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及安全问题探究

2021-11-22平凉公路局崆峒公路段王二燕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8期
关键词:安全性单位档案管理

文/平凉公路局崆峒公路段 王二燕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有效确保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手段来实时为相关部门提供数字信息的管理模式,该模式对单位的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能实现服务最优化,对社会的发展有不可取代的价值。管理人员通过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全面认知和创新,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利用信息化优势提高档案管理效果,避免因故障等缘故造成文件丢失或泄露,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搜索速度快,精准度高。信息化档案管理以电子档案为主要管理模式,期间只需要通过搜索引擎即可完成对档案的精准调用和处理,因而其搜索速度极快,精准度极高。同时,在无纸化的办公模式下,既减少了对纸张的浪费,提高环保性能,也提升了档案的利用率,促进经济与环保和谐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也与日俱进,在市场导向的刺激之下,各行各业产生的数据如井喷式爆发,传统纸质保存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发展需求,而虚拟数据库、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完美契合了发展需求,为经济发展带来环保保障,促进两者协同发展。

(二)工作效率高,质量好。纸质档案的安全性极低,纸质材质不仅要防盗、防损毁,还要防虫蛀、防水、防潮等,因而保存不易,查询不易。信息化与档案管理有机融合之后,通过电子档案来完成对档案信息的管理,既安全又高效。且因互联网具有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等优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来调取档案,这样不仅方便快捷,且效率高、管理质量好,是新时代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传输共享更便利,失误偏差大大缩小。信息化档案管理在数据传输与共享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为各行各业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在远程调取方面,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以网络、通信等技术实现对资源的检索,并利用其完成有效空间转移。即使是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同省市甚至是不同国家,只要获取调取权限,就能消除空间、时间上的约束和限制,完成远程工作与服务。

(四)节省人力,优化资源配置。海量数据的持续增加扩大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往很多单位为了确保档案管理的时效性,不得不大量聘用专业人才,这样不仅浪费人力资源,也对单位资源配置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渗透,档案信息化管理之下,单位只需要聘用有信息化能力与素养的职工来完成相关作业即可,既提高了档案存储和管理质量,也节省了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为其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档案管理者出现的安全问题。1.安全意识淡薄,素质不达标。信息化管理是当前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对其管理与保存不仅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对提高工作质量也大有好处。然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未从根本上意识到确保档案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性,工作中缺乏严谨性、耐心、细心,对不安全因素了解不多,专业能力难以达到预期水准。因而,在实际操作中人为失误、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层出不穷,而这些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导致档案安全系数偏低。2.归类标准不统一,管理混乱。正常情况下,档案信息化管理都有非常明确的归类,方便管理人员操作和利用,但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因专业能力不高,对其管理并不重视,因此,归类混乱,归档不规范,对信息输入不严谨,随机安置。这些都极容易导致信息查询难度增加,甚至因为操作随意造成核心数据丢失,给相关单位发展带来负面影响。3.权限管理不明,保密性不强。人事档案属于隐私内容,其机密性极高,对单位对个人的发展都极为重要,个人或单位仅可在有需要或特定条件下才能查询、借用,并且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来操作。但部分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并未进行有效的权责设定和分类管理,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对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是极为不利的。

(二)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1.缺乏安全保障体系,系统安全性低。以往的纸质档案,所有操作都需要领导签字盖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档案的安全性。而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渗透融合,电子档案被随意拷贝的风险大增,特别是一些网络黑客利用远程操控对系统进行破坏,导致信息系统安全性大减,难以百分之百确保档案的安全与可靠性,无法为相关单位提供完整有效的档案服务。2.传输系统不合理,管理系统不完善。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传输与管理不注重,在整理期间随意处置、上传,导致很多内容与实际不符,难以为单位发展提供有效精准参考。另外,在档案移交过程中,管理人员未及时有效处理相关内容,对后续查找翻阅形成极大障碍。

(三)网络方面的安全问题。病毒侵扰是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中的一大难题,特别是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极强,一旦遭遇将有极大可能对档案产生难以弥补的破坏,导致相关单位损失惨重。不仅如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软件系统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等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单位必须要有完善的技术防范手段才可能避免这些不利情况发生。可以说,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问题一直存在,这主要是因为信息化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性,特别是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大涨,导致不良用心的人利用网络漏洞来攻击他人获取私利,严重扰乱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与发展。

三、解决档案信息化安全问题的策略

(一)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安全意识。单位想要更好地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解决安全问题,必须要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其对信息化管理优势的认知,使其在工作中以正确安全观念来进行作业。单位可以通过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培训、教育的方式来提升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化保密法规的了解,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并强化其安全管理理念,避免出现监守自盗的现象。另外,单位可以定期开展针对性培训、审查评估活动,通过竞赛、游戏等方式来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强化其运用信息化管理档案的能力,使其拥有面向未来信息化档案管理服务的意识,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二)完善保障体系,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1.积极落实解决策略,保障信息使用安全。单位要积极加强并落实档案安全管理体系,以适当的策略来完成对信息化档案管理程序和流程的优化提升,促进其科学性、规范性、标准性,使其不断升级完成蜕变,确保信息使用安全。同时,单位还要设置统一的归档标准、专职管理人员,实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确保档案分类得当、信息精准、系统完整。2.重视防病毒软件的安装,做好网络备份。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经常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以降低电脑病毒感染的几率。同时,还要不断更新软件、硬件设施,确保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有足够的支撑与后盾。另外,对重要数据做好网络、本地备份也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该方法能帮助单位在遗失数据时以最快速度恢复数据,减少单位压力,增强单位管理的安全性。3.权责明确,双重保障。完善的责任机制是有效激发档案信息化管理优势,解决其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责任到人,提高职工的权责意识,避免出现遇事推诿拖拉等现象,这样就能极大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三)以多样化技术手段防范,保证档案信息的可靠性。1.利用加密技术完成保护。加密是提升档案信息化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限制职工随意操作的有效手段。通过加密文件将信息转换为密文,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同时由指定人员来保管密匙,做好保密工作,既能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还能为单位提供完整服务。2.利用正确文件签署技术来提升效果。手写签名、证书签名都是体现信息文件真实性、可靠性的保障,利用这两种技术有效验证相关文件的合法性,对杜绝他人随意篡改文件有极大的帮助。另外,使用权限限制技术还能限制用户访问权限,防范无权限人士非法访问。3.完善监控技术,发挥防火墙作用。单位还需大力完善监控技术,将本地网络与外界网络隔离开来,禁止外网随意访问。另外,通过设置防火墙来保证信息不被入侵、盗取或篡改,增加信息管理的安全可靠性。单位还需加大对信息技术资金支持投入,以先进设备、技术等来完成对信息化技术的规范和安全保障。

四、结语

档案信息化是未来发展主流趋势之一,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安全,推进其管理实效性和可靠性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单位要抓住机遇,利用挑战,与时俱进,重视其安全问题,落实解决策略,以信息化与创新融合手段,构建新时代档案管理模式,发挥多种安全技术手段优势,推动档案信息化管理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安全性单位档案管理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实践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