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市社区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衰弱综合征的关联性分析*

2021-11-23崔光辉李少杰尹永田陈莉军刘馨谣于佩琳

中医药导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偏颇慢性病体质

崔光辉,李少杰,尹永田,陈莉军,刘馨谣,于佩琳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78)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医疗卫生需求与公共卫生资源消耗明显增加。研究显示,约2/3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同时患有2种或2种以上慢性病[1]。在此背景下,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治中的地位得以凸显[2]。中医体质是指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的综合特质[3],通过体质辨识、对证调护有助于改善个体健康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作为一种老年综合征,衰弱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个体脆弱性增加,维持自身稳态能力下降的状态[4]。根据其临床特点,衰弱可划归于中医“虚劳”“虚损”等范畴[5]。与体质相同,衰弱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有效因素的影响下,体质状态是可调的,衰弱过程也是可逆的[6]。这与《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所提到的通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以求“形与神俱”“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7-8]。但目前关于体质与衰弱的关系尚未十分明确,故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人的调查,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探讨衰弱综合征的发生,以期为改善老年人的衰弱症状,预防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已通过山东中医药大学伦理审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岁,有居住地常住户口者;(2)无听力、认知功能或精神障碍者;(3)无重大疾病者。排除标准:调查期间未在家中者。共计调查6个社区和10个自然村,发放问卷1 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91份,有效率为96.55%。被调查老年人年龄范围为60~93岁,平均70.43岁。

1.2 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12月从济南市随机选取3个区、1个县,每个区县抽取2个街道或乡镇,每个街道抽取2个社区或行政村,抽取该社区或行政村中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调查。

1.3 调查方法经统一培训并具有相关中医药教育背景3年以上的大学生调查员入户开展调查,向被调查对象解释研究目的、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取问询式进行调查。

1.3.1 基本情况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编,包括性别、年龄、户籍类型、是否患慢性病等。

1.3.2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8],该量表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60个条目构成,各亚量表的转化分数为0~100分。各体质类型先按原始分数计算,再将其换算为转化分数。若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体质转化分<40分,则判定为“是”;若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则判定为“是”。

1.3.3 Tilburg衰弱量表 该量表由GOBBENG R J J等[9]研发,奚兴等[10]翻译汉化,由躯体衰弱、心理衰弱、社会衰弱3个维度,共计15个条目构成。每一条目均采用“0,1”计分法,总分为0~15分,≥5分为衰弱,分数越高表明受试者衰弱程度越重。

1.4 质量控制

1.4.1 数据收集阶段 开展问卷调查时,对受试者持有疑问的条目加以解释说明。完成问卷后由调查员逐条检查,确保资料填写完整。

1.4.2 数据整理与录入阶段 首先筛选剔除不合格问卷,然后将回收的有效问卷统一编号,采用Epidata软件并建立数据库,实行双人双录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期间发现问题及时咨询课题组专家。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体质与衰弱的关联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布被调查老年人中,平和质占41.1%,偏颇体质占58.9%。偏颇体质中,占比前3的依次为气虚质(19.3%)、阳虚质(16.4%)和气郁质(6.7%)。(见表1)

表1 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2.2 老年人衰弱综合征患病率的单因素分析被调查老年人中,衰弱综合征373人(34.2%),非衰弱综合征718人(65.8%)。高龄、患有慢性病者衰弱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低龄、无慢性病者(P<0.05);偏颇体质衰弱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平和质(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老年人衰弱发生率的比较[人(%)]

2.3 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衰弱综合征的关联性分析以是否衰弱综合征为因变量(1=否,2=是),中医体质类型为自变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将中医体质类型进行哑变量处理,赋值如下:平和质(Z1=0,Z2=0,Z3=0,Z4=0,Z5=0,Z6=0,Z7=0,Z8=0),气虚质(Z1=1,Z2=0,Z3=0,Z4=0,Z5=0,Z6=0,Z7=0,Z8=0),阳虚质(Z1=0,Z2=1,Z3=0,Z4=0,Z5=0,Z6=0,Z7=0,Z8=0),阴虚质(Z1=0,Z2=0,Z3=1,Z4=0,Z5=0,Z6=0,Z7=0,Z8=0),痰湿质(Z1=0,Z2=0,Z3=0,Z4=1,Z5=0,Z6=0,Z7=0,Z8=0),湿热质(Z1=0,Z2=0,Z3=0,Z4=0,Z5=1,Z6=0,Z7=0,Z8=0),血瘀质(Z1=0,Z2=0,Z3=0,Z4=0,Z5=0,Z6=1,Z7=0,Z8=0),气郁质(Z1=0,Z2=0,Z3=0,Z4=0,Z5=0,Z6=0,Z7=1,Z8=0),特禀质(Z1=0,Z2=0,Z3=0,Z4=0,Z5=0,Z6=0,Z7=0,Z8=1)。结果显示除湿热质以外的7种偏颇体质是老年人衰弱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0.05);调整年龄、是否患慢性病后,除湿热质以外的7种偏颇体质仍是衰弱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人衰弱的影响

3 讨 论

本研究中老年人衰弱综合征检出率为34.2%(373/1 091),高于以往研究[11],可能与样本来源及测量工具不同有关。就目前而言,我国所用的量化评估工具多为国外引进,且检出率差异较大。关欣等[12]将中医“虚证”及因虚致实证常见症状纳入评估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核心指标,形成了信效度良好的中西医结合老年衰弱评估量表。这提示今后应进一步将中医药特色融入衰弱综合征的评估当中,通过中医证候研究概括其病因病机的共性规律,并结合体质辨识以解释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老年人衰弱综合征的检出率高于低龄者,与张夏梦等[11]研究结果一致。《灵枢·天年》篇指出:“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7]300,可见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五脏之气逐渐衰颓,生理机能趋于弱化。患慢性病者衰弱的发生率高于不患病者,与刘学明等[14]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今后在进行社区筛查时应重点关注多病共存的老年人,争取做到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

调整年龄、是否患慢性病等变量后,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平和质相比,除湿热质以外的其余7种偏颇体质是老年人衰弱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从中医生理观来看,体质是个体在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遵循环境制约论、禀赋遗传论、形神构成论、生命过程论等基本原理[15],其中过程论体现着体质的耗散性,它以时间为单位不断变化,从“禀气渥、其体强”到“气薄、其体弱”。而衰弱作为一种动态过程,也是伴随“生长壮老已”这一生命周期的必然结果。从中医发病观来看,《灵枢·论勇》提到的“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7]296-297;《素问·经脉别论篇》的“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都说明在相同情况下,发病与否的重要条件在于个人体质的差异[16]。而衰弱作为一种病理状态,其发生和发展亦与体质因素密不可分。概而言之,体质是衰弱的生理和病理基础,衰弱是体质的进一步变化和发展。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7]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年四十,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7]22,由此可见,阴阳失调造成偏颇体质的老年人往往则会出现神不治、形不充、动作衰等病理状态,进而演变为衰弱综合征。对于气虚质老年人而言,一方面,《脾胃论·省言箴》载:“气乃神之祖……气者,精神之根蒂也”[17],气虚则神衰,神衰则脏腑机能失于调节,进而导致个体的脆弱性增加;另一方面,气虚则推动和温煦功能减弱,这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水平低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此外,若气的运动失常,气机郁滞,老年人的衰弱综合征则多以精神、情志症状为主。以往研究[18]认为D-二聚体和其他活性凝血标志物与衰弱之间存在关联,为本研究中血瘀质老年人发生衰弱综合征风险更高的观点提供了生物学证据。《景岳全书·血证》中提到的“以至滋脏腑,安神魂……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将血概括为人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血瘀质老年人出现血脉不和,诸如血小板功能改变、纤维蛋白原升高及血液高凝状态等血液老化现象的风险相对更高,这些因素和老年人自身的血管老化因素相互易化,进而导致微循环障碍和多种组织器官的衰弱[19]。与平和质相比,痰湿质老年人患衰弱综合征的风险较高。“痰湿体质-中医脾系亚健康-疾病”存在着纵向发展的特性,一旦痰湿壅遏,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化生、输布失常,则老年人维持自身内在平衡的能力下降,故发生衰弱的风险增大[20]。湿热质与平和质老年人的衰弱综合征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湿热质例数较少有关,后续研究可扩大样本量加以验证。与平和质比较,特禀质老年人患衰弱综合征的风险较高。已有研究发现FIG4、CACNA2D3、ADH4、SGNS1等多个基因位点与老年衰弱综合征存在关联[21],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先天不足与家族遗传等特禀质因素在衰弱综合征发生中的作用。

综上,本研究首次明确了偏颇体质对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提示今后可从中医体质的角度进行衰弱综合征的防治,即通过中医体质早辨识、早调摄来延缓衰弱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降低发生不良临床事件的风险。此外,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无法说明体质与衰弱综合征的因果关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贡献度:崔光辉、尹永田负责研究的整体设计,李少杰、陈莉军、刘馨谣、于佩琳负责调查实施,崔光辉、李少杰、刘馨谣负责数据录入,李少杰负责数据处理及分析,崔光辉执笔,尹永田审校并负责监督管理。

猜你喜欢

偏颇慢性病体质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