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管理工作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促进途径分析

2021-11-22彭召元

就业与保障 2021年9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思政思想

文/彭召元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各项事业逐步走向纵深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标准也逐渐提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参与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大学是开展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主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尤其是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变,导致人们的思想品德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思维模式,对于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更好地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让思想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此,高校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1]。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管理模式还存在较多的传统教育模式。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更多的是理论性教学[2],根据教材方案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与生活的联系,导致大学生难以主动将思政教育学到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严重影响学生道德素养的成长;二是思政教育模式单一。在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缺乏实践课程的开展,导致高校教学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学生思政学习缺乏多元化,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三是思政教育的开展缺乏家校联动。大多数学校在大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时,严重缺乏和家长的沟通,不能及时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学生由于长时间的思想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甚至会危害大学生的生命健康[3];四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缺乏创新。思政教师在进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时,一部分教师缺乏对思政教育的重视,教学内容的开展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没有真正地投入精力。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分数,单纯以分数高低评判大学生素质,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更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多方面问题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思政教育无法达到理想状态,没有对大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发挥积极促进的作用,这些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4]。

二、深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弥补传统思政教育中的缺陷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重任[5]。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利用好每一份资源,从多角度、多途径、多方法出发,尽最大的努力去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体制机制。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的主要渠道,通过深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可以很好地弥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缺陷。

首先,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有关学生的个人活动和集体活动的开展,管理工作可以从心理辅导、班级建设、团学工作、奖助学金评选、征兵宣传等方面着手,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润物无声地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

其次,课程管理方面,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程设计和安排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模式,有效开展思政教学,还可以将每一节的课堂都联系起来,让思政课和专业课相互呼应,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针对性。

最后,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方面,可以搭建有效的信息平台,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部分大学生往往缺乏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学校管理工作者作为与学生接触的主要群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造成影响,通过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树立乐观向上的形象,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观,降低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和消极的社会氛围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也可以引进社会资源,利用实习实践环节,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最大程度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学生管理工作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促进途径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思政教育作为树立大学生良好素质品德的专业课程,应在高校学生管理方面起到辅助作用,通过培养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及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开展,使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能实现齐头并进的局面。

(一)改变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

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以及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想要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转变理念是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的前提[6]。无论是教书育人的教师还是从事学校管理的领导,都要重视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学生关怀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力度,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思想需求。满足需求不仅要在教学质量上提高,更要加强对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尊重学生在管理工作开展当中的主体地位,让管理工作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只有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让思政教育涉及的每一个成员了解到自己的责任,从而发自内心地投入进去,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思政教育。

(二)改革管理制度

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前提。对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而言,面临着种类繁多的工作,尤其是当前的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很难让大学生主动投入其中,并且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频繁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7],严重制约着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改革学生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要以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原则建立学生管理制度。在构建管理制度的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管理过程中,从而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通过改革管理工作制度,引导学生体会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个人素养。

(三)加强校园活动的开展

传统的校园活动更多的是大学生才艺表演,缺乏思政教育的体现。想要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高校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通过在学校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构建学校特色的校园活动,从而营造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加强思政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例如,通过中国梦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培养爱国情操和爱国情感。与此同时,增加思想政治讲座、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思想政治的锻炼。

(四)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随着互联网深入人们日常生活,大学生无疑成了使用互联网的主体。高校通过构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更好地推动思政教育的开展,加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具体的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可以通过日常的通信软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如微博和微信是大学生日常交流使用的工具,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从而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进行思政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及时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和借鉴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出现思想问题,也可以和学校的思政教师或心理教师进行沟通,从而得到及时解决。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在实习实践环节还可以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功效,从而大幅度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