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城建档案编研工作探析

2021-11-24

办公室业务 2021年6期
关键词:编研城建时代

城建档案编研工作是强化城建档案公共需求精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城建档案管理的水平。一直以来,城建档案编研工作都是基于纸质材料而开展,人工研究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形式,并只在特定范围之内传播与使用。大数据环境下,很多新型科技不断发展,如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城建档案的编研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除此之外,也为城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了很多机遇,同时也存在着很大挑战。开展城建档案编研工作需要完善和改革工作理念,进一步发掘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内涵和价值,精准满足人们对城建档案资源的需求。

一、大数据时代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性

大数据可以称之为巨量资料,具有数据量大、处理速度快、真实性高、类别复杂等特点。大数据的基础内涵就是开放和共享,即便数据的价值密度较低,仍然可以在线挖掘出价值含量极高的潜在资料。档案是信息的一部分,来源于社会需要,又必须回归于社会需要,因此档案与大数据从社会需求方面来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将大数据与档案结合是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将档案由静态利用转变为动态即时在线精准利用。而城建档案作为档案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在大数据时代资源共享后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对于城建档案工作来说,档案编研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独立存在的工作内容,其针对的是多元化的城建档案,编研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相应的社会需求来对档案信息进行选编与分析,从而将重要的档案信息提供给社会各界,例如法规文件和城建史料等。城建档案编研工作不单单是对城建档案实施管理和整理,更是对有关档案的信息查询、选择,开展分析和创造,可以说城建档案的编研工作就是对城建档案资料整体的选编过程。

由于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行,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工程在逐渐完善,与此相关的档案信息数量也在大幅增长,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因此在数据获取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城建档案表现出突出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目前大部分城建档案征集、保管、利用以纸质档案为主,此种模式将档案内容与载体合二为一,管理效率、档案利用率均较低,且基于智能城市的发展,各种建设工程形成的档案资料急剧增加,给各档案馆的库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胀库”问题严重。此种情况下,城建档案编研部门的压力非常大,但这种压力反过来也会让编研工作尽快进入大数据时代。所以,只有达成城建档案信息数字化,城建档案编研工作才能更加科学合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二、大数据时代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失档案管理的认知。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城市建设施工企业对于城建档案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城建档案资料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忽视了其重要性,这将直接影响城建档案在大数据时代的重要作用。此外,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编研工作不够重视,觉得城建档案工作仅仅是对档案进行保管与整理,缺失认真的态度进行编研项目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有关档案资料的二次加工也不够精细,通常采用简单化方式来整理,“只编不研”的现象非常明显。

(二)编研内容与编研成果形式缺乏创新。如今的档案编研工作过程中,主要是以馆藏档案为主,在大数据时代,应更为重视对于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在较为重要的档案资料中,对数据信息实施规律性的整合和整理。城建档案部门在开展编研工作时,通常采用闭门造车的方式,很少与其他部门沟通,这就导致编研工作的选材和内容较为狭隘。城建档案编研的成果形式通常是用文字来呈现,研究性编研成果并不多,特别是创造性较强的编研成果更少。从使用情况的角度来看,很多文字形式的编研成果基本不会公开出版,只会在城建档案部门内部使用。而声像形式的编研成果一般只提供给一些比较特殊的服务群体,有时以馆内展览的方式来展出。

(三)专业数据分析人才缺乏。大数据时代的城建档案编研工作,仅靠传统档案编研人员的力量,不可能最快、最大限度地使目前档案信息资源得以活化而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因此,城建档案编研工作越来越需要一大批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编研人员。但由于大数据技术目前还是一种新兴技术,数据分析人才还很缺乏。

三、大数据时代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提升措施

(一)更新观念,树立大数据管理理念。进入大数据时代,城建档案工作的多元化特征逐渐凸显出来。如今我国的档案部门正在逐步完善重视档案资料管理的创新和电子文件的归档和整理,可实际上,有些单位的电子档案占比依旧不是很大,相关的电子文件通常只是一些电子文档等数据内容,这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编研工作一定要不断创新,领导层务必对该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同时要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扶持。同时主动学习同行的宝贵经验,依照档案馆自身的实际状况,在现阶段的管理方式上实施有效的创新,加强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对城建档案资源的研发和使用。除了存储于共享,城建档案的大数据发展还要求做到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将简单的信息共享活动转化为更高一个层次的信息价值的共享。基于此,所有的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对自身掌握的信息价值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不仅要知道自己管理的是哪些档案,更要知道档案的作用、服务功能,更好地运用大数据提取档案信息的价值。

(二)深度开发,以满足社会需求。开展编研工作时必须深刻关注社会需求情况。社会需求是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指引方向,从而实现主体多元化和需求丰富化。在大数据时代,档案需求主体逐渐扩大,不仅希望能够从档案编研产品中收获到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同时希望能充分感受到趣味性十足的、生动形象的产品。编研成果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其使用性,其使用情况则由其中包含信息的实用性来决定。在城建档案编研工作中,首要的工作就是选题,主题的选择对于编研成果的使用价值有着极大的影响,选题应该紧紧围绕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需求,突出专业特点和地方特点,体现服务重点和城建档案资源优势。城建档案编研工作人员一定要意识到档案资源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更新优化档案信息产业观念。同时,与传统统计方法不同,大数据做的是全样本分析,数据采集越完整,相应的分析所得的结果也就越精确,由此大数据时代的城建档案编研将不再采用传统的手工登记、电脑汇总的模式,而是利用自动服务终端、用户应用软件等,实现相关数据的自动上传与存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数据采集的精确性。

(三)实现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协作化。如今大数据技术逐步发展与普及,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将为城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完善的大数据技术支撑,所以城建档案的编研采取协作化的工作方式,必将有利于专业人才和资源的整体最优化配置,与此同时,采取社会资源共享,整理有关信息,对于编研素材的研发和使用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编研成果的品质也必将因此得到大幅提升。城建档案编研工作作为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求突破传统的封闭方式,转变为开放且协作的方式,深度提升城建档案编研成果的使用价值。城建档案编研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相应编研工作的开展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无论是针对何种主体、何种编研,高校、研究机构、媒体都是较好的合作对象,如:江苏省档案局与《扬子晚报》合作的“档案穿越”专栏;北京卫视《档案》栏目与《中国档案报》达成合作等。此外,借助网络技术,档案编研工作者还可直接与大众互动,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档案编研者可以将选题发布在网络平台上,根据用户反馈合理调整选题,并将自己的编研计划公布,用户可提出自己的建议,此种模式下,利用者直接参与了档案编研全过程,有利于档案编研者突破传统思维,更新工作理念与方法。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大数据时代,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构建一个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还需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方面需具有较高档案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还需拥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此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判断力、管理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对此,在档案编研队伍建设时,需做好以下措施:1.改善档案编研工作环境,优化薪资待遇,留住人才;2.做好社招、校招工作,配备不同知识层次的档案专业队伍,涵盖计算机、档案管理、城建等各专业人才,优化档案编研队伍结构;3.加强编研人员业务的培训,提高编研工作者专业水平,包括档案文献编研能力、档案研究能力,可定期邀请专家、编研骨干进行讲学,组织对外交流学习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不仅意味着技术上需要创新,而且在思维上也要实现创新。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城建档案编研工作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迎来了很大的挑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采用科学的方式做出合理性规划,以此来提升档案编研的能力。

猜你喜欢

编研城建时代
城建档案收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对传统档案编研与数字档案编研融合的思考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深化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提高档案服务能力
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与城建档案
保证城建档案完整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