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管理会计的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刍议

2021-11-23中国舰船研究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财务财务管理单位

王 月 中国舰船研究院

基本建设是事业单位开展科研生产任务的有力保障,是促进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用好基建经费,是财务管理的重点任务之一。近年来,管理会计发展得如火如荼,财政部针对管理会计提出了34项应用指引,本文旨在分析基建财务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管理会计手段,提升基建财务管理水平,使基建项目建设为单位经营发展提供助益。

一、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对环境认识不足,决策依据不充分

基建项目往往建设周期长,项目前期阶段未充分考虑行业发展趋势、单位发展方向等内、外部环境,导致项目批复建设内容和实际需求出入较大,实施过程中建设内容大幅调整。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调整大多需上级批复,一般在项目即将实施完毕时统一上报调整申请,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新增或调整内容缺乏实施依据,财务人员难以有效实施经费管控,经费使用存在风险。

(二)财务管理模式传统,财务人员参与性不强

基建财务管理有服务性和管理性双重特点,财务人员应在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竭力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然而,事业单位仍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人员未有效参与项目全过程管理,尤其是项目前期立项和可研申报等业务活动,财务工作主要停留在会计核算和经费支付层面,业务和财务融合性不强。财务人员对建设过程中招投标管理、“三同时”管理等必要环节的业务知识了解不全面,管理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未纳入全面预算管理,预算与执行计划脱节

基建项目仅编制年度执行计划,未编制详细的年度预算,也未纳入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单位内部没有合理有效的预算考核机制,预算预测性和约束性不强。经费未按计划支出完毕时,难以界定责任。同时,由于前期调研不充分等情况,实际购置工艺设备等的价格时常与项目批复、执行计划差异较大,年度经费支出预计不准确,加大了年度经费能否执行完毕的不确定性。为完成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时常年底突击花钱,出现合同首付款比例较高、经费支出内部手续不全的情况,为后续项目实施及审计验收增加了风险。

(四)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缺乏系统性风险评估

项目前期阶段未统筹策划项目风险管理,未评估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风险点,也未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管理预案,导致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应对不足,给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如对建设项目的征地、办理建设手续等时间预期不足,拖慢项目进度,更影响项目经费使用。对于财务风险关注点大多在于现金流风险,而对于供应商、施工方等利益相关方引发的财务风险关注度不够,如出现因相关方不能履行合同义务而引发的项目拖期等情况,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

(五)绩效管理机制不健全,难以创造价值

绩效评价是判断项目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体现建设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方式。按照财政部要求,事业单位每年对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工作,但大多仅为完成任务,绩效目标及指标的设定不能充分反映项目建设内容。单位内部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流于表面,不能切实发挥绩效评价对于项目的积极作用,难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难以对后续项目实施提供借鉴。

(六)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信息传递链条长

基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目前仅体现在使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合同信息及付款情况仍采用电子表格的方式进行手动记录,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人为操作失误,难以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提取和利用。基建财务信息未建立数据库,与其他业务部门信息共享程度低,财务数据不能有效传递。同时,由于财务是信息传递链的最后一环,财务量化信息往往与项目进展情况不一致,财务人员难以了解项目预计支出内容,难以匹配财务账面与项目实物资产,因此财务信息难以反映实时项目建设情况,造成财务信息对决策者的有用性不强。

(七)部门间业务融合不足,协作配合不到位

基建项目顺利实施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专业的通力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协作意识、工作方法等对于基建财务管理至关重要。但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沟通不到位,影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如对于单项建设内容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尚未建立合规合理的转固流程,导致在建工程长期挂账,财务信息与实物管理不匹配,影响实物资产价值认定且未计提折旧,削弱了国有资产管理能力。

二、管理会计内涵及工具方法

(一)管理会计的内涵和职能

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将财务工作从单纯的会计核算拓展到将分析过去、控制现在、策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二)管理会计的应用领域及工具方法

为加强管理会计工作,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规范,财政部出台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及34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根据上述指引,管理会计主要有以下应用领域: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战略地图、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平衡计分卡、风险管理框架等。

三、管理会计在基建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研判环境,发挥战略保障作用

识别宏观环境、行业产业环境等对未来科研生产提出的需求,通过SWOT分析或者波特五力模型等分析方法,研判单位未来发展方向。识别单位内部资金情况、科研生产保障条件的薄弱环节,结合科研生产发展方向,提出基建建设方向及大体项目需求,确保基建投资符合单位战略目标和长期规划。结合科研项目或生产活动,由规划、财务、土建、设备采购、项目使用等相关部门合作编制项目立项申请草案。在充分了解项目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聘请第三方机构编制项目概算,提高概算科学性和准确性。

财务人员参与基建项目全过程管理,尤其是项目前期立项论证、可研及初步设计编制工作,充分了解项目背景、建设内容和资金需求。推进业财融合,根据单位资金管理情况和项目需求,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发挥财务的支撑保障作用。

(二)条分缕析,实施全过程预算管理

在基建项目长期规划的基础上,推行长期与短期结合的预算机制。根据单位战略规划,编制3—5年基建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动态管理,以提高预算准确性,便于决策者开展长期趋势分析,并评判是否与单位战略相符。

针对具体的基建项目,按项目编制年度经费预算及分月支出预算,纳入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批复的年度计划为纲,将财政用款计划与基建项目资金预算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各月预付款、应付款等情况,制定合乎实际且明细到单台(套)设备、单项建设工程的投资支出预算。将预算分解至各责任部门,执行预算控制,且一般不允许调整预算。定期开展预算完成情况分析,对于偏离预算指标的建设内容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应对策略。实施预算考核,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奖惩。

(三)树立意识,强化风险评估应对

建立动态的风险管理机制,运用头脑风暴法在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开展风险识别,应用风险矩阵评估风险等级,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和具体措施。建立风险约束和预警机制,对识别出的风险建立应急处理制度。针对特定财务、业务指标,如项目预算执行率、合同按期完成率等,设立风险预警阈值。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职能,将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予以监控。

严格把控财务风险,建立健全工程建设、招投标和财务管控制度,对基建项目的预算、进度、成本等重点内容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投资按照项目总体概算、年度预算执行。如设备购置须按要求履行招投标或单位内部手续,按合同约定条款支付;工程款支付前须取得经监理、工程造价审核等相关方签字的报告。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项目建设实现预期目标。

(四)引入平衡计分卡,推进多维度绩效管理

应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建设目标落实为可衡量的绩效目标和指标。绩效目标可分为项目长期目标及年度目标,绩效指标应包括定性和定量、财务和非财务的指标。财务层面,可设定项目投资计划完成率、资金到位及时率、项目概算调整比率、单项工程预算执行差异率、资金使用合规性等指标;客户层面,可设定客户满意度、审计核减率、竣工验收计划完成率等指标;内部运营层面,可设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性、决策依据充分性等指标;学习与成长层面,可设定项目产出指标完成率、产出时效实现率、项目单项工程验收完成率等指标。

将绩效指标层层分解至二级、三级具体指标,并将责任落实至各相关部门,制定绩效评价及考核制度,设置相应奖惩机制,切实做好绩效管理工作。

(五)优化流程,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完善基于管理会计的会计信息系统,实施预算和绩效一体化管理,促进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有机融合。设置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等业务模块,通过多个业务模块、多个业务部门的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传递,协助业务人员、财务人员了解项目运行情况。

建立基建项目管理会计报告平台,融合财务账面数据和项目物理实施情况,全方位展示项目完成状态,分析对比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实际开支与预算、预期进度的差异情况,再进一步细分到单项投资内容,便于决策者掌握项目实施状态,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财务财务管理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财务管理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看错单位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协办单位
水利财务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