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境与改变:传统武术的舆论危机与尊崇重塑

2021-11-22杨佳宇

武术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技击传统武术竞技

杨佳宇

吉首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吉首 410600

1 传统武术深陷舆论危机的原因

1.1 网传的“大师”能否代表传统武术

“形意混元太极”掌门人马保国网传他出生于武术世家,成年后,先后遇到中国一流传统功夫大师——尚济、郭升海、王长海老前辈,深得教诲,成为入室弟子。2013年夏,与其众弟子,共同创立了浑元形意太极门。但其打着浑元形意太极掌门人的称号,其号称打这个擂台是扬言要为传统武术正名。但是,马保国既没拿过武术比赛的金奖也没参加过高水平武术竞赛,而形意拳集大成者郭云深、神枪李书文、太极宗师杨露禅等老一辈的武术家哪一个不是靠技击取胜而扬名天下的。[1]所以,这种网传“大师”并不能真正代表传统武术。

1.2 传统武术“战斗魂”渐渐丢失

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打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2]所以,中国传统武术在古代确实具有实战性,但是随着近代武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法律法规的拘束,这一性质已经渐渐失传或者说已经消失。所以这些人既无实战经历和实战练习方法也无防守方法。他们没有或不懂现代搏击的基础概念和应用经验。在遇到现代搏击时,完全没有还手之力。虽然现在很多传统武术门派还传承着老的习武方式,但已经不能动不动就去“讨教”和“拜访”了,更没有机会上阵杀敌,真正意义上的实战机会几乎是零。再说,武术本来作为克敌制胜的技击术,根本不会讲究什么规则,攻击讲究效果,竞技武术不让攻击的部位正是传统武术的特殊关注的地方,如踢裆、插眼睛,反关节,这是技巧,打后脑、掐咽喉,是重点攻击手法,这样的技术,危险性极高,不适合表演和对练。加之我国对于武术政策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后期,武术发展的重心开始由攻防技击向表演化与健身休闲转变。导致传统武术的对抗运动被禁止,武术套路虽可以开展,但其发展的重点已然走向表演与健身。[3]20世纪70年代,又因武术在艺术表现上与现代竞技体操、艺术体操等表演型项目比较接近,所以武术把重心放在其艺术表现上。[3]总之,传统武术“战斗魂”的丧失既与我国武术发展政策有关,也与传统武术本身为迎合社会发展有关。

1.3 “唯流量时代”舆论引导的片面性

网络媒体采用此类噱头,将几场普通比赛扭曲成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孰高孰低的较量,为的是满足大众的猎奇心。为博取点击率,网络媒体与商业刻意片面地赋予比赛某种含义。国内欺世盗名的“大师”不在少数,正是由于这些人占据流量,加之资本炒作,媒体大肆报道冠以大师身份,将根本不能代表传统武术的某些人与传统武术混为一谈。传统武术是中华文化的浓缩,但在网络上网民们可以畅所欲言,容易导致跟风,其中不乏有理性看待的但也存在盲目、偏激的网民发表出自己的观点,在对传统武术的舆论探讨中如何能够理性看待不偏激?这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武术发展正处于“矛盾凸显期”与“黄金发展期”并存的时期,[4]“唯流量时代”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传播媒介,传统武术必然会蓬勃发展。

2 对传统武术的尊崇与现今武术发展之冲突

2.1 传统武术尊崇的淡化

武术尊崇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具有深刻的教育学依据,古往今来武术的天人伦理深受一代又一代国人尊崇。[5]在特殊时期,近乎所有的武术器械被收缴或损毁。[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武术现代化发展多元转变,武术本身固有的技击属性逐步向健身属性过度,武术在人们心里也从飞檐走壁、战无不胜演变为带有健身、休闲、观赏性的一种锻炼手段。真正的传统技击术并不具有观赏性,出手见高低,拳打两不知。如今传统武术自身定位就已经偏离了“技击”脱离了实战,导致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各路“高手”向传统武术发起挑战。当传统武术接二连三败北后,人们对传统武术的尊崇逐渐淡化,随之武术只是花架子的言论愈传愈广。如何为之正名,还得回归武术源头“技击”之道。

2.2 传统武术文化空心化

传统武术的留存不是为了与现代搏击一较高低,而是为中华文化丰富添彩。自20世纪30年代“土洋体育之争”以来,东西方文化不断碰击,对中国武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了在体育化过程中,以门派拳种为传承形式的武术被分解成若干体育项目,导致在技术上,与现代体育的要求有所差异;在文化上,又失去了传统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7]现在具有中国文化瑰宝之称的传统武术在许多国外人眼中依旧笼罩着神秘的面纱,甚至不远万里来中国拜师学艺。相反,国人对我们传承千年的武术感到索然无味,以至于国外例如跆拳道等技击术在我国盛行于世。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练习跆拳道,而武术练习的孩子却相对较少呢?在体育科学化进程中,为了与世界接轨而过多迎合西方竞技体育文化,过分强调规则与输赢。殊不知我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 强调“中庸”之道, 这不恰恰是国人理想人格的塑造,毕竟传统武术深深扎根于国人心中被传承了上千年,且担负着民族精神传承的角色。过多的迎合只不过是对传统文化的迷失与不自信,这种式微与退变难免让多少无奈藏心中,多少惆怅化无言。

2.3 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两相博弈

古之侠义者,莫过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亦或是保家卫国、上阵杀敌。但传统武术的搏杀技艺在法制化社会里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向现代竞技体育的转变是武术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搏杀术发展到搏击是现代武术发展的唯一路径。[8]随着传统武术搏杀技艺的日渐丧失,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孰强孰弱的争论声也越来越强,导致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展开了一场另类的博弈。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虽同属中国武术,但现代竞技武术俨然已自成体系并遵循着自己的特征和原则,导致传统武术认为现代竞技武术无法体现中国武术的鲜明特色,而现代竞技武术认为传统武术过于迂腐,摒弃技击性成了花拳绣腿的养生功,但传统武术修身养性内在又是竞技武术所比不上的。总而言之,武术如今“博弈”的现状,是传统农耕社会走向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对武术赋予不同的时代定位,从而决定着武术自身命运和未来走向。[9]现如今,协调传统与现代武术发展上的博弈,而不争高低,使其和谐发展,共同促进中华武术繁荣,并走向世界是重中之重。

3 继往开来,尊崇重塑的构思

3.1 技击之道的回归

中华武术的核心特征是技击之道,传统武术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技以载道的文化体。[10]中华武术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而丢弃,只能在适应社会的大框架下让其回归,回归的不是武术杀人技,回归的只是武术最本质的特征。面对当今传统武术“去技击化”的现实,我们能够做的只有将技击术重拾起来,既抓住其修身养性的一方面又要抓住朝向极致对抗的一方面。传统武术的技击因具有取人性命、致人伤害的残酷性,所以应该设计一套符合传统武术自身的规则体系,制定符合传统武术自身的竞赛规则。这样才能更好的在法律、道德约束下不断发展与完善,这样既具备观赏性又具有实战性,才会从根源上改善人们传统武术根本不能打的看法。传统武术技击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回归的,这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去为之钻研,从武术门派、流传典籍中探寻这种没落的技击之道。传统武术虽神话不再,但是技击之术的回归相信可以让大众重新树立起对传统武术的信任与尊崇。

3.2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强化舆论预警与监督

现阶段,网络为传统武术正名与挑战的新闻层出不穷,导致了网络舆论环境的混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把关人对此类事件审核的缺失,他们只管有利可图且唯利是图。体育舆论作为社会控制的基本手段之一,对体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产生深远影响。[11]在诸如此类的事件发生之后,媒体不应该火上浇油,而要客观地报道事件发展的本质,正确引导舆论风向,流量时代一知半解的网民情绪容易被带偏,正确引导才是关键。市有市道,法有法则,媒体报道不可混乱无章,要从根本上向公众正确地报道这件事,媒体所想应是如何让公众更好去了解传统武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底蕴,从而接受传统武术,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自媒体报道应该“严进严出”,行政部门对于媒体资质采应取较严审核态势,自媒体管理后台和运营商对于文章发表应采取严出态势。不乏有网络媒体与商业沆瀣致使体育舆论负面化,直接导致大众对于武术的尊崇越发丧失。对于此类应坚决打击与取缔,寄望于不义之财,到头只会是黄粱一梦。

3.3 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文化共生

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殊途同源,现在的竞技武术开展了套路、散打、推手等项目,更贴切于现阶段的文化发展,并且竞技武术已经规则化、独立化、世界化。但竞技武术归根结底是传统武术的分支,当竞技武术离开传统武术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2]中国武术承载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及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的核心历史使命。[13]早在1956年毛主席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新时代传统武术的文化涅槃,就在当下。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在文化认同上合则两利,分则两败。不是一味的去对比与碰撞,应扎根于传统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创新,汲取丰富的文化素材融入现代竞技武术,最终都是为了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当下传统武术的文化共生离不开习武者和大众的普遍关注,但是更离不开武术官方机构的正确决策与方针的制定,以及能否研究出一套落实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总之,现阶段武术文化的共生本身就是为传统武术文化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要求。

4 结语

中国人对武术的尊崇,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浓缩。现阶段中国武术发展的当务之急,不应该把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孰强孰弱推至舆论漩涡之中,而是将大众心中“不能打”的巨大质疑扭转过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4]对待传统武术不应该去“技击”化,而是将策略重心移向对没落技击术的发掘和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如何更好发展的问题上来,这样传统武术才能与时俱进,眺望远方。

猜你喜欢

技击传统武术竞技
传统武术怎么了?
竞技精神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花与竞技少女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竞技体育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