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纸在企业报道中应该侧重报道的内容

2021-11-24张琳

经营者 2021年15期
关键词:企业家政策企业

张琳

(经济日报社,北京 100054)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建立并逐步完善。经济大环境欣欣向荣,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展。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带动就业人口超过2亿人。可以说,企业在服务群众生活、助力国家发展、促进就业、推动技术进步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复杂因素影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展,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报道关注企业的增长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做好企业报道十分重要[1]。

一、报道相关政策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不断冲击、影响着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同时重视专业性和大众性。突出大众性能够吸引读者,做好专业性能够树立权威形象,在业界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要想做到专业性,就要充分运用政策资源。宣传政策、解释政策、发现趋势和问题是传统纸媒最大的能力和优势。传统纸媒有一批专业的记者和编辑长期对某一领域进行报道,他们对这些领域的了解兼具深度和广度,既了解政府的政策,也了解行业的趋势、企业的发展,记者、编辑以及传统纸媒与政策相关部门的紧密联系是纸媒最大的优势。利用好这些优势,就能做好与企业发展相关政策方面的报道[2]。

(一)对现行政策的宣传和解释

中央在经济工作座谈会、全国两会等重大会议上,对经济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地方也配合出台政策实施细则。有些企业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但有些企业还不知或不理解政策的内容。及时向企业传达党的政策,为企业减税降费,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一,宣传惠企纾困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降费、减租降息、退税条件、免税范围等税收政策,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支持措施,世博会、进博会等各类国际展会,简政放权措施以及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第二,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要宣传好民法典、反不正当竞争法、专利法、税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以案说法、普法释法,打造企业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营造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企业要同各渠道的人打交道来调动资源,没有诚信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但由于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一些企业仍存在不讲诚信甚至违规违法的现象。纸媒要宣传法治观念、契约精神、守约观念,强调信用的重要性,列举不同银行可以用信用作抵押贷款的政策,树立诚信守法的企业榜样,打造诚信社会、守法社会。

(二)了解企业对政策的需求

我国有个体工商户8200多万家,它们体量小、数量多、情况复杂,当前面临的实际困难也最多。媒体要发挥权威性和公信力方面的优势,主动征集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政府和企业牵线,打造相互了解的平台,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税费、五险一金、租金、融资等方面的难题。通过采访报道,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了解企业问题的平台,在政府制定涉企政策前广泛宣传,让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覆盖各种类型、体量的企业,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以及政府出台更切实更有效的政策献策献力。

二、报道各种性质的企业

不同的报纸要根据各自的定位,选择报道的企业范围与侧重点。地方报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向当地企业,行业报更多地关注某行某业的企业现状,全国性的经济类报纸要宏观统筹,在做好大型国企报道的同时报道知名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一些“黑马”企业。

从企业性质上来讲,报纸应该侧重于国有企业的报道还是民营企业的报道呢?

多年来,出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传统媒体更多地关注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命运,并期望通过宣传和批判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的媒体人甚至与经济学家一道参与探讨和研究工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媒体对国企的报道占了很大篇幅,企业报道几乎等同于国有企业报道。但是当前,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中占比接近70%,既有华为、小米这样优秀的大型民营企业,也有近些年快速成长起来的科技领军企业,还有千千万万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小微企业。如果现在我们还局限于国有企业报道,是远远不够的。

在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行业领域,纸媒还应继续将目光投向国有企业,如能源行业、航空航天领域、军工领域等。但在一些新兴行业,民营企业占多数,且其模式、体量和发展颇有亮点,在这些行业领域,纸媒要紧跟时代发展和热点风口,及时学习,及时跟进,为大众了解行业、确定投资方向作出贡献[3]。

三、报道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

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带动了一大批有胆识、有眼光、敢探路的企业家迅速成长。进入信息化时代,借助互联网和计算机等科技手段,一批懂技术、有闯劲、能创新的企业家也逐渐成熟。这些新老企业家共同构成了高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企业家是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带领企业赢得挑战,探寻发展道路上有着重大作用。

要从爱国、爱党、创新、守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具有高站位和国际化视野等方面挖掘企业家故事,做好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宣传。经营流通无国界,但企业家有祖国。优秀的企业家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回馈社会的责任感,能主动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中,主动担当使命、为国分忧。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形式,讲好企业家的故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报道要以小见大,宣传企业家精神。

四、报道企业的创新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的创新创造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德国的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美国的苹果、谷歌,中国的华为、格力等知名企业的高速发展都离不开其在核心技术上的创新。我国GDP能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同广大企业努力创新是分不开的。

媒体要做好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探索、组织、引领方面的宣传报道,宣传企业在生产组织、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创新事迹,宣传行业龙头在技术上的研发投入和现代化管理投入,为其他企业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调动其追赶竞争动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供应链,用创新谋求企业的未来发展优势。

五、帮助企业做好对外宣传

面向未来,我国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下,到国外,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中国企业逐渐增加,它们带去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企业文化都对当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国家的新闻媒体报道中也逐渐增加了对中国企业的报道内容,也关注这些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我国新闻媒体对这些企业的报道,口径对内更要对外,要坚持为中国企业打造良好口碑形象,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在当前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全球化不断遭到破坏的外部环境下,中国企业在国外发展,既面临挑战,也有机遇。除了增强自身文化软实力和科技硬实力以应对国外不同的人文环境和激烈竞争外,还要通过建构企业口碑形象改变长期以来国外对中国企业的刻板印象,扭转中国企业的形象[4]。在这方面,我国有影响力、公信力的传统纸媒能够起到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企业家要想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就要看清国际市场动向和外国企业需求痛点。我国新闻媒体要在国际规则、国际法、国际市场动向、国际先进技术、外国企业需求等方面下功夫、深入研究,做出有高含金量的报道,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防范国际市场风险。做好对国外市场的分析报道,有助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联通与循环,开拓国内企业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站位越高,视野越大,胸怀越大,责任越大。媒体要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理性甄别和筛选外国新闻,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媒体在企业发展中可以大有作为,可参与市场动向和需求的判断与引导,宣传国内国际规则制度,助力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升企业防风险能力。

猜你喜欢

企业家政策企业
政策
政策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对话“疫线”企业家
助企政策
政策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