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育人视角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研究

2021-11-23沈晓樱姚紫阳

现代交际 2021年19期
关键词:实训劳动院校

沈晓樱 姚紫阳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28)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最终形态是立足社会,回归生活。社会实践作为学校与生活的桥梁,意义重大。科学开展社会实践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是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针对部分青少年不珍惜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社会现象,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技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格”,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更是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指明了发展方向,使劳动教育进入了人才培养规划。

一、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为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崇产教融合、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态度、习惯,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适应社会能力有重要意义。[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劳动教育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理论知识,进一步拓展、提高;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岗位意识、合作意识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职业教育正进入提质培优新阶段,课程思政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教育也是课程思政的途径之一,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劳动精神,让学生更加务实,更加勤勉,更加踏实,更加向上;更勇敢地面对生活,较好地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质。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以网络调研的方式,对500名在校高职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参加劳动的学生共465人,占93%;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劳动教育的学生共478人,占95.6%;认为学校已开展劳动教育的学生共158人,占31.6%;认为学校专业实训、顶岗实习落到实处的学生共计102人,占20.4%;表示会主动参加学校公益劳动的学生共203人,占40.6%。从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对开展劳动教育表示赞同,但对公益性劳动缺乏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的劳动教育未落到实处。由于我国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职业院校中劳动教育仍未普及,仍然存在定位不清、引导不够、推广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上不重视。我国教育从来就缺乏劳动教育,从古时科举到现代高考,从未将劳动素质列入评价范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从小就接受了“学习至上”观念洗礼,认为劳动教育不重要,不影响升学。当代大学生多为“00后”,娇生惯养长大,缺乏基本的劳动训练,劳动教育一直未受到家庭、学校的重视。二是劳动教育设置单一化,边缘化。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部分院校取消了劳动教育课程,或不将上劳动课作为学生毕业的要求,学生参与劳动学习与否未得到有效监管,致使劳动教育逐渐边缘化。[3]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如打扫卫生、志愿服务等,与时代脱节严重,缺少吸引力,降低了大学生劳动意愿。

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方向

1.树立“劳动伟大”的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金钱至上、好逸恶劳。物质上攀比风气严重。学生眼高手低的多、有真才实干的少;好高骛远的多、脚踏实地的少。学生不爱劳动、不愿劳动、不想劳动的思想严重。因此,劳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劳动伟大”的核心价值观。

2.建立社会、学校、家庭联合培养机制

长期以来,学校承担了教育的主要责任,但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父母的殷切教导。高职学生作为成年人,价值观已然形成。家校共育虽存在难度,但其仍可作为劳动教育的选择路径。社会教育在劳动教育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学生通过社会磨炼,锤炼心性,提高责任担当。学校可以将劳动教育表现作为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重要评价指标,可以与学生实践单位共同建立考核机制,由企业为学生的劳动行为打分,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

3.建立社会实践与校园公益的联合培养模式

校园是社会的缩影,社会实践是进入社会的预演,以“学校—社会”联合培养模式,丰富的校园活动启迪学生,促进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推动“校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机制,用大赛引领劳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开展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阅历,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劳动培养模式。

4.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是独立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其归口与学生的日常管理没有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专业特色、社会需求,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劳动课程设置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结合,构建劳动教育体系。[4]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引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实现劳动教育与教学工作的融合。一要积极营造校园劳动氛围,通过宣传动员、组织活动的方式,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工匠意识、奋斗意识;二要宣传基本劳动法规和制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学校将劳动教育课程化,促进劳动教育的普及。课堂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观念的主阵地。劳动教育与语文课程、思政课程紧密融合,推动课程思政。[5]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感悟劳动,进而尊重劳动,崇尚劳动。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举措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现状,从实践育人的视角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主要从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实践活动、生活场景等四个方面开展。课程设计以劳动课程、思政课程、专业课程为依托,推动课程思政。实习实训以校内外实训为主,特别是企业实训、毕业实训。实践活动以各类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社团活动、技能大赛为主。生活场景分为社会、学校、家庭,社会主要指工作场所;学校指校园、寝室、教室等场所;家庭指个人居住空间。

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以开设劳动教育主题必修课程的方式引起学生重视,以集中授课方式传递优秀品质的实践意义,宣传主流价值观,宣传“劳动光荣、技能伟大”思想,带领学生学习劳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要求等,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劳动,以理论指导劳动。进一步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知名校友、身边事例的跟踪报道,用优秀的任务事例感染学生,使其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干事创业的担当。

2.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及寒暑假社会实践环节,完善实训平台,不断优化实训资源,拓宽实训渠道,丰富实训内容,增加学生实训机会,努力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既有参与感,更有获得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以增强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如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引导学生参与,从捡垃圾、劝导行人做起,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及对广大环保人员的敬意。[6]再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地方旅游景点开展导游实习,护理专业学生可以到敬老院参与老年人照护活动,提高对劳动的重视及专业能力。另外,学校还要高度重视学生寒暑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上与自己专业适应的实践岗位。如鼓励工科学生到生产一线实习,体会劳动的不易及伟大。鼓励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社会性质的暑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挖掘学生服务社会的潜力。

3.开展校园文明创建活动

以班级、寝室、个人为单位逐级推动文明校园的创建。通过“优秀班级”的评比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营造和谐班级氛围,鼓舞全班级学生向上奋斗,用班级的力量感染每一名学生。通过“文明寝室”的评比,促进和谐寝室、卫生寝室的创建,改掉不讲卫生、乱扔垃圾、不整理床铺的坏习惯,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自主的精神。通过“先进个人”的评选,营造校园向上向善风气,激励学生提升自我。如部分高职学校将文明寝室创建活动作为学生教育工作重点,并细化出“学术型寝室”“温馨型寝室”“优秀楼栋长”“优秀层长”的评选,从多方面激励学生,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谐共助的优秀品质。部分高职学校实行宿舍军事化管理,由二级学院、后勤处联合管理,严格执行巡查、评比,并将每日的巡查结果与学生的素质学分相关联,素质学分与学生发展入党、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挂钩,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7]

4.积极开展学生公益活动

将校园公共区域包给各班级,将教室、实训室及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工作包给上课班级,并落实到人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校定期组织校外公益活动,如让学生参与交通指导、道路保洁,让学生参与到各类社会性志愿服务,对学生团体实行放手大胆干,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感染学生、启迪学生,培养学生感恩国家、回报社会的宝贵品质。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将一定数量的公益岗位对校内学生开放,实行招聘制度,安排专人培训指导,定期考核,确保公益活动落到实处。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学生青年志愿者档案库,由学校团委管理,定期组织学生志愿者参加各类帮扶活动,并将学生志愿行为记入档案,该档案可供用人单位参考。

四、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仍需广大职教工作者探索研究。[8]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应落实到实践中。高职院校只有将劳动教育放在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才能推动内涵的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服务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实训劳动院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