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质量提升策略

2021-11-22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浦婧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8期
关键词:编目文献图书

文/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浦婧

图书馆是高校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文献信息平台的核心。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主要是为学生查阅时提供便捷,将收集的所有信息资料进行整理,保证文献信息更加有序,更加规范。图书馆最主要的工作是采编工作,因为该工作的好坏决定着图书馆的实际运行情况,甚至决定着高职院校文献信息和书籍的通畅性。当前,网络不断普及,大部分高职院校将网络应用在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中,促使采编工作越来越智能化。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采编工作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网络环境下的采编工作进行优化。

一、高职院校图书采编业务流程中的读者关键接触点

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采编业务流程,周淑青和杜玉靖等多名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由于每个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运作方式和数据系统大不相同,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采编业务流程也不同。目前,采编业务承担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多项任务,包括编目、分类、验收和采访等等,采编业务的水平和质量决定着图书借阅和馆藏质量,对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主要基础服务工作即是采编业务。从另一方面来讲,采编业务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衔接点,其直接决定着读者的满意度。采编部门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工作中并不属于主要服务部门,因为其无法在第一时间接触读者,但采编部门中的多个方面都与读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其与读者关键接触点不仅存在于图书采编业务环节中,还与读者的满意情况挂钩。通过有关研究发现,图书采访环节中的关键接触点即是图书现采、预定和荐购等;而图书编目环节中的接触点包括四方面,即修改审校、问题反馈、卡片审查和分类编目。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特点

(一)采编对象的变化。现阶段,图书采编工作是传统采编工作的重点内容,但通过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致使购置文献资源纸质文献的费用不断增加。目前文献资源采购量每年呈增长趋势,导致经常出现一些不良因素,比如采编人员弱化、编目工作外包等等,而这些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不足为奇。对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将采编工作重新进行划分,促使现有采编人员对采编工作内容不断创新,由此提升采编工作的满意度。另外,由于广大师生群体才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用户,所以,采编工作服务的对象自然是广大师生,通过对采编服务群体进行划分,为各个年龄段、各个岗位、各个专业的人群制定相应的服务,同时挑选业务水平高的人员作为图书馆信息员,以此为广大师生提供相关服务,不仅如此,还要有效掌握用户的需求,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二)采编方式和途径多元化。信息时代,图书馆采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往的采编方式主要是现场采购或者数目预定,其中现场采购是图书馆组织多名采编人员参与供书商的一系列活动,然后在现场直接订购需要的书籍,而书目预定则是通过图书纸质版目录进行选择,包括《沪版新书目》《科技新书目》和《社科新书目》等等,以上两种方式在一定情况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现场采购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而数目预定无法看见实物。对此,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图书馆采编方式必须要朝着多元化发展,超越传统采购方式,促进网上图书采购不再受多方面的限制,致使采访人员在网上就能搜索到书目信息,直接进行网上采购。但为了提升文献采购工作质量,不能将传统采购方式摒弃,还需要两种采购方式相辅相成。

(三)采编方式自动化。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促使图书馆文献编目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网络版文献和电子版文献现已取代了既往的印刷型文献,当前编目工作的主要方式包含编目联机和编目联合两个方面,通过网络技术,将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划分,促使图书馆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信息,使人们通过网络共享平台搜索相关信息,由此不但提高了信息的采用价值,还提高了其利用价值,不仅如此,在一定情况下,还达到了读者个性化的阅读要求,从而有效节省了采编时间。现阶段,要想实现文献资源有序共建共享,书目数据必须要达到规范化,对此,图书馆采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为机读目录编目数据构建了新的规范库,促使人们在选择书目数据时能够达到一致。而该种编目方式的改变,致使各高职院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经费、事业编制等等,再加上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名额不断减少,致使图书馆人才匮乏,采编人员无法承担大量的工作,使得采编业务外包成为一种趋势,这样不但提升了工作效率,还能减少运营成本。

(四)采编人员素质高标准化。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图书馆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数据时代,采编人员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其不但要掌握相关采编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多项能力,包括语言组织能力、网络化管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等,针对读者信息、出版信息和馆藏信息等,可利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判断和分析,进而有效创建完善的采编方案。

三、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采编质量提升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采编制度,完善考核机制。网络时代,图书采编工作不仅是传统的编目和采访,而是参与到采编工作的大环境中,包括大数据分析、收集、管理、应用、维护等,促使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各项环节能够相互整合,比如数据服务、分析、存取等等,致使其实现大数据加工周期的融入,对此,图书馆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考核机制和管理制度,促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摒弃以往传统的观念,比如过度注重采编数量而忽视质量,使每个员工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另外,要制定两种激励措施,即晋升和物质奖励,不但能提升采编质量,还能为广大师生提供全方位服务,促使图书馆事业稳定发展。

(二)转变服务理念,以读者为中心。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应改变传统的观念,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变员工的服务意识,促使员工主动为广大师生服务。不仅如此,还要在固定时间内对各学科教研室进行访问,有效掌握相关信息,随机开展师生座谈会,由此获得广大师生的阅读反馈。另外,全面分析读者借取的清单和历史,通过座谈会进行总结归纳,最后选择正确的采购方式。由于读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比如知识层次和专业水平,所以,应根据读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服务,由此满足所有读者的要求,为高职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提供有效资源支持。

(三)发挥网络优势,整合各项资源。在网络背景下,读者收获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促使其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此,采编工作应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跟上服务和技术创新的脚步,利用网络技术对资源进行不断整合,以此提高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针对采访工作来说,其可利用网络来获取大量的采购信息;图书馆之间也可利用网络,共同构建采编数据库,然后统一进行采购,同时制定完善的馆藏体系,防止发生重复的现象,进而促进读者之间的沟通能力。

(四)加强采编人员业务学习,提升采编人员综合素质。信息时代,虽然图书采编流程十分便捷,但其要求采编人员的工作职能多元化。对此,采编人员不但要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相关技能,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样才能胜任采编工作,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基于此,图书馆应对采编人员加大培养力度,不仅要对人员业务能力加以注重,还要随机开展一些培训活动,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由此提高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扩展采访渠道。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获得采访信息的途径有出版社采集征订书目和图书供应商提供征订书目两种方式。但上述两种方式可能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比如供应商供货能力、沟通协调次数、采访时间等等。对此,应对各个文献类型采用相对应的采访途径,由此来获得采访信息。同时,根据文献资源支出费用制定出合理的计划,解决采访渠道单一问题,进而实现按量完成。第一,纸质图书采访渠道的目标是出版社、馆配商、教学院系等等。采访工作者应与各个机构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选择固定时间获得可征订图书信息,同时对图书出版发行情况加以注重。第二,报纸和纸质期刊采访渠道的目标是邮局、馆配商、教学院系等等。由于报纸和纸质期刊连续性较强,所以采访时间在每年年底才能确定好第二年的信息,对此,必须加强沟通。第三,不同方式获取纸质文献资源采访的渠道目标是馆配商、出版社、教学院校等等,由于呈缴、交换和捐赠具备多种特性,即分散性、临时性、不明确性等等,所以,采访工作者必须创建单独的账目,在各个时间段获得采访信息。第四,电子文献资源采访渠道的目标是教学院系、行业和网络数据商。相关采访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包括科研情况、校内教学情况、学科知识情况等等,进而明确数字化出版商的发行状况,在固定时间内与以上机构进行沟通,有效掌握相关平台的应用情况,比如数字化出版、专题数据库、电子图书等等。第五,应用采编一体化平台,改变传统采访的方式,同时联合相关机构并与其协作。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有效研发了采编一体化平台,不但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智能推荐,还能为其提供完善的选书方式。

(六)实现编目数据标准化。最近几年,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已形成固定模式,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时间、场地、物力和人力等等,当前最普遍的外包方式有四种,即编目数据全部字段外包、编目数据部分字段外包、图书异地物理加工和图书到馆物理加工等。图书馆馆藏编目数据决定着诸多内容的实施,比如图书馆自身的需求、采编工作的实际质量、怎样减少采编业务外包的风险、应用何种方式进行外包等等。加之大部分高职图书馆存在诸多不良情况,比如编目工作者进修学习的次数不多、相关工作者老化、工作者数量不多等等,而且在诸多工作方面并未创建有效的实施方案,包括结算、验收、编目和采访等等。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要想实现编目数据标准化,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外包方式。除此之外,编目工作十分枯燥,但是工作人员必须耗费较大的精力和耐心对待此工作,每天不但要核实诸多文献数据,还要录入相关文献信息,久而久之,工作人员极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情况,比如录入速度变慢、记忆力降低等等,在此情况下,如果加大编目数据工作量,工作人员会更加心力憔悴。在将编目数据外包之后,将原始编目数据转移到编目数据审校中,是当前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的重点内容,这样的方式不但便于后期的审核,还能及时对错误的数据进行整改。由此可见,高职图书馆必须创建出合理的实施细则,致使相关工作有法可依,同时采用多种方式,如传、帮、带,培养工作人员的能力。拟定合理时间为工作人员开展各项活动,比如进修、学习和业务交流等等,合理计划安排编目人员著录、审核编目数据的工作量和工作程序,同时提高对编目数据初次审校的重视程度,不定期核查编目数据的总体情况,由此减少编目数据规范化给编目人员带来的工作压力。

(七)加快采编部门软、硬件更新进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主要技术部门是采编部,且图书采编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必要保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用了自动化集成系统,促使采编工作发生了巨变,现已不断向着网络化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采购的范围和种类不断扩大,促使采购方式不断朝着电子采购方向发展,自联机合作编目方式的出现,不但提升了编目数据的质量,还实现了编目数据的资源共享。目前,采编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图书馆的整体形象,为保证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应完善采编部门软件和硬件系统,这样才能有效利用网络化快速完成图书采编业务。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应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集成系统,不但优化了采编程序,还加快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业务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进而提升工作效率,致使高职院校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四、结语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由于传统的采编工作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人员素质不高、编目未达到规范化、采编质量不佳等等,导致采编工作极为混乱。在当前局势下,图书馆采编工作应用网络技术,不但减少了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时间,还提升了工作效率。因此,图书馆必须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由此提升相关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采编工作目标。不仅如此,还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对馆藏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只有提升采编质量,图书馆才能顺畅运行,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猜你喜欢

编目文献图书
试析图书馆编目的边缘化与编目馆员的转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图书推荐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中文图书编目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