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

2021-11-23蔡银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民办毕业生

文/蔡银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十分严峻,而影响他们就业的因素,除了毕业人数众多、岗位要求等客观因素以外,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对民办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来讲,在学习背景方面无法与一流学校相比,导致了学生在面临毕业时会产生许多消极的就业心态[1]。

一、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当前就业状态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行,国家对于解决就业的问题高度重视,并提出了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等政策。当前,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但是对于民办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而言,当前的就业现状依旧不够乐观。由于学生长时间处于校园生活中,对外实习的经历较少,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还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在毕业就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十分严峻的形势。例如,大量的民办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没有规划,或者由于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不良心态的影响,无法找到与自己期望所匹配的岗位,使一部分毕业生漂浮于社会[2]。

二、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及应对措施

(一)增加专业知识训练,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大部分民办本科院校是指利用企业以及其他非国家性教育经费所设置的高校,相对于公办的学校,在高考时的录取分数较低,大学生已经对学校的实力对比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往往可能会因为自己是民办本科院校的身份,潜意识中觉得无法与其他高校相比,从而在就业的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这种不健康的自卑心理驱使着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系的学生无法正确面对自己就业的过程,遇到挫败时首先就会怀疑自己能力的问题,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从根源上转变学生的自卑心态,通过在校期间增加专业知识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从而缓解自卑心理[3]。

例如,民办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从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中获取经验,从多种角度向计算机系的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在课堂上要带领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操作训练,不能仅限于纸上谈兵,更要将计算机各种软件的运用转移到电脑操作上。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根据调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计算机爱好者,而只是对于计算机这个专业感兴趣,但是并没有掌握一定的基础技能,因此教师在进行程序设计以及数据结构等专业性课程教授的同时,也应当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使学生通过掌握更加扎实的基础与专业计算机技能,用自己专业技能去弥补其他地方的不足。

(二)设置专业就业活动,缓解学生焦虑心理

计算机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各种端口都具有优秀的岗位资源,但是与前几年相比,计算机专业所需要的人才已经趋于饱和,并且对于计算机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既希望能够在毕业后谋求到自己满意的职业,又担心其他的原因被自己希望的单位拒之门外,从而使自己在就业的第一步上留下遗憾。毕业生处于刚刚脱离学校的状态,对未来心中是一片迷茫的,在就业尚未稳定之前,会有精神上的紧张和意志上的消沉,严重者在行为上也会表现得手足无措,这种焦虑心理对用人单位面试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针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所出现的就业焦虑心理,学校和学院可以组织社会企业进行专场就业对接活动,学院要联系具有用人意向的单位到学校进行宣讲,通过不同公司进行的宣讲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知道不同企业所需要的用人标准情况,不同的面试官所看重的就业人的品质是如何的,从而根据这些去改善自己计算机的专业能力。其次,不同的学院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能够促进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就业制度,这种制度既避免了学生就业时跑东跑西,又可以使学生专注于某一个企业,从而对就业岗位进行精准学习。双向之间的精确信息交流,有利于缓解学生的急躁心理,并将学生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有效率地应聘到满意的岗位。

(三)提供准确就业形势,降低学生的自负心理

在当前就业,由于许多学生还处于大学的氛围中,并未建立起良好的就业择业观念,在选择性接受社会信息的过程中,往往愿意接收那些良好的反馈,而选择性地忽视那些不尽人意的反馈,因此受这种信息偏差的影响,容易向往高薪水、高职位的就业岗位。许多在校学生对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客观分析与评价,没有意识到专业领域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学习的内容,这些想法都会影响到学生无法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甚至会在寻找工作的道路上错失许多良机。

为了克服学生的这种自负心理,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就业形势数据,利用往年的就业数据给学生作为参考,并在学院内增设就业指导课程,由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往年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真实的数据使学生明白当前的就业形势,既不能使学生出现盲目自大的情况,又不能过分夸大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教师通过提供正确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准确地认清就业形势,增加学生就业中的危机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客观条件,并依据自身条件进行就业期望的设定,转变学生在就业上的自负心理。

(四)开展个性化培训,消除学生的从众心理

在民办大学中,许多学生在校期间还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没有规划,甚至没有出现一个符合自己预期的理想岗位,所以无法在学校期间针对自己的期待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这个原因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手足无措,面对社会上众多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岗位,以及就业岗位附带的各种专业技能要求,一时之间不能够决断自己的能力,又急于寻求一份工作岗位,就会将自己的目光转向周围的其他学生,追随他人的脚步,从而出现盲目从众的心理。这种从众心理会导致学生在就业岗位上无法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满足感,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也无法相匹配,导致学生既不满意自己当前的职位,又会在择业中错失良机。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盲目从众的心理,一方面是由于对自己能力优势不够了解,另一方面是不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就业职位分类。虽然很多岗位都从属于计算机专业,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从业的多种分类,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发展。例如企业中的研发岗位和算法岗位。研发岗位更侧重于解决技术问题和软件开发问题,而算法岗位更侧重于数据与参数的优化。因此,想要做研发岗位的学生需要在进行专业课学习的时候,重点进行数据结构以及编程语言基础类的专业课学习。教师在校期间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从而有侧重点地进行个性化培养,消除学生在就业道路上的从众心理,使自己的就业需求能够更好地与用人单位匹配。

(五)增加学生实习机会,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

许多民办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并不注重课外的实习,但是传统的课堂学习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学各种专业学习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应当与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相衔接,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当前计算机行业发展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许多民办高校由于缺乏实习的机会,导致学生过多地依赖理论上的知识、学校联系的企业等。学校要想消除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就需要增加学生就业实习的时间与机会。

面对就业岗位的多元化与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作为计算机行业的学生应当对其有所了解,紧跟计算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对自己的就业期望进行调整。作为学校,应当增加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习机会,延长实习期限。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初步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和取舍,为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向公司内或者是互联网行业内的优秀人员学习,并反思和观察自己的不足,针对自己的不足,在回校的课程中进行改善和提高。通过实习,让理论知识能够转化为专业技能,并看到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从而根据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就业计划。

三、结语

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客观分析和评价自身的条件,在就业的过程中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扬长避短。教师要增加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训练,用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弥补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通过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与就业交流会等,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迎接机遇、面对挑战的准备,积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心理,拓宽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思路。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民办毕业生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