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2021-11-23董阳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艺术类大学生

文/董阳

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指出了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一些具体措施,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帮助。为了使日益庞大的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接受各种挑战,我们必须建立起符合社会实际的创新创业培养教育模式,同时研究创新创业能力的方式、团队构建形式以及最后的评测体系等,这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创业教育重在校内,不能只重视毕业后的活动,在校期间,就应着力培养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市场需求大、创意和创新能力强、创业意愿高、核心技术专业化等优势,但也存在着教学系统功能不全、与就业教育关系定位模糊、重视不够、综合知识缺乏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艺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落实“多专业交叉融合机制”“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创业学院综合建设机制”等,加强对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让他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1]。

一、艺术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对于在校生的创新创业来说,目前艺术类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所持有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某高校中只有约79%的教师赞成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剩下教师不赞成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过多的比赛和活动项目会影响正常的上课进度,学生学习本专业的时间被占用,等等。但是就学生而言,约98%的学生是持肯定态度的,他们希望在校期间能通过实践性的活动,丰富学习生活,学习更多的技能并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提前了解就业行情,提高对自主创业的认识。面对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的高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不论如何,我们都要对创新创业教育持有肯定的态度,为在校生提供创业经验和就业政策的指导。

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从思维和素质培养两个方面着手。能力的培养永远不是一句空话,究竟该如何实施才是我们尤其应该考虑的。创新思维是艺术类学生必须具备的,因为一个好的设计作品需要有创新思维作为支撑。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它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举措。创意的源泉不止于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更为广阔,个人的思考能力也就会增强,作品也会更加具有创意性。

艺术院校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帮助学生就业,加强他们日后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艺术院校在结合专业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同时,应开设相关的课程,并通过组建工作室等方式来支撑创新创业的发展。现在各艺术高校举办的创新创业比赛很多,省、市级乃至国家级的赛事更是源源不断,这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去大展拳脚。在提升学生能力的途径上,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创新创业学院,以负责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赛事。还可以结合课堂授课内容,将比赛带入进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外化成现实的成果,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提高能力素质。例如,在第六届“互联网+”赛事中,笔者所在的团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在课程过程中将知识点进行转化,使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着相关的练习和准备,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

当然,素质的培养还包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艺术类学生的个性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创新与个性也是分离不开的。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更具有涵养,从而让艺术作品更具审美价值。要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全方位的认知,使创新的内容不再空洞。

二、团队模式的构建

上文提到了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可以将不同专业、各具特色的学生汇聚在一起。这样有利于指导教师依据每个学生的专业特点、个性特征、创新意识、兴趣爱好等进行不同的工作分配,同时也能恰到好处地安排好每一位学生在团队中的位置,既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又能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在团队中选出一人担任组长,负责统筹组内的各项工作事宜,从而形成团队到小组再到个人这样一个协作链,每个环节都由不同的学生负责,再将成果汇总,组长再和指导教师进行沟通。这样一层一层地递进,不仅可以使整个项目有序地进行,也能使每个环节的节点问题都清晰明确,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3]。

与此同时,这也凸显了跨学科的优势,达到了人尽其用的效果。团队模式的构建,可以说是打通了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就拿去年笔者参加的创新创业比赛为例,所在的团队中融合了文案组、创意组、实践组和协调组。团队中共有7名学生,分别属于艺术院、人文院和公管院。每个学生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特点,进行跨学科专业的交流,同时也能达到人尽其用的效果,项目的开展也显得事半功倍。比如,艺术学院的学生在创意方面比较有优势,有关设计的部分就可以让他们大展身手。文案方面由人文学院的学生负责,公管学院的学生负责协调各项事宜等,各尽其责,使项目有序地进行。这也为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开了一条新通道。

当然,指导教师的构建也需要调整,“双师”模式是最好的选择。一位是在校专业课教师,而另一位可以是校外的企业家,自主创业的成功人士或投资人,等等。这样就可以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和层次的培养[4],这也为日后学生的实习搭建了一座桥梁。我们团队去年的项目是“梦回金城兰州文化交互软件的应用”,这个项目以发掘兰州旅游文化为目的,加强并推广兰州旅游建设的一个项目。学生们就联系了兰州某旅游文化公司经理作为校外指导教师,这就非常契合项目的理念,他同时也为学生讲解了公司经营的模式、运作流程等经验和信息,最终我们的项目顺利入选并获得了很好的口碑[5]。

三、创新创业的评测体系

目前,大学生拥有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也应该通过相应的测评体系来证实他们能力是否提升。对创新创业的项目来说,最终是否获奖是一种测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对整个项目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手法的测评。严格地把控要求和标准,才能准确把控每一个项目的质量,只有把握住每一部分的高质量,才能保证项目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并有机会获得奖项。

首先,评测一个项目的创意,项目的创意部分可以说是核心灵魂部分,有了好的创意开头,才能使项目的成果更具独立性、个性化,同时又能代表大学生的能力。其次,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体系全面性和个体差异性的评测。测评体系需要考虑对象的多样性,既要从项目的整体效果和收益出发,又要检测每个环节的相关效果。如低年级的学生注重夯实专业基础,在课程设计上也做了一些基础工作。大三、大四的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可以用心做好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不同的培养阶段,教育的目标和测评要求等就会有所不同。为了使测评达到预期的目的,保证项目顺利地完成,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估量,形成自我认知,找准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地努力进步[6]。互评是让学生互相评价,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他人的角度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从他人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总之,不论是哪种方式,都可以使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当然,测评之后也必然跟随着奖励政策。获奖证书是学生们应得的荣誉,并可在综合考评的时候加分。此外,学校还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在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可以免修一门选修课程,抵两个学分。这样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让他们更加自信地去接受并参与每一次挑战[7]。

四、结语

当前,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处在一个积极探索的阶段,尤其是艺术类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更应该注重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艺术类学生必须具备各种专业技能,并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各类相关的比赛,不断地积累经验,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并通过学校和指导教师接受综合方面的培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日后的职业理念、职业技能、创业实践等方面打好坚实的基础。高校艺术类专业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艺术类大学生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艺术类专访心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