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身体”的不同“范式”

2021-11-22张金萍刘兵

科学文化评论 2021年3期
关键词:多元性范式身体

张金萍 刘兵

摘 要 在借用库恩提出的“范式”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一种不同于库恩的“范式”分析框架,并将不同的医学传统之间的差异归结为不同范式的差异。从对三种苗医学理论体系的观察看,当前苗医处于多种范式与多种共同体并存的阶段,此类范式的特征与差异以及使用此类范式的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出苗医所处历史阶段的独特性。对此种案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医学范式的多元性,还有助于人们反思当前的主流认知,重新认识医学的本质与特征,也让人们思考究竟何为苗医这个问题。

关键词 范式 多元性 苗医学

中图分类号  N092∶R29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20 10 10

作者简介:张金萍,1987年生,广西贵港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技术与社会(STS)。Email: 597492469@qq com;刘兵,1958年生,辽宁海城人,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文化传播。Email: liubing@tsinghua.edu.cn。

在库恩看来,在“前科学”中,因“常规科学”所认为的那种“单一的”且被某个研究团体所普遍认可与接受的“范式”还未出现,科学时常处于多学派并存或多种研究传统林立而又相互竞争的状态([1],页1—20)。这是基于目前已经存在着成为主流的、作为“常规科学”的西方科学的传统的前提,隐含着“前科学”在没有统一成标准的“常规科学”之前的不完备和不具有系统、理想和成熟的范式。当前,世界医学中也存在诸多类似于或被认为是“前科学”的医学传统,苗医便是这样的案例之一。而当前人们多数认为如今诸多不同的医学传统已经具备“常规科学”中所要求的“单一”的标准范式,是不同范式的差异导致不同类型的医学传统的并存,却忽视了即使在单一的医学传统中也有多种范式并存的可能。同时,也有许多人认为只有西医这种范式的医学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和有效的,而对诸如中医这类医学传统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存疑。这背后也有科学一元论观念的影子。事实上,人们也看到类似观念导致的社会问题,如主流大众医疗选择的单一化,将诸多民族医学视为“非法行医”等等。因此,研究不同类型的医学传统的合法性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显得尤为紧迫。而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展示不同类型的医学的特征与差异,对人们认识此问题尤为关键。中国苗族医学不仅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2],页174),还作为一种亟待解决其“合法性”的地方性医学,此类研究应具有重要意义。

“范式”概念最初源自科学哲学领域,后来才被众多领域学者所广泛讨论与应用。从此类研究看,学界对“范式”概念的理解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3],却发现此概念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某种解释的目的。尤其是对已经取得统一范式的科学传统而言,此概念可以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解释工具。有学者曾经运用此概念分析不同医学之间的差异,诸如邱鸿钟曾运用此概念指出中西医学术范式存在信念、逻辑思维、方法论和技术手段上的区别[4],张宗明认为中西医学范式主要表现为基本观念、自然观、方法论、价值观以及时空观等方面的差异[5],此类研究不仅发现不同的医学传统之间具有不同的范式框架,还发现医学中的“范式”概念与库恩语境中的范式概念尽管存在区别和差异,却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但我们仍然可以注意到,库恩所谓“范式”实际上更多描述的是常规科学中已经具备“统一的标准范式”的“单一的”科学传统。事实上,即使在“前科学”中,科学也存在多学派或多种“范式的候补者”([1],页14)并存的可能。当前苗医也处于类似的境遇中,不仅出现诸多不同的理论流派,还出现了诸多不同的理论体系与“研究传统”,在这些不同的理论体系还没有统一成单一的苗医体系之前,它们各自是否也是可用的?本文作者尝试在借用(并非直接使用)库恩“范式”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苗医的现实,构建一种不同于库恩的范式分析框架,并以此框架对当前苗医学中的三种理论体系此三种理论体系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相关苗医在总结与整理长期流传于某些苗族地区的民间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而来。展开观察,在分析其特征与差异的基础上,关注与此相关的不同的苗医学共同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 苗医学共同体的内部分化

在探究此类理论体系的特征前,文章先对与之相关的苗医学共同体作简要的观察。

依据库恩的解释,所谓科学共同体不仅是由同一个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工作者组成,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工作者都接受过相似的教育与专业训练,钻研过相同的技术文献,并从中获得同样教益,拥有自身的研究主题,追求一组共有的目标等。当然,库恩所谓的科学共同体内部不仅有着多种不同的学派,还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1],页158—159)。在這里,所谓科学共同体可以认为是狭义上的某种科学专业团体,这一团体不仅拥有上述特征,还可以作为“科学知识的生产者与确认者的单位”([1],页160),而所谓范式也是此类团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1],页160)。

苗医是否存在类似的共同体?从现实中看,当前苗医中的确出现了诸多不同类型,且又专门从事苗医学研究与苗医药诊疗实践的人员与群体,此类人员与群体类似于“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工作者”与“科学共同体”,他们接受过相似的教育与专业训练,有着相似的研究目标与诊疗实践,共同关心“苗医”这一研究主题,并拥有多种不同的“理论流派”等等。为了厘清此类群体的特征,作者将20世纪80年代至今湘黔两省(湖南和贵州)部分专门从事苗医药研究与诊疗实践的且较具代表性的苗医人员进行统计与分类,结果发现,此类人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受过完整且规范的学校教育与学术训练的学院派苗医;另一类则是以民间师承、祖传或自学为主的民间派苗医(表1)。

由表1看,上述两类苗医虽然都对苗医药开展了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规范,但相互之间存在较大区别。诸如学院派苗医代表杜江杜江(1959—),男,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院长,国家中药学民族药学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贵州省中药民族药特色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内知名民族医药专家,长期从事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和理论研究。等人曾整理出多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图1),如“四大筋脉学说”和“三界学说”等[6]。此类体系背后实际上镶嵌着诸多不同的解释模型,如身体模型(图2)[6],而其背后的共同体也是在此类理论与模型的指导下开展的医疗实践;而民间派的苗医代表田兴秀田兴秀(1933—2020),男,土家族,湘西花垣民族医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药(钻节风疗法)代表性传承人,曾任抗美援朝志愿军47军139师415团卫生员,云南南方民族医药进修学院苗族医药学客座教授,代表作有《苗族生成哲学研究》《三本论》《中国苗族医学》《中国苗族药学》等。等人也整理出了一种较为独特的理论(即苗医生成学),并以此理论开展相关的诊疗实践。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诊疗实践,二者之间各具特色,难分伯仲。尽管如此,二者似又都在遵循某种特定的“规范”的前提下开展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而这种“规范”是什么,却不得而知。为此,作者尝试在借用库恩“范式”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苗医的现实,构建一种不同于库恩“范式”概念的分析框架,并将上述现象看作是此类“范式”在起作用的结果,而苗医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并以“某类理论”为核心的医学范式。本文尝试对此类范式的特征与差异以及使用此类范式的共同体成员展开探究。

二 三种苗医学理论体系背后的三种范式的特征与差异

从库恩的角度看,所谓“范式”通常是指:“意欲提出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1],页9)也就是说,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某些“定律、理论、应用和科学仪器设备”构成了“范式”的基本要素。从此定义看,本文所关注的三种苗医学理论则类似于库恩所提的“范式”的基本要素之一。实际上,库恩对“范式”的理解并非仅限于此,如其解释说:“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把它们当作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以作为常规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1],页157)换言之,“范式”的基本要素还包括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技术手段以及某些科学实践中的典型“范例”等等。

尽管库恩给出了“常规科学”中有关“范式”的理解,却对处于“前科学”时期的“前范式”缺乏细致的解释。依据苗医的现实发现,当前苗医的历史境遇虽与库恩所提及的“前科学”类似,却不同于“前科学”,而是具有较为独特的范式特征(表2)。

从表2可知,此类范式之间有着较为复杂的特征与差异,文章将选择几种重要的特征展开论述。

1 基本信念和价值观

在医学中,人们围绕身体所开展的相关认知与实践,实际上渗透着人们所持有的基本信念、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等,此类要素不仅作为人们认识身体,开展医疗实践的重要支撑,也会反过来影响人们在医学中的认知与实践,上述范式便是这样的情形。

表2的三种范式有着共同的基本信念与价值观。三者都将身体看作是由不同的结构要素在相互关联又相互牵制的前提下形成的整体。因此,在处理疾病时,三者都以此信念来开展相关的医疗实践。同时,对于此类范式而言,身体又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唯有在此种观念指导下的诊疗实践才是有价值的。此外,在此前提下,此类范式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基本信念。

譬如,苗医生成学范式有着自身独特的哲学基础,不仅以“三本论”([7],页14—22)“整体观”以及“万物有灵论”等传统的观念为基本信念,还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医中还原论的思想,进而在不同的思想与信念的相互交错中形成了当前的形态,并以此开展诊疗实践。例如,此范式在综合多种思想与信念的前提下,坚持以“三本的关系与变化”作为认识身体与其他事物的根本信念,并以此信念作为处理疾病的纲领性法则。在此法则下,生命与身体不仅成为一个由多种不同的自然界中的物质结合而成的整体,还是一个可“拆卸”或“可还原为某种具体而又简单”的物质。在有关“人体物质”的解释中,此范式的构建者田兴秀曾解释说:“自然界的光、气、水、土、石,是生成人体的物质原料。这些物质原料,都各自有一定的促生灵能。当人体生灵能得到这些物质以后,就把它们进行奇妙的交合,形成各种形式的良好结构,使它们产生飞跃性突变,生成汁水、浆液、细胞、血气、惠气、灵气等基本成分……”([7] ,页32)其中所谓“光、气、水、土、石”不仅被看作是身体中基本的“物质要素”,还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含有身体所需的物质成分),经过特殊作用后,便转化成身体中的某种物质结构。以“石”为例,在此范式中,“石”意味着自然界中的某类岩石,不仅可以提供人体日常所需的物质,还可以用于疾病的治疗,如田兴秀解释说:“石比土硬,成分复杂,含有人体必须的物质,如钙、铁、铜、锌、钾、镁、锰、锶、铈、镧、钇、镝等,多从粮食、蔬菜、肉类及饮水等饮食物中摄入。它对于生成骨、肌、筋、血、浆、皮、毛等起主要作用。在医药上如用岩浆石止胃痛、补乳,红铁石安肚、安脑、白亮石止咳化痰等。”([7],页35)而所谓“钙、铁、铜、锌、钾、镁、锰、锶、铈、镧、钇、镝”等物质,虽来源于体外,实际上已被看作是身体中既具体又十分重要的物质要素。之所以如此描述,是因为此范式的构建者田兴秀还接受了西医中还原论的思想,认为身体需要做更精细的描述([7],页4)。而此种思想也逐渐渗透到相关的诊疗实践中。而“万物有灵论”也是此范式的基本信念之一。在此信念的影响下,身体被看作是某种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客观存在生灵能:由田兴秀所建构的一种概念,在其看来这是人体具有的一种特殊功能,可以将自然界中的物质转化成人体所需物质,进而再转化成人体中的物质结构,也是人體中最为重要的生命要素。([7],页28),在疗术上也采用了诸多“神药两解”的诊疗技术,如戢毒术、化水术以及治神术等普遍流传于湘西苗族地区的传统疗术。([7],页71—72)。

而其余两种范式所秉承的基本信念虽不如前者复杂,却与前者类似,都以朴素的自然观与整体观为基本信念,并在此类信念下认识身体、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例如,三界学说不仅将身体与自然界联系起来,还将身体看作是由树、土、水三种物质组成的一种相互平衡的生态系统,并运用植物的生长规律来处理生命、身体与疾病的关系。在此信念下,身体被视为自然界中的植物,土壤、水分则作为植物的生长基础,三者之间属于平衡关系。倘若三者的平衡关系被打破,身体便会出现问题([8],页25)。对于四大筋脉学说而言,此范式并不存在“脱胎于身体”的“形而上”的概念,而是直接以身体中的某种关键要素(如筋和脉)作为核心,或者以一种较强调实体功能的身体模型作为基本信念来开展相关的认知与实践。

2 方法论、技术手段与仪器设备

在这里,所谓方法论,可以认为是用于观察身体与验证疗效的理论与方法。与中医类似,此类范式既不擅长西医那般借助科学仪器开展精确实验的观察方法,也没有西医那种更为直观与精确的解剖术,甚至缺乏能够准确探知疗效的双盲实验,却在不同程度上采用某些较侧重感官经验,并将身体看作“黑箱”,无法直接观察内部结构与变化的“活体观察”法,通过对“未知”的身体开展“由表及里”的观察,从而达到探知身体内部结构信息的目的。此类方法通常类似于中医的“望闻问切”,主要用于疾病的诊断。例如,苗医生成学范式运用了“观气魄、看光度、辨皮色、探冷热、听声息、嗅气味、测灵验、审精神”([7],页58—60)等更侧重于体表感官的方式,依据体表的感官经验来获取相关的病症信息,从而找出具体的病因,并依此判断病情,与西医中使用科学仪器与实验数据来说明病理和病机的产生与变化的方法有着较大的不同。然而,除了采用传统的“活体观察法”外(图3、4),此范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医的的诊断方法,诸如使用“听诊器”以及利用某些现代微观的诊断技术来获取诊断依据等。例如,在查验致病因素时,此范式主张:“除采用化验方法检验体液酸碱度、病原体或致病毒素、分泌物、排泄物等以外,也可应用直观法、对比法等进行检测,以便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7],页61)这一点又成为此范式区别于其他两种范式较为关键的环节。

在仪器设备上,除了采用传统的设备外,此范式也借助于诸如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等西医中常用的诊断设备所提供的数据对疾病作出相应的诊疗([7],页62)。 此外,此范式还保留了诸多传统的“草药治疗”(如长期流传于湘西一带的“医方”和“验方”)与“非药物性的治疗”等方法。

从表2可知,此类范式的特征与差异并非仅限于此。因篇幅有限,文章不再赘述。但是,从上述分析看,当前苗医学内部的确蕴含着多种不同的范式,并且此类范式与库恩所提及的范式不同,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三 三种苗医学范式背后不同的苗医共同体之间的互动与博弈

在库恩看来,处于“前科学”的诸多学派或子学派时常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1],页11)。而本文所关注的三种苗医理论体系背后不仅蕴含着不同的范式,还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理论流派(即苗医学共同体),此类群体也具有一定的互动与博弈。

1 存在的“共识”

前文所述范式不仅来自不同的苗医学共同体,而且此类共同体已形成一定的“共识”,诸如其核心成员田兴秀和杜江都一致认为苗医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当前苗医的传承与发展也存在较大危机,而理论范式的构建将有助于此类危机的解决。二人所在的共同体便在这样的“共识”中,产生了一定的交集。

2 存在的争议及其实质

(1)存在的争议

在达成上述“共识”的前提下,此类共同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如表3。

从表3看,当前此类共同体之间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争议:

A范式的称谓与用词 在田兴秀看来,由杜江编撰的教材《苗医基础》[8]对“苗医生成学”范式的解释存在“误解”之嫌,同时杜江在对此范式展开转述时,不仅篡改了其原有称谓,还篡改了部分核心内容,诸如将用于描述“事物生成三大关系”中较为关键的词汇“生成相需”改成了“生成相取”等([8],页9—10)。在田兴秀看来,“相需”和“相取”描述的是两种不同事物的关系,不能取而代之张金萍电话访谈田兴秀,2019年12月9日。。而杜江认为二者是相近的词汇,可相互替代。

B参考文献的引用 田兴秀认为《苗医基础》对“苗医生成学”理论内容的引用没有标明参考文献的出处,因而不符合学术规范。就此问题,田兴秀解释说:“像贵州就有苗医教材,但是它把我这个三本论和这个苗药质征歌,说成是他们的,没有落我们的名字,我们还打官司咧!”张金萍访谈田兴秀苗医馆,2019年7月15日。而杜江在引用前,也并未征得其同意。田兴秀的传承人石墩平也解释说:“《苗医基础》里有提到,但它后面的参考文献没有引(出处),比如说我这个理论是来自什么理论,什么书,它要有个参考文献,但他没有说明参考了某某书,这是侵权,是剽窃和篡改我们的理论。”张金萍访谈田兴秀苗医馆,2019年7月15日。而杜江却认为《苗医基础》是贵州省政府为促进苗医药进入高校课堂的需要而编撰的教材,旨在让苗医药专业的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和了解苗医的基础知识[8],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专著。因此,在其看来,此项工作符合学术规范,并不存在剽窃问题刘兵、张金萍访谈杜江,2019年7月29日。。

C范式的“代表性” 在范式的代表性上,双方有着不同的看法。就苗医生成学而言,田兴秀认为此范式不仅源自湘西苗医龙玉六龙玉六(1905—1988),男,苗族,湖南花垣县猫儿乡新寨村人,湘西民间巫医大师,承袭八代祖传苗医,苗老司,曾拜12位民间医生为师,自学兽医、狩猎、武术、雕刻、剪纸、捏像、绘画、扎彩、理老、歌郎、讲古、魔术、邪法、算命、抗仙、测天象、看地理等传统技艺。多年积累的医药知识与经验,还起源于具有悠久历史的苗族古歌([9],页15),有着显著的苗族特征,理应最具代表性,可以以“中国苗族医学”命名之张金萍访谈田兴秀苗医馆,2019年7月15日。。而杜江认为,若从哲学基础上看,苗医生成学范式具有显著的“独特性”。然而,倘若从影响力上看,此范式却只具有“区域代表性”,原因有二:一是有关此范式的起源问题,苗医学界至今仍有争议刘兵、张金萍访谈对杜江,2019年7月29日。。二是苗医学界认为苗医的理论范式具有一定的判断标准,诸如理论范式的来源是否具有广泛性与准确性等等。因此,在其看来,苗医生成学这一范式实际上不仅不能代表当前中国苗医的整体情况,其广泛性与准确性也是存疑的刘兵、张金萍访谈杜江,2019年7月29日。。实际上,当前能够取得苗医学界普遍认可的范式理应依次为“两纲五经”“三界学说”“四大筋脉学说”以及“交环学说”等,而“苗医生成学”只能在湘西花垣县范围内具有代表性,而并非具有全国意义上的代表性刘兵、张金萍访谈杜江,2019年7月29日。。

(2)争议的实质

从实际上看,双方之所以存在争议是因为双方有着不同的学术立场与认知,是不同的立场与认知造成双方在诸多层面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例如,从争议1看,双方争论的内容属于理论范式的称谓是否得当的问题。从双方的观点看,其争议的实质是双方对苗医学的理解有着本质的差异。诸如在医学与哲学关系的认识上,田兴秀认为“医哲同源”,“苗医生成学”的本质是一种哲学理论张金萍访谈田兴秀苗医馆,2019年7月15日。,而杜江却认为“苗医生成学”由“苗族生成哲學在医学上的应用”演变而来,是“苗族医学中的哲学内容之一”([8],页5—6)。显然,双方争议的焦点并非是关心此范式是否“科学”或是否“合理”,而是关心此范式的本质是哲学还是医学的问题。而争议2,双方之所以有分歧是因为双方对事物某种关系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进而导致的学术用词差异。争议3是因为双方对“学术规范性”的理解存在差异。争议4是双方对范式“代表性”的判断标准不同而导致双方看法的不同。

3 其他认知差异

除上述争议外,此类共同体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诸如在苗医范式的构建上,双方持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杜江认为苗医理论模型的构建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采用“粗线条”原则,必须保持模型本身的原真性,不做精细的描述;二是必须保持苗族本身的“独特性”,如保留传统的自然观等。而田兴秀却认为苗医需要“创新”,因此需要将苗医传统的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唯有采用“细线条”的原则,才能实现对“身体”的“精确”划分等等。

综上,本文关注的三种理论体系背后不仅蕴含着不同的范式,还隐藏着不同的苗医学共同体。此类共同体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的群体,相互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共识”,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张力”([11],页222—235)。同时,此类共同体所使用的范式表现出较为独特的建构性特征,与其所在共同体中的核心成员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背景以及个人观念有着紧密的关联。

四 结论

与中西医不同,当前苗医的合法性与有效性仍然处于备受质疑的阶段。从本文的观察看,当前苗医学内部实际上不仅有着多种范式并存的说法,此类范式背后还出现了诸多不同类型且具有一定“张力”的苗医学共同体,并且这些共同体是在共有上述范式的各种要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群体。可以认为,当前苗医中出现多种理论体系并存现象的根源是其内部存在多种不同的范式与不同的苗医学共同体导致的结果。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此类范式与库恩所说的那种处于成熟时期的常规科学中的范式不同,它们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似乎与库恩所说的“前范式”的特征相似,实际上又有本质的差异。库恩所说的范式在较大程度上是针对自然科学而言,而医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不仅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还带着较为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烙印,苗医便是这样的案例之一。与此同时,苗医范式的構建与苗医共同体成员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背景以及个人观念等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苗医背后所透露的范式的特征与库恩语境中的范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同时,在当前的主流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科学唯有进入常规科学阶段,即出现一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与认可的标准范式时,科学才算是成熟的,从而才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而医学也是如此。当前,人们普遍认为无论哪一种医学传统,只有出现被人们所普遍认可与接受的标准范式时才是合理的和有效的,而那些处于多种范式并存阶段的医学传统则不具备这种特征。通过对苗医的观察发现,以往人们对医学的认知与理解似乎存在一定的误区,我们需要反思以往的观念,重新认识医学的原初形态。而就“苗医”来说,其实目前也没有一个单数的、在范式和理论体系上统一的对象,而是存在有范式彼此相当不同的分支,并且也都在各自实施着其医疗实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例是在继承传统苗医的基础上所构建而来的诸多范式,其反映的并非人们理想中的“纯粹的”苗医形态,也并非是完全脱离“传统”建构而来的“全新”的苗医。究竟如何看待此种现象,值得更多的讨论。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M]. 金吾伦, 胡新和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 田华咏, 杜江. 中国苗医史[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8. 174.

[3] 吴彤. 库恩与科学实践哲学[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3,(1): 19—23.

[4] 邱鸿钟. 中西医学术范式之比较研究[J]. 医学与哲学, 1985,(10): 21—24.

[5] 张宗明. 医学与时空——中西医学范式比较研究[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7,(1): 33—37.

[6] 张金萍, 刘兵. 医学身体的多元表达: 对苗医三大身体理论的认识与观察[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4): 134—141.

[7] 田兴秀. 中国苗族医学[M]. 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13.

[8] 杜江, 张景梅. 苗医基础[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

[9] 湖南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主编. 苗族古老话[M]. 龙炳文, 龙秀祥整理译注. 长沙: 岳麓书社, 1990.

[10] 田兴秀. 论苗医特色[A].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议论文集[C]. 1996. 115—117.

[11] 托马斯·库恩. 必要的张力[M]. 范岱年, 纪树立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22—235.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Paradigms” of the “Body”

Take three Miao medical theory systems and their schools as examples

ZHANG Jinping,LIU Bing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Kuhns concept of “paradigm”, a different analysis framework of “paradigm” is constructed,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medical traditions are attributed to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paradigms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the three theoretical systems of Miao medicine, the current Miao medicine is in a stage of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paradigms and multiple communiti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these paradigm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mmunities that use such paradigms show that Miao medicine The uniqueness of the historical stage  The study of such cases not only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diversity of medical paradigms, but also helps people reflect on the current mainstream cognition and re understand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ine.

Keywords: paradigm, diversity, Miao medicine

猜你喜欢

多元性范式身体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我de身体
从大卫·贝利的时尚摄影看摄影艺术的多元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