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卓越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2021-11-22胡蓉

就业与保障 2021年9期
关键词:卓越国际化校企

文/胡蓉

一、国际化卓越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顾名思义即是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比较典型的育人模式[1],它能够为相关专业的企业及行业有效培养出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强、设备操作上手能力快的职业技术人才。

国际化卓越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就是高职院校联合外资企业或跨国公司,双方共同合作,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良好外语应用能力及专业素质,能够顺利开展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国际化卓越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育人主体具有双元性。在国际化卓越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具有两个育人主体:其一为各个地区的地方性高等职业院校;其二为当地的外资企业或跨国公司。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与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高等教育。高等职业院校是其最主要的育人主体,肩负着最为重要的人才培养使命[2]。此外,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作为培养国际化卓越人才的另一个主体,也承担着尤为重要的育人责任。它们二者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必须要取得良好的配合,并进行有效沟通,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需要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校企双方应该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的制定,承担起组织教学和实践培训的任务,并对学生的技能与专业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与考核。2.育人环境具有双重性。在国际化卓越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具有两种育人环境:一种是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课堂;另一种是外资企业或跨国公司现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能够充分而系统地学习普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理论,进而提升自身的基本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为后续的技能学习与实际工作打下坚固而扎实的文化理论基础。学生在企业现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长时间的观摩学习、顶岗实习与实训操作,将能够更为直接地检验自身技能与实力,从而收获他们在校内课堂里难以得到的体验和经历。学生由于在受教育期间已经接受过了充分的学习与锻炼,他们在毕业以后将更加容易适应并且融入到企业现实的工作环境与日常事务之中去。3.育人师资具有双面性。育人师资具有双面性,指的是在国际化卓越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必须具备一支理论功底十分扎实,实践经验颇为丰富的国际化复合型师资队伍,校企双方必须注重国际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打造。国际化卓越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国际化的师资,只有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良好外语应用能力及专业素质,能够顺利开展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国际化卓越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典型模式

(一)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指将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进而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的职业素养以及较强的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应该注重对学生工作及学习的时间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协调与安排,使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获得较为深刻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规范标准的操作技术技能及相关的工作经验。此外,工学结合这种培养模式还可以保证学生及时将校内学习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践技能。同时,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解决工作场景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装备制造业国际化卓越人才的培养,学校首先需要寻找能够进行长期合作的外资企业或跨国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使双方在利益与需求方面达成共识,然后签订合作协议,进而形成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伙伴关系。

(二)“订单式”培养模式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订单式”培养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订单式”培养,有利于校企双方建立起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能够有效实现生产、教学、科研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联系紧密,且分工明确:由高职院校提供主要的教学场地、教师和生源,企业则需要提供实训基地、一部分师资及用人需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校企双方供需对口,对人、财、物等资源的利用率极高,因此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问题、技术应用性问题及就业问题,直接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三、高职院校国际化卓越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由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所需获得的基本知识与能力目标与专业知识与技能目标。其中,专业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目标及专业操作技能目标。除此之外,其还强调学生应达到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水平。

(二)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

由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参与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学校与企业应该根据国际化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它们各自所拥有的资源情况来共同建设课程教学资源,高职院校仍然需要承担主要的课程研发工作,企业必须对课程研发工作予以充分的支持。比如,由企业向学校提供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及用人要求,学校据此来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案。另外,学校还应该主持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让企业参与其中,使得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内容能够根据行业及企业需求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更新。

(三)打造优秀的实践教学平台

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打造装配制造业国际化人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主要由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两部分组成。学校实验教学中心有两种用途:其一,它是学生的校内实训场所,主要供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践训练;其二,依托该中心先进的实验设备,学校可以承接来自企业的试验和检测工作,由此获得一定经济效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则主要设置在企业的工厂中,企业会专门为学生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训教师,管理和指导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

(四)共同参与技能水平考核评价

对学生是否已达到了国际化卓越人才的标准必须由校企双方共同评价和确认,因此校企双方均应该自觉承担起对学生的技能考核工作。整个评价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国际化装配制造业卓越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进行考量,判断该学生是否已达到装配制造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即具备国际化视野、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及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评价主体应该由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等人担任;评价内容由基础知识与技能(包括外语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合作意识与学习态度等要素组成;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评价策略个性化与标准化并存。

(五)选派学生赴境外实习

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到境外参加实习是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国际化卓越人才重要方式之一。为培养国际化卓越人才,高职院校可以与境内跨国公司或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然后派遣学生前往境外合作企业实习和就业,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前往发达国家或地区参加实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氛围,体验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开阔视野和思维,而且可以丰富工作经历,积累工作经验,并推动中西文化和专业知识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文化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国际交往能力以及多元文化适应能力均能得到显著提升。

(六)发展境外师资培训

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需要依靠国际化的师资培训作为保障,高职院校只有尽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才有能力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良好专业素养及高超技能水平的国际化人才。高职院校可以引进一批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的硕士或博士担任专业课教师,也可以通过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赴境外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方式来打造本校国际化卓越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例如,在高职院校与外资企业或跨国公司进行合作时,高职院校可以选拔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参加企业基金会的培训项目赴境外参加培训和学习。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国外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和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国外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体验新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且还能够开阔自身的国际化视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推动整个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进程。

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企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因此其有责任承担起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帮助高职院校教师提升实践能力。企业应该欢迎和接纳在校青年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提升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丰富其实践经验。另外,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还拥有许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所以高职院校也可以努力吸纳这些人才资源,使他们进入“双师型”教师队伍之中。

四、结语

文章分析高职院校国际化卓越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在研究高职院校国际化卓越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典型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国际化卓越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使得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内容能够根据行业及企业需求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更新,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推动整个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卓越国际化校企
聚焦港口国际化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