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2021-11-23回宇张馨元王明扬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9期
关键词:能动性思政人才

文/回宇 张馨元 王明扬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一)引导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这些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创新人才认识到人的本质属性。人是社会的人,因此不能孤立存在,创新人才也不例外,同样需要社会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基础。当创新人才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自觉地选择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创新事业,并在取得一定的成就后自觉回报社会和国家。因此,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导向作用,帮助创新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力量[1]。

(二)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优秀人格魅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先进的科学理论、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向前发展都依赖于人的创新,这一思想强调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但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则要求人具备主体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的角度出发,促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挖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面提升,他们不再安于现状,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重新的认识,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创新和奋斗。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思政教育可以为创新人才不断开拓人生、积极进取奋斗提供了精神动力。与此同时,创新人才优秀思想的形成也依托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其为创新人才的道德素养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创新人才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朝着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等。在思政的实践活动中,创新人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将内化为创新人才的优秀人格[2]。

(三)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方式

创新意识和思维是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塑造提供了保障。一切的创造活动都离不开创新意识,这是因为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产生创造的动机,从而展开创造,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十分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和信念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价值性,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意识的源泉,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中感受创新的内涵。创造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求知性、探索性的高级心理活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心理教育活动,两者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在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中发挥了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加强道德认知调控,规范人才行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元素,通过教育的途径可以内化为创新人才意志品质、情感态度以及行为动机等,而这些都会影响创新人才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倾向。因此,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价值,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明确学生的道德责任。在形成正确道德认知的基础上,为学生向创新人才转化奠定良好的思想品质保障,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在正确、合理的道德认知调控下,才能有效地调控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才可以得到高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明确培养目标,科学确立思政教育价值取向

基于思政教育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不断提升和实现人才的自身价值,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也是思政教育开展的根本目标。为此,高校思政教育要致力于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综合、全面地发展。在这种教育价值观念的引导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并科学确立思政教育价值取向。第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全人类发展的总体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也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在强调学生个人价值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集体主义价值的培养,以防止过分强调个人价值而诱发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从而确保创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第二,促进学生独立和谐发展。独立人格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突破自我,从而增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谐的人格可以促进学生与自我、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我存在感,也是促使其向创新人才转变的必要途径。所以,在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独立、和谐人格的塑造。第三,促进学生个性和创新性的发展。个性可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强思政教育的个性化与创新精神培养十分重要。高校需要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创新精神得以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构建健康的精神家园,是高校思政教育内容需要丰富和创新的内容[3]。

(二)优化教学内容,丰富和创新思政教育体系

教学内容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知识源泉,直接关乎着人才培养的成效。结合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丰富和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第一,发挥道德教育的灵魂作用。道德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灵魂,其教育内容主要涵盖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并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帮助学生实现道德知行合一,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第二,发挥爱国教育的核心作用。爱国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其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还应包括抵御不良思潮、具有一定的文化辨别和筛选能力,从而坚定创新人才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第三,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作用。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创新人才往往具备较高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但是一旦他们心理出现问题,其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的危害要远大于一般人。所以,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学生具备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控的意识。只有保证精神家园始终处于健康状态,才能促进创新人才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三)坚持以人为本,灵活运用思政教育方法

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创新和创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如何充分发挥人的这种主观能动性呢?坚持以人为本是必然的,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要想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积极功能,就必须采用多元教学方法。结合思政的教学需求,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教育方法:第一,灌输与引导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这里的灌输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强制输出和死记硬背,而是强调灌输的互动性和过程性,并在灌输的过程中加以引导,来提高思政教育的层次性,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领悟思政教学知识;第二,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的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更注重言传的重要性,通过言传一些思政教育内容来启发学生,提高其觉悟,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收效甚微。在全新的思政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更注重教育者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者模范行为的导向与激励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接受思政内容,并不断地向教育者学习,形成自身的良好道德品质。

(四)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创设思政教育空间环境

充分利用资源,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载体进行优化,可以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环境,具体可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应充分把握网络特点,合理筛选网络思政资源,并利用网络平台的便利性,对学生开展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第二,创设校园文化环境。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方面,要优化高校的创新教育硬件环境,如教学设施、图书馆、科研基地等,这些可以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使其在多元的校园活动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并提高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高校教育软环境,如定期举办校园创新实践活动、各种竞赛活动、团建活动等。让学生在浓郁的创新实践活动氛围中,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自我,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第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用校企合作、校外实践活动等形式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这种方式既有利于高校及时调整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语

文章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研究视角,从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塑造优秀人格魅力、培养创新思维方式以及调控规范人才行为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并结合这些价值从科学确立思政教育价值取向、丰富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体系、灵活运用思政教育方法途径和拓展创设思政教育空间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路径,希望在切实改善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的同时,提升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能动性思政人才
人才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