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审计质量提升路径探究

2021-11-24李云海

经营者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审计局审计工作人员

李云海

(滨州市审计局,山东 滨州 256602)

一、引言

大数据技术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利用软件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一种手段。近年来,大数据技术改变了众多行业的运行方式,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就审计工作而言,过去大多依靠人工完成,而大数据的优势在于能在短时间内处理海量信息,精确度高,能够给数据的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参考,进而提升决策力[1]。

二、大数据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审计工作

大数据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审计工作的改革,利用大数据,审计工作逐渐向信息化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处理数据的效率,另一方面在采集管理上也更加便捷。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审计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审计组织

一般来说,审计工作的流程比较复杂,且会受到多方面的牵制,涉及的范围较广,如财政、经济、金融等等,正是因为这样,各部门在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方面存在一些隔阂,无法及时共享,合作效率低。在当前的发展状况下,审计局原本的组织结构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工作需要,审计工作面临阻碍。而在有了大数据技术后,审计工作摆脱了过去传统的组织模式,朝着更加信息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大有裨益。

(三)审计信息呈现

在完成审计工作之后通常会有一份分析报告,报告会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传统工作模式下的审计结果大多利用报纸或者电视这类传统媒体进行传播,传播效率与新媒体存在巨大差异,加上传统媒体在互动方面也有较大的滞后性,无法得到外部反馈[2]。把大数据技术引入审计工作后,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审计结果发布出来,让更多人看到,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也确保了审计工作能被监督,还可以及时了解外部的看法和意见。

三、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的不足

(一)审计手段

过去的审计工作一般是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以此获得审计结果,数据的关联性以及数据背后的价值等此类重要信息往往会被忽略,审计价值彰显不足。传统的审计手段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的要求,急需一些新手段来促进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审计环境

数据资源的变化促使审计环境发生改变,审计人员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当审计数据量发生暴涨后,如何更加精准地识别和分析数据,挖掘其背后价值,是审计人员的当务之急。这要求新时期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夯实自身专业基础,还应积极主动学习有关大数据的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3]。

(三)数据安全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应该得到特别重视。传统的审计工作大多用纸质资料实现信息的传递交流,安全性较强。但在信息时代,电子数据信息的呈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信息的质量,虽然通过计算机传递信息具有速度快的优点,但同时加大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四)工作模式

审计工作是系统性的,有诸多环节,而且需要对设计的各环节进行全面分析,在这样的高要求下,如果没有一套完善、规范的工作模式,也没有对环节的合理性进行充分的思考,则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有效性[4]。大数据的引入势必会产生一些新的工作要求,传统工作模式面临着空前挑战。

(五)人才缺口

这里所指的人才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前审计行业对拥有大数据专业知识的人才有较高需求。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知识是重要的生产力,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审计知识,还要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相关的内容。不过目前审计局的大数据人才十分有限,且大数据的知识是比较系统和繁杂的,学习起来并不容易,很多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年龄较大,缺乏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得人才缺失的情况更为严重。

四、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审计质量的路径

(一)摆脱传统思维,增强大数据意识

传统的审计工作存在信息来源少、覆盖面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大数据背景下,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思想意识方面开始转变,认真分析当前的局势,了解大数据的相关知识,逐步增强数据审计意识,处理好审计机构、审计工作和大数据技术之间的关系,合理匹配审计资源,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用大数据审计思维实现审计工作的创新。审计从业人员应该大胆拥抱变化,顺势而为,借助大数据技术优势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建立并完善审计数据信息库

为更好地满足大数据时代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审计数据信息库是必要之举,这是当前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大数据时代下要建立的数据信息库需要包含行业信息大数据以及内部控制大数据等内容。首先,行业内信息大数据指的是与行业相关的信息,还需要加入一些案例,这些丰富的信息对于审计人员了解学习大数据审计至关重要。其次,建立内部控制大数据的目的在于让各部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为后续的审计业务提供保障[5]。比如一些工程建设项目使用的大数据信息就可以帮助检测项目审计质量,有了多个角度的对比,就能更客观地反映项目实际完成的情况。此外,在工程建设的工程中,通过大数据实时检测,可以更加详细地记录整个管理过程,如果发现问题,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完善审计材料,日后必要时也会成为重要凭证。

(三)建立行业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

要想让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发挥更加理想的作用,还应该积极建立行业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在大数据背景下,接受审计的单位相关信息数据存储方法发生了巨变,数据的存储和访问等都和传统的审计模型相去甚远。加上当前审计工作的数据量级和传统的模式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构建行业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有助于高效访问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信息,实现远程计算,减少了中间环节,同时也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四)重视信息化发展,应用智能审计

审计局的管理者应该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和需求出发,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信息技术的管理制度,制定系统的、明确的审计策略,并采用恰当的审计手段,着力提升内部审计的实力,形成规范的智能审计体系。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模式实现动态分析和监督,用可靠的结论规避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风险,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切实改善传统审计工作的不足[6]。

(五)注重数据信息安全

这里所说的数据安全包含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等方面的内容,应用大数据技术势必要面临遭受互联网攻击以及内部审计人员泄露信息的风险,而数据丢失或泄露,不管对于审计机构还是被审计单位而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审计局应该及时建立关于数据信息安全防护的内部管理制度,积极应用各项有助于保护数据信息安全的技术,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数据安全问题而造成风险,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六)提高人才质量

目前较多审计工作人员在知识结构和体系上还不完善,能力素质都还有待提高。在新时期,审计人员需要处理更多的审计项目和内容,大数据的显著优势可以给审计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但这对人才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持续推进大数据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审计局就必须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审计、财务、金融以及法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寻求与高校或者专业机构合作。对内,可以对审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让他们对大数据技术有更多的了解;对外,可以运用各种资源引进了解大数据技术并且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才,全面推进审计工作的革新和进步。

五、结语

技术的发展往往带有两面性,传统的审计工作存在诸多不足,且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的需要,而大数据的加持,能够从多方面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对管理制度和审计工作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应该顺势而为,积极拥抱变化,用自身专业能力促进审计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审计局审计工作人员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九江市审计局开展“七个一”系列活动庆“七一”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理财杂志社2019年度优秀通讯员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