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2021-11-23陈振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盘点效能资产

陈振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为满足我国公共服务的需要,公共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量增长较快。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和措施。2020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通知》(财资[2020]97号),强调了从“落实管理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基础管理、确保家底清晰,规范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效能,完善追责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四个方面有效盘活并高效使用固定资产,有针对性地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整体水平、更好地服务与保障单位履职和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几年来,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有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但在管理质量、资产效能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应的管理研究、措施建设仍然滞后。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突出的问题、提高固定资产效能,就成为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

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中较突出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资产效能不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单位领导干部普遍有着“资产是国家的,与个人关系不大”的思想,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心不强,存在着“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重预算管理、轻支出管理”“重资产数量、轻资产效能”的意识,并且缺乏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意识。二是固定资产效能不高。有些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在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分析的情况下,过多配置固定资产或超标准建设,造成部分资产处于闲置的状态。对闲置的资产,各体系各单位之间,缺乏有效、合理的资产流动机制,难以形成资源共享,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同时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维护保养不到位或长期高负荷运转,缩短了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如公务用车。三是固定资产相关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固定资产相关人员包括资产采购人员、财务人员、资产使用人员、资产管理专职人员等。从固定资产的采购到资产的处置都有赖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严格执行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如果相关人员未熟悉固定资产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则可能在执行招标、采购、验收、领用、处置等环节过程中存在储如“打折扣、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的情况,容易形成管理漏洞,造成资产流失。

(二)固定资产信息失真,实际家底不清

行政事业单位中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存在着固定资产价值不真实、不准确、不全面、不完整的情况。这其中既有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如不定期盘点,盘点流于形式等,也有很大一部份是体制、机制等历史遗留的问题。历史遗留的问题复杂、久远。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除了近十年新设立的单位外,大部份单位仍有着大量上世纪的资产。在2019年实施政府财务会计以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会计。预算会计体系中,对固定资产只确认、不计提折旧。在管理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没有按规定确认固定资产和处置资产,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壶、算盘等,导致没有实际价值的固定资产仍旧体现在会计报表上,虚增了资产价值。在历次机构、部门改革中,单位之间的固定资产交接、交换,可能存在着手续不全、登记不实、交叉管理等情况,同时以前记账基本以手工为主,相应的档案资料可能存在缺失,加上经办人员变动,导致固定资产账难以确认。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解决固定资产价值失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得到运用,固定资产开始信息化管理。这种垂直式管理平台,有利于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及时、全面了解各单位的资产情况。目前该系统平台是独立使用的,没有与其他系统平台如部门决算系统、采购系统、账务处理系统等兼容,难以实现数据共享。同时在单位内部之间,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只是在个别部门个别管理人员有使用权限,对非集中办公的部门就难以掌握本部门的资产情况,导致管理的时效性降低。在目前的资产清查盘点中,基本上还是采用人工盘点为主,对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各异的单位来讲,盘点效率不高,差错率较大。

(四)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有着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相较于业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考核、激励机制,导致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积极性不高,管理松懈,创新意愿不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账物不符、账账不符等现象,如未能切实解决,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思路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责任落实

一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国家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的基础,是国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是执行政府节约支出过“紧日子”、把仅有的资金用于民生福祉上确保人民“好日子”的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政冶意识和大局意识,要转变“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重预算管理、轻支出管理”“重资产数量、轻资产效能”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提高固定资产现代化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要完善固定资产职责分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管理意识、责任意识、效能意识,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维护资产安全、完整,充分挖掘固定资产潜力,减少闲置与浪费。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专业技能。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固定资产专职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固定资产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培训、行业内外固定资产管理交流,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把管理、使用、保护固定资产作为广大干部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中来,共同推动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规范管理与核算,提高资产信息的准确性

一是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妥善解决的原则,对历史遗留问题深入调研,形成专题报告,分类处理,分层推进,划清责任,做到责任明确、处理恰当。对涉及金额较大、原因复杂的,由固定资产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联合研讨,形成共识,以防止各部门之间因承担国有资产流失责任而相互推诿,导致难以有效开展彻底清查、摸清家底的清理工作。同时各单位负责人、党组应切实负起管理职责,对历史遗留问题,主动摒弃“新官不理旧账”的消极态度,积极作为。二是定期组织盘点,对盘盈盘亏及时查找原因并按规定处理,做到盘点数据真实准确、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同时,由审计、财政或第三方定期不定期地对资产和账务进行抽查,做到监督管理不松懈。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际经验的总结,适时的修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更加符合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同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以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的核算。确保核算的准确性。

(三)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提高资产信息化水平

一是形成信息共享链。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方便、快捷、全面等特点,完善的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让固定资产信息需求方达到资源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各单位应重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在固定资产系统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兼容接口,对接财务处理系统、部门决算系统等,开发手机版APP,打破信息孤岛,形成共享信息链。二是提高自动化水平。如利用二维码技术,生成含名称、使用人等信息的固定资产卡片,在固定资产领用、转移、盘点、报废等环节均可使用手机APP或扫码仪进行扫描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图片、文字等信息,扫码信息自动上传至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自动记录,自动生成增减变动表、盘点表等。对非授权移动固定资产、长期闲置资产等非常规行为提出警示。通过自动化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固定资产种类多、分布广、人力有限的问题。三是优化固定资产配置,以租代购,集中办公,资产共享。

(四)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积极性

在目前的绩效考核中,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往往以单位履行职能业务水平方面的考核居多。涉及单位自身的管理考核较少,如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考核的时点,定期与不定期结合。考核的方针,定性与定量结合。定性指的是工作的态度,体现的是职业道德水平。定量指的是管理的效能,体现的是工作的成绩。如资产报废率、资产报废净值率、闲置资产率、闲置资产再利用率、资产盘点差异率等指标。绩效的体现,物质与荣誉的结合,如发放奖金,晋升等。通过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能激发领导干部树立主人翁精神,能更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业务技能与管理水平,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固定资产管理风险,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还可以充分挖掘固定资产潜力,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

猜你喜欢

盘点效能资产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睁眼瞎盘点
2014 年终·盘点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建国以来新年献词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