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

2021-11-24何晶

经营者 2021年15期
关键词:财政支出体制税收

何晶

(新干县财政局,江西 吉安 331300)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通过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缩小贫富差距、解决财政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以达到公民财富合理分配的目的。因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税收体制必须是协调的。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财政税收体制不匹配的情况,需要及时予以改革,使其和当下经济发展形势相契合。

一、新时期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存在的弊端

第一,预算和核算的真实性有待加强。部分财务部门在编制全年经济预算、单位预算的过程中存在数据失真、弄虚作假的情况。部分单位还存在虚开发票、偷税漏税行为,如果所牵涉的金额巨大,那么将会直接导致税收的流失,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

第二,税收体系有待改革。各地区需要根据本地区产业特色、经济发展状况针对性地进行税收体制改革,因为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明显差异,居民消费水平、工资水平、消费习惯都呈现出不同属性,现阶段实施单一的税收体制和标准,会影响社会公平、公正。

第三,财务监管功利性突出。我国财政税收工作呈现一定的功利性倾向,直接影响了财务监管的效果和质量。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财务监管制度,在思想政治层面为财务监管人员提供切实的指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避免受到享乐主义、拜金思想等不良思想侵蚀。

第四,纳税意识薄弱。纳税意识薄弱依然是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少企业通过不恰当的方式逃避本应承担的纳税义务。面对这种情况,财政税收部门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其守法意识和纳税意识,使其知晓依法纳税对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五,财政税收制度本身存在弊端。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但是在解决沉疴旧疾的时候还会衍生出新问题,导致财政税收制度本身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新时期,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环境的持续变化状态和特殊状况,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制度。

二、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明确思路

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首先进行收支体系改革,之后进行预算体制改革,坚持完善收入体制、攻坚支出体制、突破预算体制的原则,实现支出责任和财力相匹配的目标,让预算体制和财权体制相适应。在明确改革方向、改革顺序、改革要求和改革重点之后,逐步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各级政府应当成为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将改革引入系统和综合的道路,明确改革要取得的实效,调整预算覆盖的范围,落实财政各部门独立使用预算编制权、预算执行权和监督权,将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在一起。

(二)厘清内容

财政税收体制需要统一、透明和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作为支撑。现阶段,需要在资金使用方式变化、经济环境转变的背景下,逐步提升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分税体制,让分税体制和当前的经济环境更加契合,符合产业转型、环境保护等社会建设要求,形成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之间良好的收入分配体制。同时,还要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支出比重,避免出现财政收支结构的不合理。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还需要扩大预算涵盖范围、延长预算期限,在强化监督的同时解决部分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的情况,让各级政府都具备基本的公共服务能力。

(三)制定目标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应当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本目标,坚持人本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完善财政体系的基本功能,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权责划分更加清晰,以便明确财政收入能力以及财政支出责任,让财政税收体制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保证其健全性和持续性。

(四)战略规划

在战略层面,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需要汲取以往经验。首先,应当把改革切入点定位在支出责任划分和事权责任划分上,将收入改革和支出改革联动、协调起来,让各级政府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事权责任能与其财权相匹配。其次,各级政府应该在此基础上完善税收体系和支出管理体系,调整分税制财政收入下的收入分配体系,将改革的重点转向预算管理和监督管理,打造新型的公共财政体系。

三、深化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策略

(一)树立成熟的改革观念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科学性取决于改革观念的科学性。各级政府应当根据税收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的资金需求征税,并将之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新时期,税务部门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支撑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税收制度的平衡性和公正性。简单地说,要从占用社会资源的角度进行税收体制改革,让占用更多社会资源的人缴纳更多税款。在改革过程中,可以不断减少生活必需品的税收、增加享受型产品的税收,并根据国家产业调整任务和环境保护方针,降低科技产品、环保产品和新型产品的税收。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这要从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开始。各市县政府可以从调整结构的角度出发减少支出,让更多的资金被用到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社会保障上,以此缩小城乡差异,强化财政保障能力。此外,为了缩小地区差异,使各地区群众享受的公共服务质量均等,消除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带来的影响,各地区政府应当强化自身职能,缩小人均财力上的差距,以此强化财政支出结构。对于发展潜力大、经济水平高的区域,政府应当以发挥调动经济增长主动性功能为主,并提供基本的保障服务。上级政府可以向下级政府提出建议和指导,加快其进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速度,借助设立专项资金的形式来激发地方政府改革的热情,加快完成转型。

(三)明确事权和支出责任

各级政府在明确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方向之后,要具体进行支出责任划分,并将之以法律形式落实下来,比如以行政法规的方式划分各级政府的支出权限和支出职责,并通过法律条款细化职能分工。从已经表现出的支出责任划分不合理、事权不合理的现状作为突破口,全面梳理和整合各级政府的财政职能、支出责任,尽可能做到权责清晰。对于共同承担的支出责任,则要尽可能地细化,避免出现相互推诿、权责交叉的情况。

(四)优化税制结构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焦点在于税收体制改革,完善税收体制,就要从优化税收结构开始。财政支出管理、税制建设将成为未来税制改革的焦点和重点。各级政府应当抓住营改增这个改革契机,逐步解决地税队伍限制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推进机构改革,做到简政放权,让各个机构发挥出应有的效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发展。

(五)实现财政体制分级、分权

财政体制的分级、分权对于维持财政支出的稳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央部门需要适度下放权力,给地方政府更多财政权限,使其有条件在税种合理的基础上行使自身在税收立法上的权限,并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地方政府可以对财政支出实施直接管理,缓解自身财政支出压力,将财政支出压力降到最低。

(六)完善转移支付体系

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并未被彻底消除,转移支付体系的构建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主要的转移支付方式有政府补助、税收返还、财力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在完善转移支付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改革转移支付类型不合理的问题,尽量降低对区域经济收益的影响,最大限度满足财政支出均等化要求,构造高效的转移支付体系,使其和国家战略目标高度契合。第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避免管理和监督层面出现漏洞,杜绝糊涂账。具体来讲,可以从改革资金筹集和分配方式、优化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入手。

四、结语

做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必须明确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明确改革思路,树立科学观念,制定合理的改革路径,做好长期进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准备,在国家的推动之下,以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背景,使改革为财政管理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体制税收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
智能电磁感知体制新进展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监督的法律建议
税收(二)
税收(四)
税收(三)
上半年个税同比增长150.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