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及实施探究

2021-11-24朱忱

经营者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单位监督

朱忱

(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3)

财会监督是财税体制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单位实行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持续推进,其资金使用与管理日益公开化、效率化,大众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事业单位做好会计监督工作对其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约束与监管、有效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深化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会计监督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进行的会计控制,会计控制利用正确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协调、控制、监督、督促,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单位经济效益。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监督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实施会计监督可以预防、遏制腐败。如今,事业单位逐渐实行集中核算,单位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可以独立履行会计职能。这为单位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提供了更大空间,增强了会计人员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自觉意愿,能把以往的资金使用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全方位监控资金的使用,消除财政监督死角,防止在财务收支环节发生违法违规行为,遏制并预防腐败,保证事业单位有序运行。

第二,实施会计监督可以保障事业单位的利益。会计监督是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活动,有助于事业单位有效管理内部经济效益与项目活动实施行为,在确保内部经济活动与法律法规要求相符的同时保证单位利益。事业单位实施的会计监督以监督单位各种经济活动、经济事项和经济核算工作为主,如监督会计业务的登记、审核和财务报告等,可以为单位利益提供坚实的护盾,促进事业单位快速发展[1]。

第三,实施会计监督可以推动单位及国家的发展。事业单位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公共组织,利用财政拨款落实业务工作是造福民生和加强国家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正常运作事关国计民生[2]。各地区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解决民生类、经济发展类问题,会计监督意义重大,有效实施会计监督既能让事业单位稳健发展,又能带动经济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为国家发展助力。

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实施策略

事业单位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公益性,盈利不是其第一目的,这决定了单位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以及在实际运作中难以充分发挥财会核算制度对会计工作的规范和约束作用。虽然近年来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越来越深入,内部控制体制越来越完善,但会计监督依旧存在环境不善、预算管理不力、信息化建设滞后、忽视结果反馈运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以提高资金利用率,让社会和大众获得更好的服务。

(一)改善会计监督实施环境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权利需要法律和制度提供保障,从而创造优越的会计监督环境。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人员需要梳理、解读财会监督法规,明确监督的范围和内涵,获得实施会计监督的法律依据,顺利推进会计监督工作[3]。同时要完善会计监督工作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以确保会计监督的独立性,提高实施会计监督的积极性。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它不会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会计监督职能能否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执行程度,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更需要通过会计监督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对强组织架构的设置和职权划分,做好人事管理与内部审计控制等工作,不断改善会计监督实施环境,提升单位负责人以及财会人员对会计监督重要性的理解,自觉接受监督,消除抵触情绪,体现会计监督的保驾护航作用。

(二)加大预算监督检查力度

财政预算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事业单位规范使用财政资金的基础,是实施会计监督的关键环节。事业单位要基于较好的会计监督环境不断加强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控制。对于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要加强信息反馈,严格执行报告制度,遵守政府采购制度,利用市场机制逐步将单一的货币管理扩展到货币、实务、劳务等管理分配环节,从而形成有效的、完善的支出约束机制,强化预算执行监督。换言之,事业单位制定预算后要由上级单位批复,然后严格根据预算执行。事业单位收支约束机制要覆盖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从单位宏观运作到微观业务都要实现预算执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使用经费,防止浪费,提高资金利用率。

坚持围绕单位业务发展规划和履行职能需要,在法律赋予的单位职能范围内编制预算。因此,事业单位要完善预算执行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只要下达财务预算,就要监督各部门认真实施,层层分解预算,形成全方位责任体系。要由主要领导负责,其他职能部门逐层上报,再由预算编制部门统计归类,实施合理有效的零基预算,基于本年度实际工作、结余结转等情况汇总,细化每一笔预算的用途,并量化到项目,分配到各部门和个人。同时,要完善预算监督体系,强化多层次监督检查,加大单位会计内部核算的监督力度,规范各部门的基础工作及理财行为。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由财会部门主动和审计监察部门配合、联动,会计监督人员及时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收支进度等,接受公众监督,提升财务会计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并及时发布单位预算信息,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三)推进会计监督的信息化

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普及推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子票据的使用,提高了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监督的难度和技术要求[4]。因此,事业单位要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体现信息化在会计监督中的价值,对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网上差旅费电子凭证报销服务等实施在线监督,加快会计监督信息化建设进程。

一方面,事业单位要根据信息化应用需求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日常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中结合信息化应用诉求使用信息技术。在构建内部控制监督信息系统时要和各部门有更深入的交流、沟通,保证信息系统建设需求分析更完善,夯实后续系统功能和会计监督工作契合的基础,从而不断推进系统建设,加强系统管理和模块设计。还要重视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定期评估系统运作情况,及时发现漏洞和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案,使信息系统在会计监督工作中发挥更好的效能。

另一方面,要立足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会计监督流程。加强数据管理与控制是事业单位有效执行会计监督的核心所在,更是会计监督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要对其足够重视。具体而言,事业单位要根据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工作流程诉求优化对应流程,让审批、监督等工作更加精细化。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中要分层次构建权限管控机制,保证层级不同的人员拥有不同的权限,弱化违规审批风险。要强调数据管理与控制的安全性,设置科学有效的防火墙,安装并定时更新防毒软件。要做好数据信息备份工作,并且在会计数据信息分析中融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使内部控制监督信息系统越来越智能化,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会计监督技术水平。

(四)强化监督结果反馈运用

实施财会监督是为了贯彻落实各项财经政策,维护好经济秩序,助力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事业单位运用会计监督结果既能体现制度的威严性和刚性,又能预防今后出现类似或相同的错误,使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发挥实际的作用。所以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的实施中要关注结果反馈,利用会议、通报等形式表扬会计监督实施效果良好的部门、个人,并予以适当的奖励。针对在会计监督中存在问题的相关部门、涉事人员,按照性质及重要程度予以处罚,做到奖惩分明。如此,才能进一步调动单位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实施会计监督的热情,提高会计监督的层次、成效。

三、结语

事业单位经济运作情况会受到会计监督的直接影响,事业单位务必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探寻并执行会计监督实施策略,以确保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有效完成会计工作。同时,尽可能消除违法违纪行为,形成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以进一步推动会计监督全面有效落实,确保国家和单位利益不被侵犯,维护好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大众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单位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夯实监督之基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