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工业与社会变革

2021-11-22

科学文化评论 2021年3期
关键词:达尔文恩格斯博览会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伦敦海格特墓园的马克思墓前发表演说,以上文字就出自这篇演说,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科学与生产力关系的经典表述。这篇演说词的全文,被收入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题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它最早以德文发表在1883年3月22日的《社会民主党人报》上,原题“卡尔·马克思的葬礼”,除了恩格斯的演说之外,这篇文章对葬礼的过程也作了简要的记述,完整的中文译文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找到。

根据恩格斯的记载,3月17日是个星期六,海格特公墓比平日还要宁静,马克思的遗体与15个月前去世的夫人燕妮被安葬在同一墓穴里。在恩格斯讲话之前,《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的雷姆克(Gottlieb Lemke)代表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灵柩敬献了两只系着红带的花圈。之后就是恩格斯的那篇著名演说,是用英语讲的。恩格斯讲话之后,马克思的大女婿夏尔·龙格(Charles Longuet,1839—1903)用法文宣读了几份先后来自俄国社会主义者彼·拉甫罗夫(P Lawrow)、法国工人党巴黎联合会书记莱宾(Lépine)、西班牙工人党(马德里联合会)代表霍赛·梅萨 伊 列奥姆帕特(José Mesa y Leompart)的悼词和唁电。最后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代表威廉·李卜克内西(Wilhelm Liebknecht,1826—1900)的德语演说。整个葬礼犹如一个国际论坛。

除了上面几个人外,恩格斯提到的葬礼出席者还有马克思的二女婿保尔·拉法格(Paul Lafargue,1842—1911)、1852年科伦共产党人案件中被判处五年徒刑的弗里德里希·列斯纳(Fredrick Lessner,1825—1910)、共产主义者同盟老盟员格·罗赫纳(G  Lochner),以及两位自然科学界的一流学者:化学家肖莱马(Carl Schorlemmer,1834—1892)与动物学家雷伊·朗凯斯特(Ray Lankester,1847—1929);他们俩人都是皇家学会会员。

以上连同恩格斯本人在内共9人,按照相关文献的记述,当天到场出席葬礼的共有11或13人,其余未被恩格斯提到名字的可能是以下四人或其中的两人,这四个人分别是马克思的二女儿劳拉(Jenny Laura,1845—1911)、小女儿埃莉诺(Jenny Julia Eleanor,1855—1898)、埃莉诺的男友艾威林(Edward Bibbins Aveling,1849—1898),以及马克思家人的忠实朋友与管家琳衡(Lenchen,原名Helene Demuth,1820—1890)。马克思的大女儿小燕妮(Jenny Caroline,1844—1883)嫁给了龙格,两个月前刚刚去世。

本期封面用的是中国当代画家何孔德的丙烯画,题名为《简朴的葬礼》,曾于2018年夏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真理的力量——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上展出。画中高个子大胡须的人就是正在马克思墓前演说的恩格斯,其余可以辨认的有:手持礼帽位于画面中心的是马克思的大女婿夏尔·龙格,他是一位法国的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派),曾经参加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被法国政府通缉;龙格左侧是化学家肖莱马,他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坚实成员,也是恩格斯的密友;画面左端面朝观众的大胡子是威廉·李卜克内西,他搀扶的女子是琳衡;恩格斯身后的两位男子则是拉法格与艾威林。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上面这段话同样出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不久,恩格斯就读到了并向马克思推荐,马克思阅读后回复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包含我们的理论的自然科学基础。”1873年6月16日,马克思把《资本论》德文第一卷第二版赠给达尔文,这一带有马克思亲笔题献的珍贵版本至今收藏在达尔文晚年的故居里。达尔文收到马克思赠书后回复道:“承蒙寄赠巨著《资本论》,谨致谢意……尽管我们的研究领域是如此不同,但我相信,我们两人都热诚期望扩大知识领域,而这无疑将最终造福于人类。”

封二图7是秦文清2018年完成的油画《将〈资本论〉赠给达尔文》。实际上马克思与达尔文从未谋面,画家将两位人物安置在各自的书房内:前者手握鹅毛笔,抬头凝思,似乎刚在扉页上完成了题辞;后者正伏案疾书,应该是在复信,桌上还可见到从猿到人的演化图示。在两个彼此独立的画面中间,则是马克思赠送的《资本论》,以及他的题辞与達尔文的复信。图8是达尔文晚年读书写作的故居,在伦敦东南30多公里的肯特郡唐村,现在是达尔文纪念馆,有人译作“唐屋”(Down House)。图9是“唐屋”客厅内书架中马克思赠送的德文版《资本论》,扉页右上角的的题辞是:“赠给查理·达尔文先生 您真诚的钦慕者卡尔·马克思 1873年7月16日,伦敦梅特兰公园小区,莫德纳街1号。”

马克思旅居英伦的时代,正是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英国工业革命取得辉煌胜利的时代。在谈到蒸汽机这一划时代发明的意义时马克思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Great Exhibition)的举行就是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的一次大检阅,马克思曾亲临现场参观并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提到机器生产对于社会变革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他也敏锐地观察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将成为工业生产与世界经济的中心。

封二图10是井世剑的油画作品《参观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世界工业博览会”即“伦敦万国博览会”,它是现代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的源头,因此称其为首届世界博览会不错。画家借鉴了水墨画的技法,画面景色偏暗,物象朦胧,犹如置身于19世纪中叶的雾伦敦之中。马克思当年33岁,作为一个政治流亡者,在伦敦过着贫困的生活。画中的他手拄雨伞,目光坚毅地注视着前方。身后是一个蒸汽驱动的巨大齿轮与火车头,背景则是博览会的展场海德公园内的水晶宫(后迁出,1936年毁于火)。值得注意的是,画面左端有两位劳动者的形象,其中一个是手握铁锤的工人,另一位是坐着的纺纱女;画面右端则有一位穿着清代官服的中国人,这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不过他不是真正的官员,更不是清政府的代表,而是一位广东籍的上海宝顺洋行的老板徐德琼(字荣村)。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期,借助世博会展示“日不落帝国”的力量,营造一种“万邦来仪”的气氛也是组织者的目标之一,东方大国中国的参加自然是英国人求之不得的了;不过当时的清政府正穷于应付太平天国造反,更无人了解博览会的意义,因此完全无瑕顾及此事。凑巧的是,载着徐德琼及其家人和“荣记湖丝”的商船正好停泊在泰晤士河上,而徐德琼此前还曾捐过一个小官,为了便于做生意随身带着官服,英国人就把他当作中国的代表,不但邀请他出席博览会的开幕式,还专门安排了女王的接见。

封三图11是一本1906年出版的英国史中的彩色插图,展现了1851年5月1日维多利亚女王出席万国博览会开幕式的景象,绘图的是有名的插图画家塞卢斯(Henry Courtney Selous,1803—1890)。画面中央台阶上站着维多利亚女王、她的夫君阿尔伯特亲王,以及其他王室成员,台阶下方左侧是一些帝国显贵与军政大员,右侧则是各国使节与参展代表,身着官服的中国人位于前排最显眼的位置。此公在向维多利亚女王鞠躬时,引起了在场人的欢呼。就此,有人记述道:“众人无不钦佩其沉著及镇定之态。此人不与任何人答话,却神态自若,友善可亲……其举止犹如一位世界公民。”

封三图12是发行量颇大的《伦敦新闻画报》上刊登的一幅版画,描绘女王一家在奥斯本行宫会见徐德琼及其家人的情况。图下的说明写道:“女王上周一给予中国绅士Chung A tai先生一家以殊荣,在奥斯本宫会见他及其两位小脚妻妾和姻嫂。他们新近从中国抵达英国,这是任何中国家族未曾享有过的优遇,为了鼓励他们敢于克服中国人根植于心的禁止女子离开天朝故土的偏见”;“他们来英的目的之一是参观万国博览会,上周六他们已经如愿以偿。”文中的“Chung A tai”应该是“徐德琼”不够准确的音译。他的“荣记湖丝”也获得了博览会颁发的奖章。

(梦隐 撰文)

参考文献

[1] 弗·恩格斯. 卡尔·马克思的葬仪[A].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3. 374—379.

[2] 玛丽·加布里埃. 爱与资本: 马克思家事[M]. 朱艳辉译.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8.

[3] 弗·梅林著. 马克思传[M]. 罗稷南译. 北京:三联书店, 1956.

[4] 王浩强. 工业革命的盛宴——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J]. 科学文化评论, 2009, 6(3): 82—96.

[5] 黄时鉴. 维多利亚时代的中国图像[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

猜你喜欢

达尔文恩格斯博览会
达尔文的新发现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第十一章 奇遇达尔文之船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东京眼镜博览会憧憬“2010”
莫斯科举行百万富翁博览会
动物园日记
第44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