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1-11-23刘科明韦相贵赵成龙李派霞谷良田刘树胜张杰权北部湾大学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应用型师生

刘科明 韦相贵 赵成龙 李派霞 谷良田 刘树胜 张杰权 北部湾大学

引言

当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的大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导致出现大学生找工作难,企业招工难的两难局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结合区域发展需求,培养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综合人才,更好的服务地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理论教学与操作训练实践性不突出等问题,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满堂灌现象十分普遍,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所适从,“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机制不利于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老师在课程设计上,为了方便考核学生和应付检查,就尽量将考核评价简单化,不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过程,没有做到工程实践的过程指导,缺乏师生沟通途径,让学生没有能很好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笔试很厉害,路演活动时就会出现紧张焦虑,自主设计作品时就无所适从。

(二)思想认识不统一,应用能力差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在“应用”,应用型高校应根据地方发展特色,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得到创新突破。应用型大学首先要明白大学的使命,培养出的学生能够直接为企业解决实际复杂的问题,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认识不统一,加上学生众多,实验设备不足,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等原因,造成每个学生实际到实验室操作设备的时间就非常少。比如一个班级40人,连续上4节工程实践课,8台机器设备,5人为一个小组,加上教师讲课时间,每个人使用机器设备的时间平均下来不到1节课。有的教师干脆就是一讲到底,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没有将学生的兴趣引领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思维没有得到启发,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不是单靠教师讲授就能讲授出来,是要靠师生真正去操作,去体验整个生产加工制作过程,不断的分析问题,总结经验,重视实践性应用,满足生产需求,才能具备一定的工程解决能力,懂得分析市场需求,应用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课程内容不合理,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的教学往往局限于书本教育,没有考虑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受不到行业文化,从而让学生对专业失去兴趣,对工作缺乏动力,这些问题成为传统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瓶颈,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视[2]。课程内容设计是高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内容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人才的质量[3]。课程内容设计必须跟着时代技术的变革和当代大学生的特性而做出创新型改变,就比如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在高校学习质量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应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出发,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使其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工程中,具备职业岗位的技能,能够解决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创新。而不是简单给定毕业设计选题,学生按部就班的参照原有毕业设计模板进行撰写,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使得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不会自主的查找翻阅相关资料,更不会去企业了解实际的加工生产,从而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工作中缺乏幸福感,体会不到工作的成就感。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如果一所高校没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又如何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一是可以初步对应用能力不同的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对于欠缺实践工程能力的教师,可以制定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分批次的安排到相应的企业去锻炼,让企业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工程人员来带领,逐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高层人才来带领教师快速成长。三是聘请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任教,进一步缓解师生配比问题,提升教学效果。四是做好双师型教师晋升通道,才能进一步激发双师型教师工作动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实践,才能高标准地完成工程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培养[4]。

(二)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协同创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首先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办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知道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应用型大学培养的目标不是传统学术型,而是以企业、社会需求为导向,了解人才需求,因需施教,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5]。以往的教材及课程已不能满足当下教学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让大家通过撰写教材、改进课程建设,来进一步提高培养人才的逻辑思维,更新自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推进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的同时,可以聘请国内外一些行业专家进行指导,邀请一些企业工程师共同参与,将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加到教材中,让教材具有实用性,学生可以了解企业里前沿技术。在课程建设上,可以建设一些慕课,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进行辅修,也可以通过慕课教学平台选择名师课程,同全国师生进行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当前国内外发展现状,有利于个人兴趣的培养[6]。

(三)知识传授与教学方法协同创新,提高创新应用能力

改变传统的教学上课模式,取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不足,实验设备有限,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模式,以项目驱动让学生自行分析项目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对项目进行设计,项目方案的撰写。听取学生的设计方案后,对每个不同的方案进行指导,增加师生的沟通交流,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对于高危专业的教学,可以先通过虚拟仿真、VR技术来进行加强学生掌握技术技能,提升思维逻辑后,然后再到真实的机器设备上进行操作。同时对项目实验结果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让师生、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探讨,健全好应用型人才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索问题、创新应用能力,也增强了班级成员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

(四)拓宽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从多方位进行,逐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第一,工程训练与实践基地建设协同推进,构建实践教学新平台,满足对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理论讲解、设备操作、技术指导,让人才培养与专业学科建设相衔接,鼓励师生利用好新的教学平台应用到各类赛事中去,培养师生制作创新、技术研发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二,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科竞赛协同开展,将课程建设与学科竞赛相结合,通过赛课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来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学生在大赛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行思考、分析、创作,在创作竞赛的过程中得到了创新,坚定理想信念。第三,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协同培养,构建创新训练平台、创客空间,通过创新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创新训练、职业训练贯穿整个本科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自我认知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创新活动中,让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相互融合,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宽广,更快掌握专业知识;在创业项目中,通过项目演练及实战,让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通过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培养出具有创意、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第四,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协同传授,结合学生创业就业需求进一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强化学生专业本领,让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证书,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行业培养优秀人才。第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来进一步看到企业实际的加工生产需求,了解企业的发展、工艺过程、产品性能等,明白企业对人才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拓宽学生视野,也有助于企业的人才支持、技术研发,打通了校企双向需求渠道。

三、结语

根据地方高校实际情况出发,响应国家号召,与地方产业相结合,探索出相应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策略,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让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加快推进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应用型师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