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育衔接优化路径探析

2021-11-24刘德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印发技能目标

唐 凯,刘德明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印发,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提供了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1]。其中有关学校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部署,也标志着学校体育也已经纳入健康中国的大战略、大教育、大健康的格局中。当前,学校体育的开展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作为关系着学校体育开展水平与效果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衔接问题自然也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健康中国的规划背景下,如何以此为契机对学校体育改革进行再审视与调整,对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来具有着重要且长远的意义。

1 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机遇

1.1 健康中国战略高度为学校体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的意义,不单是国家对于相关工作的部署和目标的制定,国务院的印发也把相关健康工作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相关健康问题不再仅是卫生部门的工作范畴,学生工作也不再仅是教育部门的问题,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各个领域的协作。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体育存在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遇转变缓慢[2]。随着健康中国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部署,也把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到了新的平台高度。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3]强调,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这对于学校体育相关工作的开展推进来说,势必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平台影响力。

1.2 健康中国相关文件为学校体育发展构建了强大的保障

2015年,随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首次将健康上升到党和国家的战略。2016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为体育价值在全民健身中的发挥提供了指引。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专门对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学生体育活动提出明确要求。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强调,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制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4]。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5]健康中国行动考核指标框架,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优良率做出数据要求。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都把健康中国相关领域的战略目标与执行进行了细化,对于学校体育目标实现不仅是强有力的保障,对于学校体育工作考核而言也多了衡量依据。

1.3 健康中国战略主题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方向引领

《纲要》指出,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对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以及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重点要求。体育课又被称为体育与健康教育,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也顺理成章成为体育课的职责。作为我国新时期的顶层战略目标,健康中国有关教育的主题思想,为学校体育课程该如何推进,未来健康教育的模式,以及师资技能等问题提供了方向引领。提升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思想融合对于学生认识的灌输,推动国民体育素养和全民健身意识从小抓起。

1.4 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为学校体育赋予了发展使命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学校教育是基础也是希望[6]。对于促进健康制度体系的完善来说,学生即是受众也是主体,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学校体育处于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无论是对于学生体育活动时间,还是运动技能掌握的目标,注重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至关重要。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中提出了健康中国行动考核指标框架,要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由当前的基期水平31.8%提升到2022年的大于等于50%。这些目标的细化,对于学校工作是指导更是使命。要结合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战略、大教育、大健康的格局去定位、思考学校体育的相关工作,从而为健康中国的推进助力。

2 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育的不足

2.1 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缺乏空间衔接

对学生体育活动的空间进行划分,可以大致分为课堂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活动。就当前学校体育来看,存在着主抓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自由、校外体育活动放手于家长的现象,学生体育活动空间的衔接严重不足。早在1990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7]中,就对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做出了相关要求,这也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导。但是就这些年学校体育活动的执行情况来看,并未真正达到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仅靠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对学生体育参与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的家庭体育,对于学校体育活动时间的保障与技能的练习,都有着广阔的空间。

2.2 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缺乏课程衔接支撑

随着人们对于体育运动参与心理体验的重视,运动技能水平在体育参与中的作用也愈加凸显。由于对体育学基础性研究的滞后和长期的忽视,体育学科基础性与逻辑性知识体系一直缺乏层次性,这也造成大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与方法的逻辑性和“低级重复”问题。近年来,人们对“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技能都没有掌握”的批评声,更多的也都归因于学校体育课程衔接不足[8]。缺少课程衔接的有效性做支撑,运动技能的掌握很难得到保障。

2.3 学生体质健康缺乏实效性举措

多年来,学校体育改革进程一直在追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无论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还是“快乐体育”思想的实施,在教育理念完善和形式多样性上都取得了不断提升,对于体育在全面育人领域功能的发挥都愈加重视。虽说学校体育一直也在践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然而学生体质健康却出现了连续多年的下降,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成效标准和最终目的进行反思。

3 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育衔接的提升路径

3.1 建立与健康中国战略相适应的学校体育教育观念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彰显了党和政府对于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是指导各项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健康理念的必然要求。“大健康”理念的树立与推动,需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学校体育发展也不例外。学校体育衔接要以健康中国建设的相关要求为契机,注重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审视与调整,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校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体质健康和技能传授的同时,还要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完善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切实把健康理念融入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中。

3.2 建构学生体育活动空间衔接的协作体系

当前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学校校园,以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为主。相比较课堂教学来说,课外体育活动基本上处于自由参与、无人组织的状态,校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更是参差不齐。针对学生体育活动空间衔接不足的问题,正确处理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协作关系至关重要。可以尝试出台具体措施以鼓励家庭体育功能的发挥,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创造学生健康支持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健全学生体育活动空间协作体系的形成。

3.3 尝试建立区域性教学内容一体化衔接机制

体育课程目标通过体育教学的形式实现,而体育教学又借助教学内容得以发挥功能,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对于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是一个系统繁杂的过程,需要连贯的教学与练习过程予以保障。长期以来,体育课程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选择随意性大,教材编写存在各学段各自为战现象,这也是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欠缺的重要因素。面对教学内容一体化衔接的严峻挑战,尝试建立县市区域性的教学内容一体化机制试点,选定主修内容加特色内容结合的形式,既增强教学内容一体化的衔接,又能保证学生兴趣内容的开展,逐渐形成相关衔接机制加以推广。

3.4 加强学校体育目标的层级衔接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经历了近九十年的历史演变,教育部进行了八次体育课程改革,学校体育目标历经多次的坎坷和艰辛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9]。无论是体育课程目标还是学习领域目标,都不是单一性的,而且随着教育改革和体育价值认识的深入,体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充实。实现健康中国对于学校体育的相关要求,应结合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加强对学校体育目标的层级衔接,把握各层级间的递进关系,做到区分重点逐级实现,排除对所有目标任务的一把抓,侧重于体育课程目标和课外体育活动目标逐步实现目标体系化,尽量具体可操作,力争做到定量评价,便于目标的达成和实现。

4 结语

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化,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工作现状与“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所提目标相差还相对较远虽然,如何从学校体育各衔接领域的优化入手,探寻相关的完善路径,发挥学校体育在健康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健康中国的推进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印发技能目标
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事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