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
——以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021-11-23李珏艾煜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9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学院

文/李珏 艾煜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带动创业、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在重视学生技能水平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是履行立德树人育人使命的要求,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一个拥有“匠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通过自身内在动力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满足企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1]。

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保障粮食供应能力牢靠地建立在自己身上”。加快粮食行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科技兴粮、人才兴粮,需要培养一批粮食行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作为唯一一所以“粮食”命名的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粮食行业培养“粮工巧匠”的重要使命,该校依靠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制定了相关措施,使学生拥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粮食行业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2]。

一、融合路径分析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是高校办学管理与育人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培养和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且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开展“大国工匠”培养工作的必要前提。学院结合新时期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师德师风教育为统领,让每一位学生管理者提升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创新工作模式,拓宽管理渠道,审视管理制度。一是重视队伍建设。学院形成以党委统一领导、学生管理部门为主、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良好局面,党政建设、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部门各司其职,做到“全员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二是重视加强多元培训。学院每学期坚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采取实地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全员覆盖,不断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三是重视培育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匠精神。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关心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通过示范效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院将教师自身素养考核与晋升、评奖相联系,通过重点投入、加强管理等方式,打造一支适应学校发展的高素质学生工作管理队伍。

(二)建立素拓认证体系,实现学生精细化全周期管理

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认证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在校生涯,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有利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精细化管理,这与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特征不谋而合。综合素质拓展认证包括道德素养、能力素养、审美素养三个方面。道德素养维度包括尊师重道、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名匠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行稳致远的根本;能力素养方面包括专业技术、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能够综合反映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积极探寻学生兴趣所在,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审美素养涵盖志愿服务、文娱活动、生活劳动、体育竞赛等,审美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保持精神层面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每个学期参加的所有活动、取得的点滴成绩,均登记在册,形成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拓展认证表。学期结束,通过本人、同学、教师三方给出各自评价,按照比例综合后形成学生素质拓展认证成绩,这是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考核过程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横向对比考核,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使其通过向模范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搭建校外实践平台,深挖工匠精神培育的多元渠道

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实践,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深刻感悟,格物致知。学校与政府、社会、企业通力合作,建立长效实践机制,搭建多层次的校外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崇德向善的优秀品质与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塑造新时代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一是建立教育实践基地。笔者所在的学院与小岗村、安徽博物院、渡江战役前委旧址纪念馆等共建教育实践基地,以红色文化激活思政实践教学,丰富“第二课堂”建设,增强学生爱国爱岗情怀;二是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学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实践教学设施条件,建有112个实验实训室、10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设有隶属于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技能鉴定所,能充分满足各专业的实习实训需求,让学生在实践中练就精湛技术;三是建立志愿服务社团。学院积极培育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每年三月雷锋月,各院系均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社团定期组织特色活动;四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院每年利用寒暑假积极开展“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院总体要求,各院系组织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服务,包括政策宣讲、支教助学、社会调研等,在奉献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服务中加强责任担当;五是推行校企合作。学院立足行业,面向区域,大力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与中储粮、中粮、益海嘉里、青松食品、京东方、奇瑞等近200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发挥由学院牵头组建职教集团作用,大力推进“校中企”“企中校”建设。

(四)重视行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素养

学院一直以来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教学理念,通过技能大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在2016年成功承办第四届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工匠精神”始终贯穿大赛组织过程。竞赛中指导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更需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在技能竞赛标准中蕴含工匠精神元素,鼓励学生不断追求卓越;整个竞赛选拔过程涉及专业知识、实验实训等,更有对学生心理、态度等综合素养的考察;在此次竞赛中,本院学生获得了三金一铜的好成绩,这是学生艰苦训练、顽强竞争的成果。比赛中成绩优异的选手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校园里营造了“技能改变命运”的氛围,这种榜样效应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土壤。

(五)依托舆论宣传阵地,营造工匠精神培育良好氛围

第一,学院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公众号、抖音、B站短视频等新媒体,对优秀学生、校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重点挖掘行业内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的人物故事,用生动的事例激发学生努力拼搏的人生理想,抢抓网络舆论宣传主阵地,着力营造工匠精神培育良好氛围;第二,建设校园主干道橱窗、各系宣传栏,以学习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宣传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第三,校园广播站定期播放工匠精神相关内容,包含政策解读、内涵解析、工匠故事等,通过潜移默化地浸润,让学生铸牢工匠之魂;第四,学校不定期组织工匠精神演讲、微视频拍摄等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寻的过程中领悟工匠精神的真谛;第五,校园公众号开设“政策解读”栏目,将国家对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等方面的最新政策及时传达给学生,鼓励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第六,对“粮工巧匠”等富有专业特色的工匠精神进行提炼、丰富文化载体,使广大学子在思想上产生同频共振,让学生了解校史校情、厚植爱国荣校情怀,增强专业自豪感、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发挥网络思政的宣传引导优势。

(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着力引导工匠精神自我养成

在高职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技术节、大专辩论赛等大型活动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每年举办的校园文化技术节主要包括讲座报告、才艺展示、体育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社团巡展等五部分。学生能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中聆听大国工匠的故事,充分展现昂扬向上的青春热情及奋发有为的青春信念;二是以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为契机开展活动。突出工匠精神元素,强化教育效果,如以奉献为主题的三月雷锋月、以青春为主题的五四主题教育、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月等;三是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依托,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的热情。学生还能基于自身爱好组成团体,有利于他们重塑自信并培养一技之长,在朋辈效应下,易于形成良好的循环,将工匠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二、结语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以学生管理工作路径为视角,从师资队伍到育人理念,从课堂教学到职业竞赛,从校内实训到校外实践,从文化营造到制度创新,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同时,结合大学生就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培育工匠精神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学生的就业实践中完成“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学院掠影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