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取穴规律分析*

2021-11-23米健国王钰婷

中医药导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交会穴耳门神经性

米健国,王钰婷

(1.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神经性耳鸣又称感音神经性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自觉耳内有蝉鸣声、呼呼声、嗡嗡声等异常声响,可伴头晕、头痛等症状[1]。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局部软组织病变导致颈椎失稳或听觉中枢病变等有关,而且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2-4]。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多为改善局部微循环、营养神经等,但效果不尽人如意[5]。然而,诸多研究表明针灸在治疗神经性耳鸣方面疗效确切、经济安全,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6-10],但是基于大数据的取穴规律分析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穴位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取穴规律进行分析,发掘新处方,旨在为临床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提供统计学依据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选择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期刊文献数据库,以“针灸”“针刺”“温针”“电针”“穴位注射”“埋线”及“神经性耳鸣”为关键词,检索1976—2019年有关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相关文献。

1.2 纳入标准(1)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研究或报道;(2)研究对象依据中医或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神经性耳鸣;(3)治疗方法采用单纯针灸治疗或针灸结合其他中医或西医疗法;(4)穴位处方明确;(5)有合适的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确切。

1.3 排除标准(1)研究对象诊断为神经性耳鸣合并其他疾病者;(2)综述类、动物实验研究、个人经验或体会、理论探讨等非临床研究类文献;(3)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4)不同作者、内容相同的文献或作者相同、重复发表的文献保留时限最远的1篇,其余排除;(5)运用董氏奇穴等非传统针灸疗法;(6)治疗方法以耳针、头针等为主、非十四经穴或非经外奇穴研究的文献。

1.4 穴位名称规范依据2006年版《腧穴名称与定位》,对纳入处方中的穴位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

1.5 统计学方法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开发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穴位处方数据库,只录入基本穴位处方,加减穴位录入。基于该软件的“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和“改进的互信息法”等复杂方法,选择“临床数据分析”进行数据挖掘,设置合适的相关参数,统计分析穴位、穴位组合的出现频数、核心组合及潜在的新处方等[11-13]。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共检索到577篇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纳入178篇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穴位处方共209条。

2.2 穴位频数统计对治疗神经性耳鸣的209条穴位处方及91个主穴进行出现频数的分析,发现频率>20%的有6个穴位,依次是听会、翳风、听宫、耳门、中渚、风池。(见表1)

表1 使用频率>20%的穴位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穴位组合规律分析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52(约占穴位处方总数的25%,表明在所有处方中至少同时出现52次)、置信度为0.8,提取得到15种常用的穴位组合模式,排在前3位的组合依次是“翳风、听会”“听会、听宫”“翳风、听宫”(见表2)。表3中“→”表示当左边穴位出现时,右边穴位出现的概率。穴位关联度前3的穴位依次是“翳风,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听会,耳门→听宫”及“耳门,听宫→听会”。将支持度个数分别设置21、32、52(即分别占穴位处方的10%、15%、25%,代表在所有处方中分别至少有21、32、52次出现),置信度为0.8,进行用穴规律分析,分别进行网络展示。(见图1)

图1 常用穴位网络可视化图

表2 基于关联规则的核心穴位模式

表3 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穴位关联规则分析

2.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核心穴位组合分析基于复杂熵聚类算法,提取穴位核心组合;再依据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分析法,提取潜在的穴位新方组合。根据相关度与惩罚度相互制约的原理,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衍生出22种穴位核心组合及11组新穴位处方。(见表4~5)

表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的核心穴位组合

表5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新穴位处方

3 讨 论

神经性耳鸣归属于中医学“耳鸣”范畴,《素问》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14]。《灵枢》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15]。其病机分虚实两端,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实证多为情志失调,肝郁化火,循经上逆,蒙蔽清窍;虚证多由脾胃虚弱,清气不升,耳部经脉空虚,或为肾精亏耗,精血不能上承,耳窍失养。针灸具有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等作用,可应用于神经性耳鸣的治疗。其基本原理是针刺可引发电荷,触发动作电位重新平衡神经生理系统或耳蜗核功能[16]。钟玉梅等[17]运用苇管灸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表明针灸能减轻耳鸣严重程度。

本研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穴位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其用穴规律。对穴位出现频数进行分析,发现最常用的前5个穴位均为耳部周围穴位,分别为听会、翳风、听宫、耳门及中渚。位于耳屏前方的听宫、听会穴附近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及三叉神经第三支耳颞神经分布;翳风穴附近亦有耳后动、静脉及耳大神经分布;针刺耳周穴位能疏通耳部经络,一定程度上改善耳周血液循环与听觉神经的营养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或治愈耳鸣症状的目的,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之体现。在出现频数大于10的穴位中,头面部穴位及四肢远端穴位几乎各占一半,而头面部穴位大多以交会穴为主,表明交会穴、远端取穴在治疗神经性耳鸣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风池穴祛风清热,清利头目;百会升清提阳,使气血上荣于头面,醒神开窍;中渚穴为三焦经腧穴,疏风清热,开窍聪耳;三阴交为交会穴,具调理肝、脾、肾之功;此外,据分析结果发现,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核心穴位分布于胆经、三焦经、小肠经、肝经、肾经、脾经、胃经等,结合神经性耳鸣本虚标实的病因病机,其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肾,循经远取、通上达下亦是“经脉所通,主治所及”之体现。

对穴位组合模式出现频数进行分析,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翳风、听会”“听会、听宫”及“翳风、听宫”,均为耳周局部穴位。它们分布于循行至耳的手、足少阳经及手太阳经,听会属足少阳胆经;翳风属手少阳三焦经,且翳风为手少阳、足少阳的交会穴;听宫属手太阳小肠经,为手太阳经及手、足少阳经的交会穴;三者均有疏风通络、清利耳窍、聪耳启闭之功,为治疗耳疾要穴。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排在前3位的是翳风、听宫、听会、耳门4个穴位之间的组合,表明4个穴位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一规律也在支持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显现出来。随着支持度逐渐升高,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核心穴位逐渐清晰,当支持度个数设置为52时,核心穴位分别是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和中渚,这与穴位、穴位组合出现频数及穴位关联性的分析结果一致。

基于复杂熵聚类算法及聚类分析等方法,进一步分析得到22个新穴位核心组合和11个新穴位处方。前5组新处方分别是“合谷,足三里,外关,曲池”“率谷,完骨,天冲,头窍阴”“率谷,阳陵泉,浮白,三阴交”“率谷,太溪,浮白,肾俞,心俞”和“肝俞,脾俞,胆俞,膈俞”,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但其有效的施术方法和确切疗效还需进一步考证。

通过对穴位处方的分析,发现临床上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主要以耳部周围穴位为主,头面部的取穴以交会穴居多,并配合远端取穴,其穴位配伍规律及候选新方组合可为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然而,本研究未对主穴配穴、针刺顺序、行针手法、留针时间等纳入作用范围,可作为下一步更为全面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交会穴耳门神经性
“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对偏头痛患者头痛天数及血清CGRP表达的影响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
Study of the thermal pain threshold latency of acupoints based on Fei Teng Ba Fa
眨眼
《百症赋》治疗妇科疾病取穴配方特点浅析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