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21-11-24朱秀梅

经营者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人才政府时代

朱秀梅

(东海县教育财务结算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300)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所涉及的工作较繁杂,可以说涵盖了全部的预算构成体系。近年来,随着IT技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不断丰富,政府相应职能部门参与预算收支的业务也逐渐增加,许多部门基于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构建了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已成为预算方面改革的趋势。该项技术的意义在于为政府部门构建“用数据决策、对利润实施管理”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供了方向。与此同时,如何将大数据与全面预算管理有效结合,并取得“1+1>2”的效果,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数据时代将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发生巨大的改变。

一、大数据与预算绩效管理的联系

近些年,我国经济受到国际大环境影响,下行压力较大,特别是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经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党中央要求进一步压缩财政支出,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预算管理。无论是预算,还是预算绩效管理,实质上都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大数据作为一种数据集合,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将大数据与预算绩效管理紧密相连,对于预算绩效管理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将两者有机结合能够为其提供未来发展方向,也能够为预算绩效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

(一)大数据良好的预测性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发展方向

大数据的的核心应用价值是预测,既然是预测,当然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可以看到,政府预算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是因为政府预算管理着眼于经济、民生的发展,政府部门通过加强数据研究预测政府未来一段时间的预算情况。可见,实际意义上的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相关联,主要目的是预测政府未来的预算执行,是遵循“将来—现实—过往”三个方面进行的,是站在未来角度看待该项工作的,不仅仅着眼于今天的得与失,而是要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预算绩效管理,也把目光投放到未来,使预算绩效管理者关注预算执行的效率。

(二)大数据的关联性能增强预算绩效管理者决策的有效性

大数据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强调数据的关联性,而相对弱化事件的前因后果。引入大数据技术之前,除了分析相关数据以外,还要追踪数据背后的因果关系,这样的分析结果往往会误导决策。这是因为对因果关系的分析,有时更易掺杂人为主观因素,导致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结合当前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我们可以看到,在设定相关绩效指标中,很多相关单位绩效指标的综合度、可信度、逻辑性等方面存在缺陷,使相关决策缺乏准确性。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快速分析海量数据,并深入寻找各类数据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有效地预测政府预算执行的方向,实现跨政府部门预算数据的比对,进行项目支出数据逻辑性分析,解决预算编制、执行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避免风险的出现。

二、大数据时代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机遇

第一,大数据与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结合拥有政策方面的支持。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属于国家、政府层面的经济活动,大数据若想参与其中,自然离不开政策方面的支持。我国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大数据概念。党的十八大对财政与预算有了新的解释——是我国进行国内治理的经济基础与经济支柱。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全面预算实施绩效管理的理论。在中央下发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将大数据与预算绩效管理有机结合。

第二,大数据与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结合有基础保证。在中央大力倡导下,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大数据+预算绩效管理”。在此基础上,全国省、市、县相关政府对于数据的治理提出了全新的方略,这正成为推进各行业推陈出新的发展方向。作为政府财政资金最直接的使用导向,预算将与大数据融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数据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结合,看似是利用大数据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际上是通过大数据倒逼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大数据背后蕴藏着许多资源及财富,如果对其进行深度开发,相信不远的将来,数据就是生产力将成为现实。

(二)大数据时代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挑战

第一,缺乏法律保障。尽管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自2015年以来中央发布了若干支持大数据发展的文件,并提出大数据要与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紧密联系,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相关立法没有跟上步伐。在法治时代,政府行为也需要法律作为支撑,“大数据+预算绩效管理”也是一样。然而,目前将大数据应用于全面预算绩效考核依旧缺乏法律制度的支持。

第二,理念不足,数据共享道路漫长。大数据的关键在于“大”字。要先有海量的数据作为支撑,还需要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以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将这个数据池做大。然而,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完全实现将大数据应用于全面预算绩效考核。只有将各部门的数据有效整合,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配置,才能为大数据时代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供相应的支持。

第三,复合型人才不足,培养机制尚需完善。再好的技术、再先进的理念也需要人来推广。大数据属于新技术,其应用同样需要复合型人才。同时,政府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本身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要想顺利完成,需要政府相关人员拥有一定的预算管理及绩效管理的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绩效目标的编制、相关指标的设定。另外,要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引进技术,相关人才更加缺乏。大数据技术人才需要具备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经验,还要能够熟练掌握大数据的挖掘技巧及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既懂预算及绩效管理又要知晓大数据的人才比较少。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及储备机制,多培养一些复合型人才。

三、促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与大数据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加强相关立法,使大数据应用有法可依

政府公开相关数据,并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重要支撑,这一切都应该是有法可依的。要通过发布相关法律,将政府信息公开,同时将保密法、档案法与之联系,使大数据应用做到有法可依。

(二)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

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递、共享显得十分重要。“信息孤岛”现象是阻碍大数据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由于客观原因,许多政府数据无法公开。政府部门要加快完善数据公开的配套制度,建立一整套数据采集、管理及运用的管理体系,以有效解决数据无法共享的问题。通过推动数据公开化,实现部门间数据的共享。这样一来,将该项技术运用于预算绩效管理就有了保证。

(三)完善大数据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对于我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选拔专业复合型人才参与到“大数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一方面,高校可以设立相应的课程讲授相关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进行现场讲解。总之,基于相关技术上的要求,需要妥善地解决复合型人才的选拔及培养问题。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是未来政府加强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促进两者的结合,可以从立法、实现数据共享及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这三个维度出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大数据技术最终会为政府预算管理的现代化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人才政府时代
人才云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毛遂自荐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