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教育

2021-11-23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分局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黎贡山腾冲自然保护区

刘 蕊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分局

一、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概况

高黎贡山位于云南省西部,北接青藏高原南部,南接中南半岛,东邻横断山系的怒江山脉,西毗邻印度、缅甸山地,纵跨云南省西部,从北到南绵延600余公里,跨越五个纬度。行政区域上大部分位于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境内,南端在保山市腾冲市、隆阳区附近。高黎贡山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5%,目前已知的种子植物为210科1 086属4 303种(变种),其中434种为高黎贡山特有种,被发现的脊椎动物有36目114科762种,鸟类18目60科250属485种,包括熊猴、羚牛等20种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小熊猫、黑熊、中华鬣羚与白鹇等47种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深受世界瞩目。

二、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教育融合的意义

高黎贡山是“世界物种基因库”,加强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对于高黎贡山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物种资源保护、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强中国的西南部生态屏障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我国和国际社会的重视,怒江州、保山市积极开展了各种各样的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腾冲作为高黎贡山南端的临近县,也为此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然保护区是具有特殊性的生态系统,是珍稀动植物、特殊生态环境、地质环境、文化遗迹等特殊区,具有自身的职能:为人类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基地;为人类活动后果评价提供生态系统的评价参考“本底”;为生态研究提供天然的实验室;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是保护生态多样性、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天然博物馆。将生物多样保护与自然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在高黎贡山的利用、改造中遵循顺应自然,为利用、改造的过程和结果提供评价“底本”、标准;有利于加强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濒危物种的庇护、保障物种储备;有利于促进自然保护区教育功能的发挥,在科研、教育基地建设、教育实验等活动的开展,促进参与者、体验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建设,进而反而来促进高黎贡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将自然教育和生物多样性相融合,也有利于人类健康、激发创造灵感、开展生态旅游,促进科技文化发展及高黎贡山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多方面益处,积极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公众教育职能,促进高黎贡山的自然教育,2000年,高黎贡山被云南省政府授予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2011年被中国绿化基金会授予自然科普考察基地;2013年被环境保护部、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在调动受教育者的体验性、参与性、主动性,让受教育者在体验中感受自然、认识自然,唤醒他们保护自然的热情,营造人人参与保护自然的氛围,推进可持续生活模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教育的融合

开展了多方面的教育,将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教育相结合,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

(一)以高黎贡山为基础建设自然教育基地

近年来,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腾冲分局依托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以及监测站、管护点已有的基础设施,根据示范保护区建设要求,以及《高黎贡山总体规划》和《高黎贡山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相关布局,借助林家铺、大蒿坪几个点的区位优势,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率先在腾冲打造自然教育基地,将高黎贡山野性、丰富、多彩的户外资源集聚了起来,进行自然教育和生物多样性教育,同时也为高黎贡山及腾冲的全域旅游、生态研学奠定了基础。为了便于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投入建设了以下自然教育基地:1.架通了输电线路,修建了旅游厕所,以林家铺监测站和巡护步道为支撑,建设了一个简单的自然教育基地;2.利用高黎贡山“物种基因库”进行展示教育,比如在林家铺自然教育基地开设科普专栏;在基地廊道、餐厅、房间墙壁上展示高黎贡山及腾冲珍稀鸟类图片;在森林步道上为30多个树种挂牌,为公众的植物认知提供平台;利用了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在森林进行科普,将知识与自然结合;3.在自然教育基地周围建设生态小径2条,全长约3公里,为公众自然体验提供安全、便捷;4.建设约1 000多平方米的一个仿生的沼泽地及水池,供野生动物饮水及两栖类栖息,也为体验者观察野生动物和夜观提供场所;5.改善基地的食宿条件,提高基地的接待能力等。

(二)为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自然教育培养人才

2015年,引入自然教育后,为了更好的将自然教育和本土教育进行融合,促进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民众的自然教育,得到双赢局面。2016年组织人员参加培训,首先在腾冲保护分局内培养了一支自然教育队伍,学习借鉴国内外的自然教育理念及经验。高黎贡山保山管护局先后聘请到了台湾、香港及云南等地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到高黎贡山开展培训。团队成员积极争取到NGO项目支持赴台湾、贵州、泰国等地学习自然教育方法、协作技巧等,极大的丰富了人才队伍。在多方努力下,已组建了以保护区干部职工、护林员、保护区周边社区代表、学校老师共同组成的30人农村自然教育团队。2019年,腾冲保护分局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界头、曲石两个乡镇的四个社区设立四个农村自然教育试点,尝试为本地孩子开展自然教育实践活动,活动正积极进行中,对帮助孩子建立与自然的连接,通过自然领会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自然教育课程

在“以自然为师,让心与自然的连接”的自然教育理念下,积极开展自然教育,以促进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教育的融合,倡导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可持续生活。

开展的自然教育课程,遵循本土性原则和体验式原则,依托高黎贡山及周边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宣传本土自然文化,树立了以高黎贡山为核心的自然教育品牌。教育中,鼓励参与者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学习,释放孩子的天性。自然教育课程采用的具体教育方法有以下几种:1.科普讲解:生物多样性讲解、森林生态知识、环境保护知识等;2.森林徒步体验观察:观赏、感受自然景观,观察四季物候变化,感受自然之美;3.自然艺术创作:叶脉、动物足迹的拓印,捡拾自然遗落物拼贴,绘画自然朋友等;4.自然科考:洞穴探索、动物寻踪、夜间探秘、动物监测(布设远红外相机、寻找动物痕迹)、植物调查以及古镇探索、古建筑研究等;5.森林游戏:在自然中开展有关森林、动物、植物、阳关、空气水、土地等自然元素的游戏;6.观鸟体验:野外观鸟、识鸟、护鸟,关注环境,保护生态;7.探访传统手工艺:土陶制作、手抄纸体验、竹编、皮影戏、雕版印刷等;8.野外生存技能:野外露营、黑夜行走、夜间独处、树攀、溯溪、溪降等;9.无痕高黎贡:营期中鼓励随手捡拾垃圾,垃圾分类处理、计算营期食物里程、选择营地等;10.森林课堂:典型的动物、植物知识,森林历史化等。此外,自然教育还扩展到周边社区、学校等,通过带领孩子参与社区农业生产劳动,感受农事的艰辛与快乐,回归自然生活,以传统节日、节气时令追溯传统节日的历史内涵,召开自然教育主题班等等,都有利于孩子接受自然教育,从小成为自然的爱护者。

(四)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为了促进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教育的融合,腾冲保护分局与北京的发现万物、成长营地、自然圈、武汉拉图尔、云南在地、昆明天使和坚果派、西安天使看世界、天津的三只熊、成都的一年四季、腾冲蜗牛户外等十几家自然教育机构开展长期合作,仅在高黎贡山西坡腾冲就先后开展不同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80多个营期,受教育者2 000余人。其中自然圈、恵游国际、天使和坚果派、在地自然、天使看世界、蜗牛户外等机构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研发高黎贡山自然教育课程。

当今社会,无论大人小孩,无论城市乡村,电子产品已经深度融入生活,特别是孩子们生活在虚拟世界,沟通愈少,融入自然的时间更少,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在高黎贡山开展自然教育,引领公众走进自然,既是让参与者与我们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也是让参与者在大自然中亲身去体验,欣赏自然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力量。调动受教育者的体验性、参与性、主动性,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自然、认识自然,唤醒他们保护自然的热情,营造人人参与保护自然的氛围,推进可持续生活模式。

四、结语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性的物种基因库,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腾冲保护分局临近高黎贡山南端,积极探索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将自然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以高黎贡山为核心建立了自然教育基地、培养了专业人才,开发了自然教育课程,开展了各类自然教育活动,对促进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相关民众的自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参与者欣赏自然、保护自然具有开拓性意义。

猜你喜欢

高黎贡山腾冲自然保护区
A revision of Dryopteris sect.Diclisodon(Dryopteridaceae)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屹黎
云南腾冲:农旅融合促发展
腾冲大救驾 —云南十八怪之一
CLOSE ENCOUNTERS WITH THE THIRD KIND
高黎贡山丛林笔记
美丽的腾冲我的家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