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内窥镜荧光渗透原位检测研究

2021-11-24蒙均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

蒙均

摘要:荧光渗透检测内窥镜的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其在复杂条件下部件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该技术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对于飞机当前运行状态的判断。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该技术的实质性作用,本文立足于紫外荧光内窥镜应用的科学性以及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检测要求简略阐述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并从技术要点、技术应用以及实验结果几方面着手,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检测中的内窥镜荧光渗透原位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继而更好地展现其在裂纹检测方面的功能,为飞机安全运维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紫外荧光内窥镜;安全运维

引言:

灵活使用紫外荧光内窥镜可以有效突破单一应用荧光渗透检测技术和内窥镜的局限性,将二者的优势有机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出其作用,应用在复杂情况和恶劣环境中所开展的检测工作上。但从目前来看,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完全掌握紫外荧光内窥镜的应用要点,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的应用成效,并不能真正起到支撑飞机安全运维工作开展的作用,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实践应用展开更加深层次的探讨。

1研究背景

从目前来看,荧光渗透检测技术是当前较常应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实际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具体指的是,将荧光渗透液均匀地涂在物体的表面上,之后再去除掉表面上多余的液体,然后再于上面涂膜显影剂,运用黑光灯进行照射,当紫外光照射时将会出现相应的荧光反应,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地对金属表面的细小裂纹进行观察。尽管在工件的外表面检测中可以使用荧光渗透检测技术达到良好的效果,但若是面临着包括管路或者是铸造零件等复杂腔体内表面时便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因素,具体体现在传统的荧光探照灯尺寸过于大上,无法深入到其中进行检测。但紫外荧光内窥镜则可以将荧光渗透检测技术和内窥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并切实展现出工业食品内窥镜本身所具有的小型化以及紧凑的结构设计的优势,对部分更加复杂型腔的内孔展开深入的检测工作,并通过内窥镜经前端发射的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源达到检测的目的。

涡轮叶片是航空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件之一,其工作区域有着相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同时,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时常会面临着温度和应力条件相对较高的现象,所以其表面有着极大的出现裂纹等缺陷的可能性。对于发动机的正常运行以及工作年限的延长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此,当工作人员需要针对其进行场外试飞或者是模拟实验时需要强化落实对其的原位无损检测,以便于帮助工作人员及时明确其裂纹产生的原因和具体位置,同时第一时间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有效应对,避免其范围和影响出现进一步扩大。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应当全面实施对于发动机内部的检测,保障其中不会出现污染物等的残留,为后续发动机所开展的正常试验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合理使用原位无损检测方法强化监测涡轮叶片的正常工作,以便于最大限度減少在工作中所出现的不必要消耗[1]。

2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检测中的内窥镜荧光渗透原位检测技术应用

2.1技术要点

从实际情况来看,发动机涡轮基本上包括两种类型,分别为低压和高压。其主要是处在发动机内墙尾喷处,而涡轮叶片的后端则由支板和尾椎等构成,当要开展发动机试验工作时,其台架上还包括着较多的测试线路,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本身的操作空间有着相对有限的特点,此外,涡轮叶片工作的位置所处的工作环境呈现出较高的复杂性,所以其周边不应当具有多余的各类物质。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查工作时应当加强对于以下几部分技术要点的重视。首先,由于其现场检测空间相对有限,所以其操作方面比较困难。其次,当其零件处在装配状态中时,其在后处理方面存在较高的要求,不允许出现污染的问题。再次,在施加、去除渗透剂和观察结果的显示方面有一定的苦难,涡轮叶片所处的位置在发动机的内部,难以通过对于常规检测工艺以及检测设备的应用达到预期效果。最后,对于涡轮叶片表面缺陷的检测来说,其有着相对较高的灵敏度要求,再结合涡轮叶片设计要求进行分析,若想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应当加强对于荧光渗透检测灵敏度等级的重视,确保其能够处在3级或以上。

2.2技术应用

笔者综合分析了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原位检测的具体工况条件,确定使用溶剂去除性的荧光渗透检测方法,进而基于发动机观察孔和相应的微喷口针对发动机高低压涡轮叶片的全表面展开相应的荧光渗透检测工作,进而高效达到原位无损检测的效果。

本文所阐述的装置具体包含着四大部分,在实际应用该系统的过程中基本上要参照系数原理,当一个空气压缩机开展工作时,需要沿着管路实现对于气体的推出,气体会先产生分流,接下来部分气体便会通过相应的管路进入到相应的试剂瓶当中。这便会导致试剂瓶中出现气压上升的现象。然后,工作人员便需要基于特定的管路推出试剂瓶中所存在的试剂,并与分流过来的气体进行气液混合物化,确保其具有较高的物化效果,接下来便可以通过对于盆腔的应用将其均匀喷射在叶片的表面上,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于空压机供压范围的合理控制,尽量使其维持在0.1-0.4MPa之间,此举能够有效满足相关规定在渗透剂喷射方面的实际要求。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缓解渗透剂喷射压力过大而出现的检测结果失效的问题。除此以外,分别将流量调节阀安装在管路上,此举可以对液量以及气液混合的实际效果进行优化调节,进而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渗透实际喷射计量的可控性。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适应3-4台发动机在进行原位荧光渗透检测方面的实际要求,还可以对多种类型的渗透试剂进行盛装。本套设备主要使用的集成化设计形式,在便携式的仪器箱中实现对于荧光渗透各个流程设备的有效集成,进而充分满足现场的实际应用要求[2]。

为了提升紫外荧光内窥镜的应用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现有的内窥镜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以为生产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应当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展开内窥镜设备的管理工作,因为内窥镜设备本身有着相对昂贵的造价,其在日常应用的过程中还涉及到较多的使用人员,而其呈现出个体差异性较大的特点,所以企业需要安排具有扎实丰富养护知识以及专业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其次,企业应当定期开展对于内窥镜使用人员的培训教育,使其能够对设备应用的功能、结构、原理以及限制条件和相关维护保养要求规定产生更为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进而能够做到在适当条件下的高质量应用,最大限度展现出设备本身所具有的性能,以免其对设备产生较大的伤害,进一步实现设备使用年限的延长,减少在检修方面产生大量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具体来看,工作人员应当构建起相应的孔探数据库,并在其中明确每一台发动机开展孔探工作所得出的检查数据,此举能够实时动态地跟踪发动机孔探所测得的损伤,并对发动机此刻的物理状态产生进一步明确,进而从中探索出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基于具体的问题科学合理地优化调整相应的检查措施以及维护方案。最后,工作人员需要对专家手册进行编写,并从不同型号发动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与之相适应的数据库进行分别构建,全面完整地统计具体的孔探项目数量。综合考虑常规损伤形式和其产生的特点频率对相应的专家手册进行编写,这便可以为内窥镜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使其能够从手册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损伤的标准进行快速确定,进而促进其功效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2.3实验结果

本次试验具体是针对发动机涡轮盘采用两种检测手法,并通过对于两种检测最终结果的对比判断紫外银光内窥镜在发动机涡轮盘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其最终所得出的结果如下:检测人员通过对于检测技术1的应用发现了在5个叶片中包括裂纹,其中裂纹的长度基本上处在1-5毫米之间。其裂纹同叶根之间有2毫米的距离。在分解状态的检测方面,检测人员发现裂纹现象出现在6个叶片之上,其最短和最常的裂纹基本上会维持在0.5-5毫米之间。而裂纹同叶根之间的距离大概在2毫米左右。通过进一步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工作人员在应用检测技术2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于黑光灯的应用显现出6片叶片中的裂纹现象,最小到最大的裂纹长度基本上处在0.5到5毫米之间。检测人员通过使用检测技术2能够在原位状态下基于内窥镜紫外光显示出5片叶片上所存在的裂纹,其最小到最大的裂纹大多处在1-5毫米之间,但结合其最终的检验结果来看,其并没有将26#叶片上所存在的裂纹检测出来,所以工作人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对于原位试验验证的应用,检查出其中包含着0.5毫米长度的裂纹[3]。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合理地应用紫外荧光内窥镜,可以提升检测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后续安全运维工作的持续平稳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于该技术手段的重视,并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总结相应的经验教训,进而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及时妥善的调整,以便于最大限度发挥出该技术的实际作用,为后续的检修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浩伟.工业内窥镜在CFM56型民用航空发动机 维修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9,17(19):77-78.

[2]张忠年,龚帅.浅谈航空发动机孔探数据分析体系的建设[J].航空维修与工程,2021(7):48-50.

[3]潘敏嘉.浅谈CFM56-5B航空发动机的内窥镜检查和案列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8(9):244-245.

猜你喜欢

航空发动机
关于《航空发动机结构与系统》课程改革的探索
基于小波分析的航空发动机气动失稳信号分析方法
某型发动机喘振故障的研究
“航空发动机强度与振动”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航空发动机小零件的标准化实践与数字化管理
航空发动机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浅谈航空发动机起动与点火系统
军用高性能航空润滑油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