用能够在住院部费用管理上表现出一定优势。由于住院费也属于医院的额外收入,因此管理者要在DRG 支付改革的背景下立足于诊疗质量,提高消耗费用的绩效水平。另一方面,因这种支付方式以同组分配的原理支付医疗费用。因此,在成本管理上,也应当以精细化管理模式展现医院的公益价值。而且还需要设置支付标准,往日多以实报实销为主,医疗成本负担过重,医疗资源损耗严重。若能实施精细化管理,则可以在全新的支付方式下,督促医院从质量优化上减少不合理用药行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逐步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准。只有医院在服务质量、诊疗技术上有所进步,才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甚至可以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为医院的良性运作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设置责任会计。在执行DRG 支付方式时,还可以通过责任会计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就此深度落实精细化管理内容。根据医院财务管理职责的清晰划分,可以确保医院人员深知岗位职责,认真履行职责。例如,可在医院内部设立收益分析中心、利润管控中心等,并将管理技能优秀的员工分派到责任管理中心,而且在各个责任中心中应建立互通关系,更细致地应对支付风险。源于此种职责分级管理理念,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事项可以真正将职责落实到个人身上,杜绝责任推诿行为,甚至可以在专业财务人员的辅助下,增强医院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性。与此同时,要与医保局保持密切沟通关系,随时分享疾病治疗成果与费用核算信息,提高双方了解度。

(二)预算管理策略

基于DRG 支付方式改革对预算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财务人员应创新预算管理方式,重新制定预算管理策略,更为精准地把控医院预算,做到事前预算规划、事中监督执行、事后全面评价,将预算执行和预算评价放在与预算编制同等重要的位置,避免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有助于医院资金利用率的提升。财务人员可从DRG 支付方式的内涵入手,将预算管理与医院的临床路径相结合,实现医院诊疗服务与诊疗费用的综合管理,在保障医疗诊疗服务的同时,控制医疗费用,实现医院发展目标。细化来说,预算管理流程要点如下。

第一,预算编制。医院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可结合临床路径,细化各个DRG 疾病组的诊疗成本,分解到具体的诊疗阶段和诊疗项目,综合评估DRG 病组的预算,以此获得更准确的预算指标。

第二,预算执行。利用医院数据管理平台,实时监控DRG 疾病组的预算执行状况,评估DRG 疾病组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是否存在差距,分析差距出现原因,及时调整预算,或指导相关科室调整医疗服务模式,使预算管理更科学、合理。

第三,预算评价。在DRG 疾病组诊疗服务完成后,评价相关科室的预算执行状况,积累工作经验,总结预算执行偏差的应对方案,改进预算编制的不足,持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第四,预算模式。DRG 疾病组设定预算管理目标后,还需要充分借助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对以往的单独预算进行互补。基于全面预算管理,可从整体化管理视角,对医院资源实施合理分配,其中包含财务部门以及非财务部门。在收支权衡下,促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维持好均衡的收益状态,以免突发资金问题,影响医院运营质量。鉴于此,医院要深度掌握医疗资源的预算额度,凭借对资金流向的把控,及时抑制超预算行为的出现。与此同时,还需要从制度上予以完善,要求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从上述提及的编制到后期的执行以及考核部分,都进行明确规定,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财务人员,都不能违背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在补充与DRG 支付方式相关的预算管理条例时,也应注重执行对象的明确划分,便于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经过推进与应用后,医院财务管理成果可以符合新支付环境。

(三)数据核算策略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可为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为提升医院绩效管理水平,激励各个科室强化医疗服务效能,切实落实DRG支付方式改革,医院财务人员应创新开展数据核算工作,妥善处理DRG 相关指标,使绩效管理更为全面、可靠。以某医院为例,为合理开发利用医院各项数据,发挥DRG 支付方式改革优势,财务人员开展了三方面的数据核算工作。

第一,科室指标。财务人员结合医院DRG支付方式改革方案,将DRG 疾病分组构成比、DRG 疾病分组盈亏状况纳入科室绩效评估中,分析科室的发展状况,并以标杆值为基准,对比同类医院同个科室或其他科室的指标数值,分析费用或住院时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DRG 疾病分组,判断科室成本较高的原因,制定成本压缩方案,优化科室临床路径,提高科室业绩。

第二,成本指标。财务人员遵循DRG 支付方式改革原则,将院内感染等指标纳入科室成本评估指标,倒逼科室通过提高医疗质量的方式控制医疗成本,并结合科室诊疗服务现状,创新医药耗材、医疗护理等工作,从多角度控制科室成本,有助于科室绩效指标的达成。

第三,绩效指标。对于医院医师绩效评价,财务人员根据绩效管理需求,依托于DRG 支付方式改革内容,构建三级绩效评价指标,分别为科室检测指标、病组检测指标与医师检测指标。科室检测指标是指医院、科室、主诊组三个层面的DRG 指标与常规指标;病组检测指标是指MDC、ADRG、DRG 三个层面的DRG 指标与常规指标;医师检测指标是指围绕科室组级、科室级、主诊组级三个层面,对比不同级别医师的绩效,进而客观、准确地评估医院各个科室的医师绩效,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四、结语

DRG 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的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及数据核算产生了较大影响。通过文章的分析,医院可通过DRG 成本指标管理与信息化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控制;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预算评价的过程优化,强化预算管理;通过DRG 相关指标的综合评估,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从整体优化财务管理工作,为医院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科室财务人员指标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