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PF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

2021-11-23刘亚萍李雅睿和水祥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质粒结果显示克隆

刘亚萍,李雅睿,和水祥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仍是其根治的主要手段,但因HCC转移能力强,往往发现时已进入晚期阶段,失去手术机会[1-2]。因此,针对转移途径研究,寻找HCC有效的治疗靶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通过选择性降解含有无义突变的mRNA,以避免异常蛋白产生和积累,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mRNA监管员[3-4],此过程中上游移码蛋白(up-frameshift,UPF)发挥主要作用,其中UPF1是NMD过程的关键因子[5-6]。对部分肿瘤研究发现,UPD1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过程[7],而UPF1与HCC的关系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从组织及细胞水平分别检测肝癌中UPF1表达情况,并分析UPF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通过体外转染UPF1过表达质粒,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6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行手术治疗的HCC患者共40例,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6岁,每例均收集癌组织与对应的癌旁组织,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和免疫治疗,随访资料完整且所有组织标本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手术标本在切除获得后迅速置于液氮罐或-80 ℃冰箱中保存。

1.2 细胞株及主要试剂

人永生化肝细胞LO2、人肝癌细胞株HepG2、Hep3B、SMCC7721、MHCC-97H、MHCC-97L(购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中心保存),DMEM培养基(GIBCO公司,美国),胎牛血清FBS(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中国),胰蛋白酶、MTT、DMSO (Sigma公司,美国),Transwell小室(Millipore公司,美国); Matrigel基质胶(BD公司,美国);蛋白提取RIPA改良试剂盒(西安沃尔森技术有限公司);Western blot用β-Actin、UPF1、E-cadherin、N-cadherin及Vimentin一抗(Abcam公司,英国)、二抗体(西安壮志生物公司,中国);RNA提取试剂Trizol、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试剂盒(上海吉玛公司,中国),反转录试剂盒(TaKaRa公司,日本);β-Actin、UPF1、E-cadheri、N-cadherin及Vimentin基因引物设计及合成(北京奥科鼎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见表1);Premix Taq(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表1 目的基因的引物序列

1.3 方法

1.3.1 qRT-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 用Trizol试剂提取组织及细胞总RNA,其浓度及纯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将RNA反转录为cDNA,之后进行PCR扩增,反应条件:95 ℃ 30 s, 95 ℃ 10 s, 58 ℃ 5 s,40个循环。基因表达量采用2-ΔΔCt法进行分析。

1.3.2 细胞培养及质粒转染 采用含10% FBS DMEM培养基培养细胞, 培养箱温度为37 ℃、CO2饱和湿度5 mL/L,培养2~3 d, 0.25%胰酶消化并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转染方法:转染前将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或24孔板,培养24 h至细胞融合度达80%,参照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转染。

1.3.3 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 MTT法:取96孔板转染成功的细胞,每组平行设6个复孔,分别于24、48、72、96 h进行MTT检测,每孔加MTT 20 μL后孵育4 h后,弃培养液,每孔加DMSO 150 μL,置摇床上低速振荡10 min,酶联免疫检测仪490 nm处测量各孔的吸光度(A)值。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取转染成功的肝癌细胞,以500个/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培养12 d,取出培养板,甲醇固定,吉姆萨液染色,计数克隆,以对照组形成的克隆数目为对照计算实验组的克隆形成率。

1.3.4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 无血清DEME培养液(4 ℃)以8∶1比例稀释Matrigel基质胶,Transwell小室置入24孔板中,于上室中加入60 μL稀释胶,室温干燥过夜。用无血清DEME培养液调整细胞密度至1×108/mL,取100 μL细胞悬液加入铺胶的上室中,下室加600 μL含20% FBS的DEME 作为趋化液,每组平行设3个小室。孵育36 h,棉签擦去滤膜内表面未穿过的细胞,多聚甲醛固定15 min,外表面用结晶紫染色20 min,200倍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每个小室随机选取10个视野照相并计数细胞数,取平均值。迁移实验无Matrigel基质胶包被,余同侵袭实验。

1.3.5 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 蛋白提取RIPA改良试剂提取组织及细胞总蛋白,50 g/L聚丙稀酰胺凝胶中电泳后将蛋白电转移至硝酸纤维膜上,脱脂奶粉50 g/L封闭1 h,加入一抗(1∶1 000稀释)4 ℃过夜,TBST冲洗3次,每次10 min,之后加入二抗(1∶2 000稀释)室温孵育2 h,TBST冲洗3次,每次10 min,暗室曝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UPF1在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UPF1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1A)。进一步检测UPF1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显示,UPF1在人肝细胞LO2呈高表达,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Hep3B、SMCC7721、MHCC-97H、MHCC-97L细胞呈低表达,与LO2细胞表达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MCC7721:P=0.0151,HepG2、Hep3B、、MHCC-97H、MHCC-97L均P<0.01,图1B)。

图1 UPF1在H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 A:与癌旁组织比较,UPF1在HCC组织中低表达;B:与永生化肝细胞LO2相比,UPF1在HCC各细胞系中表达明显降低(与LO2组比较,**P<0.01, *P<0.05)

2.2 转染UPF1过表达质粒对肝癌细胞中UPF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选取UPF1表达最低的HepG2、MHCC-97H两株细胞进行质粒转染,48 h后提取细胞蛋白和RNA检测。qRT-PCR结果显示,过表达质粒转染组UPF1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HepG2组:P=0.0239,MHCC-97H组:P=0.0170,图2A);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HepG2、MHCC-97H细胞中UPF1蛋白水平表达,结果显示过表达质粒转染组UPF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HepG2组P=0.0031,MHCC-97H组P=0.0000,图2B)。以上结果提示UPF1过表达质粒有效提高肝癌细胞内UPF1的表达水平。

图2 转染UPF1过表达质粒后肝癌细胞中UPF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A: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UPF1过表达组UPF1 mRNA水平明显上调,*P<0.05;B: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UPF1过表达组UPF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2.3 过表达UPF1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取96孔板转染后的HepG2、MHCC-97H细胞,分为对照组及UPF1转染组, 24、48、72、96 h进行MT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转染时间的延长,UPF1转染组细胞的吸光度值持续低于对照组,其中转染后96 h差异最明显(HepG2组:P<0.0001,MHCC-97H组:P=0.0002,图3A)。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UPF1转染组形成的细胞克隆较小,且数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pG2组:P=0.0070,MHCC-97H组:P=0.0098,图3B)。以上结果提示,过表达UPF1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图3 转染UPF1过表达质粒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A:MTT结果显示过表达UPF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96 h细胞吸光度降低最显著, **P<0.01; B:克隆形成结果(放大倍数:5×),显示过表达UPF1抑制肝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P<0.01

2.4 过表达UPF1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取24孔板转染后的HepG2、MHCC-97H细胞进行Transwell侵袭及迁移实验,分为对照及UPF1转染组,结果显示,两株细胞UPF1转染组侵袭(HepG2组:P=0.0005,MHCC-97H组:P<0.0001,图4A)和迁移(HepG2组:P=0.0003,MHCC-97H组:P<0.0001,图4B)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图4 过表达UPF1对肝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A:Transwell迁移实验(放大倍数:10×),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UPF1抑制肝癌细胞迁移能力,**P<0.01;B:Transwell侵袭实验(放大倍数:10×),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UPF1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能力,**P <0.01

2.5 过表达UPF1对肝癌细胞EMT的影响

Western blot与qRT-PCR分别检测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及Vimentin 蛋白及mRNA 表达水平。取转染后的HepG2、MHCC-97H细胞进行实验,分组同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两株细胞UPF1转染组E-cadherin 蛋白及mRNA表达均上调,而N-cadherin及Vimentin 蛋白及mRNA 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5)。

图5 过表达UPF1对肝癌细胞EMT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A: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UPF1后EMT标志物蛋白水平变化;B:qRT-PCR检测过表达UPF1后EMT标志物mRNA水平变化,*P<0.05,**P<0.01

3 讨论

真核细胞正常生理过程中会发生错误剪接、移码、插入等基因突变,产生的转录产物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 PTC),进而翻译成无生物活性或毒害性蛋白[8-9]。NMD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可以选择性地降解PTC,避免产生对正常生理功能有害的蛋白[10-11]。因此,NMD过程被称为真核细胞的监视器。NMD的发生主要由 UPF1、UPF2、UPF3、Y14、 SMG1、SMG5、SMG6、SMG7 等多种多肽发挥作用,其中UPF1是NMD过程中最关键的因子之一[12-15]。已有研究发现,UPF1在缺氧、营养缺乏、活性氧增加等影响下表达下调,NMD过程被抑制[16-18]。而缺氧、营养缺乏、活性氧增加等是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常见的情况,推测肿瘤细胞UPF1表达下调,NMD过程被抑制,导致肿瘤细胞逃避NMD监视,更易适应上述环境,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发展。新近研究发现,UPF1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参与多种肿瘤的进展[19-22]。但是,UPF1与HCC的关系尚不明确,UPF1对HCC生物学特征的影响亦不清楚。为此,我们首先从组织及细胞水平两方面检测UPF1的表达,发现HCC组织及细胞系中UPF1表达均明显下降,说明HCC中UPF1表达下调,NMD过程受到抑制。

为进一步探讨UPF1对HCC细胞生长及恶性进展的关系,我们选择UPF1表达最低的两株人肝癌细胞HepG2和MHCC-97H,通过设计UPF1过表达质粒,体外分别转染HepG2和MHCC-97H,进而检测UPF1过表达对人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UPF1过表达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说明UPF1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及远处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癌细胞远处转移的必要步骤,EMT过程中上皮细胞失去极性和细胞粘附能力等上皮细胞本身的特征,转而获得侵袭及迁移等间充质细胞特征,在上述过程中,E-cadherin功能的丧失,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上调,上调EMT相关转录因子高表达,从而促使癌细胞侵袭转移[23-25]。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采用Western blot及qRT-PCR从蛋白及mRNA 两方面研究人肝癌细胞的EMT特性,结果显示,UPF1过表达质粒转染后的人肝癌细胞其E-cadherin表达上调,而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下调,提示UPF1可抑制肝癌细胞EMT过程,由此我们推测,UPF1可能通过抑制肝癌EMT过程而阻止肝癌远处转移。而UPF1对EMT下游转录因子的影响以及抑制EMT过程的具体作用机制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究。

肝癌治疗和预防仍是临床的难点,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提高肝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26]。基于本研究,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UPF1表达下调,转染UPF1过表达质粒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UPF1抑制肿瘤细胞EMT有关。上述研究为UPF1抑制肝癌生长及转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使其有望成为肝癌治疗中的新靶点,而UPF1抑制肝癌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质粒结果显示克隆
克隆狼
农杆菌转化法中的“Ti质粒转化载体系统”的简介
——一道江苏高考题的奥秘解读和拓展
全基因组测序后质粒的组装与鉴定研究进展*
开发新方法追踪植物病害的全球传播(2020.6.7 iPlants)
小鼠转录因子STATl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最严象牙禁售令
属于“我们”
属于“我们”
Cloning Pets克隆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