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就业学生心理路径分析

2021-11-23陶良友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幸福感心理学心理健康

文/陶良友

就业心理学,具体是指对人们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相关研究,旨在激发人们内心潜在的就业乐观因素,促使其以更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预防心理健康疾病的发生[1]。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导致很多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此,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与实践调查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出了几种策略。

一、就业心理学内涵及其健康观分析

心理学认为,就业心理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人们对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心理创伤、心理缺陷等病症上的关注,更为关键的是,其对人自身所具备的精神品质进行相关研究,以此激发出人的潜能。从这一角度来看,就业心理学范畴在不断扩大。它不仅关注那些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等,更关注教育、爱、成长等内容。研究内容逐渐转向对就业人本身的精神品质的研究,使其以更积极向上的心态与角度去看待问题,更好地加深对自我的认知,以此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获得主观就业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研究对象来看,大学生就业心理学分为主观层面、个体层面与群体层面。主观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的幸福感,获取积极心理的途径也包括对过去的幸福感、满足感,以及对当下就业过程中的满足感,对未来的乐观主义精神的获得等;个体层面上主要研究就业过程的个人能力、互动能力、勇气、毅力等,更倾向于个人价值观、行为观等的东西[2];在群体层面上,它主要研究社会组织等在公民精神品质上的影响,社会组织主要有家庭、社区、校园、媒体等。研究内容侧重于社会组织在人的精神、品质、“三观”形成上发挥的作用。

就业心理学健康观,其一是积极乐观。它强调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身以及遇到的问题,使自身的心理更加健康。其二是幸福感。这是判断人们心理健康的主要依据。将心理健康的目标定位为幸福感或者幸福感获取的方式,以此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其三是预防观。该观点主要以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为方向,通过挖掘个人潜力,治疗并预防心理疾病[3]。换言之,积极心理学健康观主要是通过提高心理的抵抗能力,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与疾病。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就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剖析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很多教师在展开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时,将关注点放在了人才培养中,没有一些相应的实践活动,如心理讲座、体验活动等,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的发展。

2.缺乏专业师资

在高职院校的就业心理健康指导过程中,很多专业课教师承担着心理教育的职能,他们往往由于专业不扎实,或者其本身工作压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异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

(二)原因

1.自我肯定意识

自我肯定的概念是指个体对现实中自己的形象、行为和个人能力等方面有清晰明确的认可。从当前国内研究者的调查来看,多数学生对自我评价的认知和观点有限,对自身的价值、性格、爱好、能力以及各个方面给予过低或过高的评价。

2.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

良好稳定的情绪能够让个体在求职过程中维持一个稳定的就业心理状态,表现在可以冷静清晰地支配自身的行为举止,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恰当的反应,并在后续保持就业信心,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3.教师因素

高职院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是由辅导员或者思政教师担任,由于专业水平不高,加之各种其他教学、管理等的工作压力,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投入力度并不大。特别是在教育方式上,模式化、固定化,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曲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

4.社会性因素

由于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滋生了很多社会化问题,如食品安全,诚信问题、贪污腐败等,以“00后”群体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他们伴随这些问题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丰富心理培训内容,塑造精神品质

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以积极就业心理学教育理念为导向,培养学生积极的就业心理,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

第一,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就业心理活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自豪、积极、愉悦等各种情绪体验,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借助角色扮演、校园活动等,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往,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信心不足,无法得到教师和父母的肯定,他们的情绪较为低落。这时,我们要把更多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想法上,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观念,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例如,在前期可以做一些相关的调查,分析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让他们找到自身的优势,并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来提高自己。如有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因此可以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为它们提供施展自身所长的机会;有一些学生具有演讲的能力,为此可以指导他们参与相应的竞赛、活动等;有些学生运动能力强,我们可以鼓励他参加运动类的竞赛……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帮助他们合理利用优势提升自己[4]。

第二,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健康向上的积极情绪对人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能够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因此,我们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例如,针对很多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高考失利、不如别人的想法。这种想法的驱使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也会降低他们学习与生活的动力。基于此,在入学之后,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高考这一问题,组织相应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意识到,高考作为人生的一个经历,是阶段性的,并不代表人生的全部,每个人都有逆风翻盘的机会,从而摆脱学生的消极心理,提高他们对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二)在专业课程中树立积极的就业观

高职院校可以有意识地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加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养成积极的就业心理。专业教师应当掌握本专业学生当前就业心理与社会发展的形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增加对自我的认识与社会就业发展的需求,让学生明白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当代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要将行业特点与职业发展需求的联系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针对个人实际情况,形成就业目标并对职业生涯做出规划,这样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应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树立新方式、新观念的就业观。

(三)加强师资建设,打造教育队伍

学校要创造有利条件,让心理健康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心理问题,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此外,学校还要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等更专业的培训,让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水平与技能,鼓励他们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四、结语

在高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不仅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与性格,而且能塑造他们良好的精神品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心理发展依然处于发展阶段,这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复杂且难以控制的过程。就业心理的变化与发展也是其影响是否能顺利就业的原因之一,形成积极的就业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好地以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的“三观”,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幸福感心理学心理健康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