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视化分析*

2021-11-23王金环常玉欣于春华

中医药导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骨髓图谱

王金环,常玉欣,于春华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3.漆瑞林中医诊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表现为外周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减少、骨髓病态造血、无效造血等,并具有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1]。流行病学显示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中老年居多,近年来对于儿童MDS亦多有报道。其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性较大,且与血细胞减少程度相关。西医治疗以支持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化疗等为主,但MDS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唯一能治愈该病的手段仍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随着中医学与现代医疗关联逐步密切,已有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或以中药为首选的补充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血象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3]。目前中医古籍文献中,未能找到相关疾病的记载,但依据其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病证特点,中医学者将其命名为“髓毒劳”,既明其病位,又明其病性,更体现了其临床表现[4]。

CiteSpace是一款可以对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的软件。它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寻径网络算法等,融合了多种分析方法,通过知识图谱的绘制,可以展现某一知识领域的前沿方向、研究热点等,呈现一个直观化的信息网。虽已证实中药对MDS有正向治疗作用,但当前国内对于中医药治疗MDS的研究文献数量却并不可观,对于文献的分析利用更是不充分,缺少较为全面的文献分析。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结合中国知网数据库现有中医药治疗MDS相关文献,旨在对中医药治疗MDS研究文献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MDS”为主题,检索“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3个学科目录下的相关中文期刊。统计时间为1988年9月27日至2020年3月30日,共有326篇相关文献,经筛选排除新闻、稿约、会议通知、信息不完整的文献,最后纳入统计312篇,均以Refworks格式导出。

1.2 数据处理将Refworks格式的数据导入CiteSpace5.5.R2,设置相关参数:时间间隔1988—2020年,时间切片为“6”(对机构分析时间切片为“1”),节点类型分别选择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C、CC、CCV默认系统原值,调整Top N=50,Top N%=20%,算法选择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可视化应用Cluster View-Static,Show Merged Network[5]。

2 结 果

2.1 文献发表时间分析以时间为轴,纵观文献发表量,可大致分析出某领域或学科的发展趋势。本次检索到的最早文献于1988年发表,此后每年发文数在5篇上下波动,自2010年开始稳定在10篇以上,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状态,其中2019年发文量最高,为24篇。(见图1)

图1 发文量年度趋势图

2.2 作者分析对研究作者进行分析,可了解该领域主要研究人员、团队合作关系、主要研究方向等。该图谱由153个节点,335条边构成,表示共纳入作者153位,且作者间合作较多,其中发文量前3的作者为周永明、麻柔、胡晓梅,发文数分别为25篇、21篇、18篇。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该图谱Q值(Modularity Q)为0.914 3(>0.3),证明该聚类结构是显著;S值(Mean Silhalette)为0.652 3(>0.5),证明该聚类是合理的。聚类后发现学者间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自然聚类(见图2),且聚类内部连线较多,提示在我国中医药治疗MDS领域内存在多个研究团队,且团队内部合作较多,但不同团队间合作较少,其中节点及边的颜色越偏黄、红,时间越接近当下。核心作者主要分布在3个自然聚类中(见图3),说明在该领域主要有3个核心团队,代表学者分别为周永明、麻柔、胡晓梅。对该图谱进行题名标记,可大致判断其团队在该领域下主要研究方向。(见表1)

图2 作者合作关系图

图3 主要核心团队关系图

表1 核心团队标签

2.3 研究机构分析对纳入机构进行合并,主要将各个科室合并为以医院为单位的整体。各机构对于该领域内的学术研究程度可大致通过发文量间接反映,在中医药治疗MDS领域中,经整理合并后发文量排前3的机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9)、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1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4)。上海及北京地区在中医药治疗MDS上开展研究较多。该领域机构共现图谱的图谱密度Density为0.044 3,图谱密度较低,表示机构间的合作关系不多,机构间的合作主要为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合作。该领域核心研究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有合作关系。(见图4)

图4 主要机构及合作关系分析图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用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性、关键性词汇。运行CiteSpace5.5.R2,以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见图5)。该图由106个节点,140条边构成,网络密度为0.025 2。说明该图谱纳入106个关键词,且节点越大,证明关键词出现频率越大(该图谱最大频率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但考虑其数值偏大的原因与该词汇为本次分析疾病有关,且对图谱整体观察效果有影响,故在图谱中未进行体现)。边线颜色接近黄红色,证明时间上距离现在较近,紫蓝色较远。词频大和中心度高的关键词代表学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即研究热点。两者均高,说明该节点所代表的话题越重要。(见表2)

表2 关键词频数排序表(频数≥7)

图5 关键词共现图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CiteSpace软件依据谱聚类算法提供了自动聚类的功能,并根据TF*IDF加权算法给出默认的自动标签词汇[5]。根据所给出的聚类标签可了解在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分布。且聚类标签的数值(#)越小,代表该聚类的规模越大。该图由106个节点,140条边构成,将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出9个聚类(见图6)。各个聚类群所反映的研究方向[6-14]见表3,且该图模块性值(Q值)为0.773 3>0.3,轮廓性值(S值)为0.587 3>0.5,证明该图谱划分出的聚类结构是显著合理的。

图6 关键词聚类视图

表3 关键词聚类分析表

2.4.3 关键词时间线分析 对关键词聚类进行时间线分析,可发现不同时间段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MDS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临床观察”为主,且时间跨度长;1994年,随技术进展,从细胞分子及免疫学层面来证实某药物的临床疗效成为研究热点,如IL-6、IL-2、TGF-β1、Treg细胞、Th17细胞测定等;1995年,中西医结合治疗MDS开始进入研究者研究范畴,且过程中出现“正虚邪实”的理论观点,以及“名医经验”等研究内容。就图谱而言,细胞分子及免疫层面的研究、名医经验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仍为当前研究热点。(见图7)

图7 关键聚类时间线图

2.5 研究前沿分析关键词突现,是指该关键词在较短时间内使用频数显著增加,根据突现词的词频变化可以判断研究领域的前沿与趋势,中医药治疗MDS的突现关键词见图8。突现性分析后,仅在2000—2005年出现关键词“中医药疗法”,未见其他突现关键词,说明对于中医药治疗MDS的研究偏于逐步进展模式。

图8 中医药治疗MDS突现关键词

3 讨 论

MDS发病率虽低,但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病情的严重性等,对其深化研究不容忽视。本研究利用CiteSpace5.5.R2,对中国知网上1988—2020年312篇有关中医药治疗MDS的发文量及时间、主要作者及学术关联、主要研究机构及合作关系、关键词进行归纳分析。

中医药治疗MDS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在逐年增多,主要研究内容为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进展、名医经验等。现阶段研究学者众多,形成了3个分别以周永明、胡晓梅、麻柔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且团队内部学术关联较强。目前研究机构较多,机构间的合作主要为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合作,跨地域或不同机构间的合作较少,但该领域核心研究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有合作关系。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9个聚类,分别为“老年临床观察”“正虚邪实”“IL-6”“细胞凋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名医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以上聚类标签大致反映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其中“老年”这一聚类范围最广,老年人脏腑气血虚衰,进而体现出气虚、血虚、髓亏等,再加之外邪侵袭,相较其他年龄组,更容易体现出人群易感性,以及证候的严重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观察”“名医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聚类群则反映出文献研究多为中医药治疗MDS、中西医结合治疗MDS的药物临床观察。主要药物有青黄散[11,15]、复方参鹿颗粒[13,16]、益髓解毒方[17]等,均证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在较低危患者组可利用中药补助气血,健脾益肾,扶正兼以祛邪;在相对高危组患者可利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以及化疗等遏制病情的快速进展,同时辅以中药促进骨髓造血,减少骨髓抑制,对于缓解化疗后诸症状有明确疗效[14,18]。“正虚邪实”聚类群可反映中医对MDS病机的认识。正气虚衰,复感毒邪,因虚致瘀,因毒致瘀,毒瘀互阻,影响气血化生,外在体现一派虚损之象。根据其正虚邪实的病机,在治疗上多以“补虚”兼以“祛邪”为基本治疗大法,常用治法有“补肾健脾”“气血双补”“清热解毒”“化痰祛瘀”等[19]。“细胞凋亡”“IL-6”聚类群则通过细胞分子及免疫学层面来阐述发病机制及证实药物临床疗效。骨髓无效造血是MDS发病的关键环节,并存在造血周期紊乱及细胞过度凋亡等。抑制病态细胞株的增殖及促凋亡作用可起到对MDS治疗的正作用[3]。而MDS出现造血抑制,则与某些细胞因子相关[8-9,20]。故在多数MDS药物临床疗效研究中会参考其水平变化。常用的检测指标有IL-6、IL-2、TGF-β1、Treg细胞、Th17细胞等[13,21]。

今后的研究应基于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结合现代科技,进一步去探索MDS的发病机制、诊疗规范、疗效标准等。虽然本次分析可大致描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但也具有局限性。随着医药技术发展及文化多元,中医药治疗MDS已逐渐被世界承认并被载于外文期刊,但目前CiteSpace软件不能对不同数据库的文献进行合并分析,所以本次分析仅基于CNKI中文数据库的现有文献。希望后续能随着软件的更新进一步分析中医药治疗MDS的研究文献,探索该领域的现状与趋势。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骨髓图谱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18F-FDG PET/CT诊断骨髓纤维化1例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绘一张成长图谱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赞美骨髓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