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52例广州及周边地区流感患者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2021-11-23徐慧聪欧爱华邓屹琪

中医药导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甲流流感体温

徐慧聪,欧爱华,邓屹琪,李 芳,康 强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2.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广东 佛山 528333)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伴咳嗽或咽痛等为主要症状,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由于流感病毒亚型不断变异的原因,造成近年来广州地区每年冬春季节至少有1次流感流行高峰,造成人身和经济的重大损失,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研究显示,广州及周边地区仅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就发生了2次流感疫情。第一次流感疫情在2017年6—8月,以甲型流感(以下简称“甲流”)为主,第二次疫情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以乙型流感(以下简称“乙流”)为主,兼见甲流。本研究以2017—2018年医院门诊就诊的852例流感病例的中医病证特征,探讨流感的病证规律,对临床中医药防治流感、预警可能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参照《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2]。入选病例均进行咽拭子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甲型/乙流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采用胶体金法,试剂盒由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W05991208)],结果提示甲型或乙流病毒抗原阳性或弱阳性。

1.2 纳入标准(1)年龄≥3岁;(2)发病时间(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5℃,伴咽痛、咳嗽症状)≤7 d;(3)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年龄<3岁;妊娠妇女;无法配合问诊及查体患者;发病时间在7 d以上。

1.4 一般资料本研究通过伦理审查(KY-2019001)。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急诊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852例确诊为流感的病例。

1.5 资料采集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记录患者就诊时的临床资料,采用自拟《流感患者临床观察表》记录相关信息。调查表中信息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以及就诊时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病毒病原学结果、中医四诊信息、诊疗经过,重点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包括发热、恶寒、流涕、汗出、咳嗽、咯痰、头痛、咽部不适、大小便、舌脉及身痛、恶心等。本次纳入在2017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流感患者99例,其中甲流98例、乙流1例。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间纳入流感患者753例,其中甲流206例、乙流547例。合计甲流患者304例、乙流患者548例。

1.6 辨证分型由临床医生对纳入患者按照3种方法进行辨证分型,具体如下:(1)根据指南辨证,分为7个证型,分别为风热犯卫、风寒束表、表寒里热、湿热互结、热毒袭肺、热毒壅肺、正虚邪陷。其中风热犯卫、风寒束表、表寒里热、热毒袭肺、湿热互结5个证型为轻症,热毒壅肺、正虚邪陷2个证型为重症;(2)六经辨证,分为6种病证,分别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4)卫气营血辨证,分为4种病证,分别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

1.7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方法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流感患者年龄分段构成852例患者年龄3~91(33.84±18.51)岁,发病时间(1.87±1.52)d。男性患者年龄(33.36±19.09)岁与女性患者年龄(34.26±18.05)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8,P>0.05),但不同性别流感患者年龄分段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流感患者年龄分段构成[例(%)]

2.2 实验室甲流、乙流病毒抗原检出情况不同性别患者实验室甲流、乙流病毒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患者甲流、乙流病毒抗原检出情况[例(%)]

2.3 流感患者发病后最高体温分布男性患者发病后最高体温在39℃及以上占47.8%(184/385),高于女性的39.8%(186/467),女性相对较男性体温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流感患者发病后最高体温分布[例(%)]

2.4 流感患者发病后最高体温分布甲流患者发病后体温在39℃及以上占52.0%(158/304),高于乙流患者的38.7%(212/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流感患者发病后最高体温分布[例(%)]

2.5 不同流感患者辨证分型情况

2.5.1 不同流感患者根据指南辨证情况 甲流、乙流患者均以轻症为主,重症患者1例(乙流患者,热毒壅肺证)。甲流、乙流患者的辨证分型多以风热犯卫证[甲流45.4%(138/304)、乙流43.6%(239/548)]和表寒里热证[甲流38.8%(118/304)、乙流43.8%(240/548)]为主,两类流感患者风寒束表证都比较少[甲流5.3%(16/304),乙流5.8%(32/5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注意的是,甲流患者湿热互结证比例为8.9%(27/304)高于乙流患者的3.1%(17/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5 不同流感根据指南辨证情况

2.5.2 不同流感患者六经辨证情况 按照六经辨证,全部流感患者均辨为三阳病,未见三阴病病例,其中最多的病证为太阳病,且乙流患者太阳病比例高于甲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6)

表6 不同流感患者六经辨证情况

2.5.3 不同流感患者卫气营血辨证情况 按照卫气营血辨证,所有流感患者以卫分证和气分证为主,仅出现1例辨为营分证的甲流患者,且甲流患者气分证比例高于乙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不同流感患者卫气营血辨证情况

3 讨 论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可分为甲(A)、乙(B)、丙(C)3型。其中甲型病毒常引起流感暴发流行,乙型病毒常引起局限性流行,丙型病毒一般只引起散发,较少引起流行。但某些年份仍然能与甲流病毒一样引起暴发流行。随着不同年份流行的流感病毒亚型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流行人群也各有差异。流感属中医学“疫病”范畴,又称“时行感冒”,因机体正气亏虚,外感疫毒之邪夹时令之气乘虚而入、中伤机体,因此气候突变、寒温失常时流行更甚[1-3]。

本研究对852例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因采集数据时部分病例部分数据有缺失,所以不同数据的病例数会略有差别,并小于实际病例数。从患者的年龄分布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较少,共90例,占10.6%(90/852)。从发病时间来看,本研究纳入病例1年期间有2次流感疫情。第一次为夏天,2017年6—8月,属于流感较少发生的季节,此次流感疫情较轻,病例数较少,持续时间短,共收集流感病例99例;第二次为冬春季,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此次疫情持续时间长,病例数多,共收集流感病例753例。可见冬春季固然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夏季也不乏流感发生的可能。

发热是流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82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但也有2.9%的患者无发热。患者发病后最高体温男性在39℃及以上占比高于女性,女性相对较男性体温偏低(P<0.05)。要分析这一差异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在健康人群中对比,是否男性和女性之间也存在类似的体温差异。

甲流、乙患者的最高体温分布不同,甲流患者发病后体温在39℃及以上占比高于乙流患者(P<0.01)。这一点与既往研究相似,既往研究也提示甲流较乙流全身中毒症状更重[4-6]。患者出汗、口味异常等症状有助于中医辨证,问诊时也不能忽视,本研究表明流感患者出现自汗及口味异常的比例不低,分别占15.0%和15.1%。

我国2011年版的《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将流感分为5个证型:风热犯卫证、风寒束表证、热毒袭肺证、热毒壅肺证、正虚邪陷证。本研究不纳入重症病例,所以不入选正虚邪陷证,并且结合岭南地区临床实际情况,增加了表寒里热证和湿热互结证。根据本研究,流感患者的寒证表现以风热犯卫证和表寒里热证为主,单纯风寒束表证的比例不大。有研究[3]表明,流行性感冒临床发病非单纯属寒或属热,而寒热错杂证居多,与本研究一致。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湿热互结证的分布在两类流感患者中有差异,甲流患者湿热互结证比例高于乙流患者(P<0.01),这一点在既往的研究中未见报道。既往研究显示,甲流较乙流全身中毒症状更重,且更容易并发流感肺炎。本研究也提示甲流患者体温在39℃及以上患者的比例高于乙流患者。那甲流患者发热及其他全身中毒症状重于乙流患者且更容易并发流感肺炎的原因是否与甲流患者湿邪更重有关呢?这一点值得进一步研究。既往研究表明,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流感患者的中医辨证明显表现出湿邪为患的临床特点[7,22]。仅以本研究来说,甲流疫情主要出现在夏季,乙流疫情主要出现在冬春季,甲流患者以湿热证为主也可能是受到岭南地区夏季湿热气候的影响。

按照伤寒六经辨证,全部流感患者均辨证为三阳病,未出现辨证为三阴病的病例,其中最多的证型为太阳病,且乙流患者太阳病比例高于甲流患者(P<0.01);按照卫气营血辨证,所有流感患者以卫分证和气分证为主,仅出现1例辨证为营分证的甲流患者,且甲流患者气分证比例高于乙流患者(P<0.05)。根据体温、全身中毒症状和并发流感肺炎的概率来说,甲流的病情严重程度较乙流为甚,故以上证型差异均与甲流、乙流的症状严重程度的差异一致。

猜你喜欢

甲流流感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秋季谨防牛流感
猪流感病的预防与治疗
骆驼怕甲流?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
“流感”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