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红色旅游开发现状与宣传路径分析

2021-11-22金秋雨

当代旅游 2021年20期
关键词:抗联红色旅游哈尔滨

金秋雨 王 崑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引言

近代以来,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以及未来方向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今历史背景下,想要唤醒大众的红色精神,如何找到一个适合的途径宣传并继承红色文化,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1]。红色旅游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出现并因大众旅游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纪念性和教育性的旅游方式,对红色文化的传播有无比重要的作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抗联精神”闻名,作为中国较早开展无产阶级革命的城市之一,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还未得到广泛与深入的开发。若在景区质量与宣传策略上进一步完善,哈尔滨的红色旅游必然凭借先天优势与后天努力,以自己的特色独树一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本文以哈尔滨为依托,立足中国革命在哈尔滨的深厚发展史,通过探访红色旅游景区并学习调研,以各种新型传播形式分析红色旅游景区提质方法与宣传策略,将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与周边独具特色的生态、冰雪、欧陆、黑土文化相结合[2],注重景区自身管理建设与新媒体手段的融合,扩大哈尔滨红色景区影响力,弘扬东北抗联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哈尔滨红色抗联精神进行继承和发扬,进而唤醒大众血液里的抗联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提出可行方法。

一 哈尔滨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据统计(根据哈尔滨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哈尔滨一共有119个红色旅游资源[3]。这些红色旅游景区均承载着悠久的抗联历史,红色资源丰富,部分景区还为人所熟知,但其在宣传方式、与其他资源融合程度、运营形式上略有些不足,并未真正利用成为有针对性的旅游项目[4],对大部分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吸引力并不高。

二 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调查分析

(一)SWOT分析

优势分析:历史文化深厚,红色资源充足。哈尔滨以悠久的红色历史闻名,解放战争以来,在东北数十个城市中,它是最先开始的,传承了先烈的红色血液与抗联精神。其丰富的红色资源也是由于深厚悠久的红色抗联历史发展所得的。调查显示,哈尔滨拥有9类不同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有119处,市区就占了8类,抗联遗址有41处,东北烈士纪念馆、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等均突出了哈尔滨独特的红色抗联文化特色[5],哈尔滨红色旅游的前进道路上有了坚固的基石。

旅游资源多样且特色鲜明。哈尔滨本身拥有极具代表性的黑土地,肥沃的土壤养育了东北人民,浓厚而悠久的黑土文化进而诞生。而由于其高纬度,哈尔滨气温较低且冬长夏短,冬季寒冷的气候也营造出了绝美的冰雪景观,典型的冰雪文化与景色诞生了著名的“冰雪大世界”,是每年游客量的主要来源。加之近几年哈市越发注重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6月哈尔滨市的植被生态质量突破了20年来的最优成绩,绿色生态持续良好发展;2021年1月,哈尔滨阿勒锦岛国家湿地公园通过试点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6]。由此可知,若将哈尔滨充足的红色旅游资源融合生态、冰雪、黑土等特色,达到资源上的互补与协调,必定会吸引大量游客。

劣势分析:景区缺乏针对性的红色旅游项目、合理有效的保护与管理、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及全面的基础设施条件。虽然哈尔滨历史沉淀深厚,但大部分开放的景区并未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大多处于穷乡僻壤,经济与设施相对不够发达,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基本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对景区的建设与红色旅游的发展极其不利[7]。

机遇分析:2004年10月10日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纪念日、2005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年,我国红色旅游工程正式启动。哈尔滨市的东北烈士纪念馆等诸多红色旅游景区都出现在了我国重点发展的红色旅游景点名单之中。2004年后,有关红色文化及旅游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篇章都对红色旅游的景区建设、文化建设、产品策划、宣传方式等方面有新颖的想法与观念,一些对红色旅游景区发展有益的策略,为红色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春天[8]。2020年12月30日,哈尔滨市入选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哈尔滨的文化、旅游及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进一步的提升。如今,APP及小程序成为网络预定旅游景区门票的主要渠道,2021至2023这三年倘若将冰雪、森林、湿地、边境、自驾、乡村、康养旅游等方面为特色融合发展,并进一步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实现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全覆盖,那将是黑龙江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关键期。

挑战分析:省内来说,东三省中除了黑龙江,另外两省也拥有悠久抗战历史,红色旅游资源及知名度并不亚于黑龙江,故而相较而言,哈尔滨的红色旅游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从全国来看,陕西、江西、贵州等地的红色旅游发展得风生水起,相比之下,哈尔滨的红色旅游事业道阻且长[9]。

(二)市场分析

在国外市场中,俄罗斯人口众多,又十分接近我国黑龙江省,能够吸引一大批游客;而东部的韩国、日本等也在我国的主要客源市场之内。大部分游客早就游览过一般的、俗套的景区,对哈尔滨的红色旅游景区来说,更需要突破自身局限,借助市场和资源优势,开辟新型旅游资源,发挥红色旅游景区的创新性,传承抗联精神。

(三)对外宣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 官网传播信息力度薄弱

实验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哈尔滨的红色旅游景区了解程度较低,大多人的日常信息是从互联网上获取的,哈尔滨市只有小部分红色旅游景区有自己的官网,且有一部分景区网站存在页面简陋、功能不完善、网站内信息老旧、未及时更新等问题。

2 新媒体技术传播匮乏

与哈尔滨市红色旅游相关的报道、短视频、广告作品等屈指可数,部分微信官方账号也由于管理不足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

3 宣传意识不强

在鼓励哈尔滨红色旅游开展期间,政府提供了许多政策与资金支持,起了绝大部分的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部分旅游机构的惰性,自主宣传意识大大削弱,对有效沟通哈尔滨红色旅游产生了比较多的负面问题。

4 宣传方式不够多样化与系统性

虽然哈尔滨市进行了很多改进,广泛举办各类传播活动,但在红色旅游的传播方面仍有比较大的缺陷,首先是缺乏具有特点的红色宣传活动,无法让红色抗联文化积极有效地达到宣传效果;其次是推广和宣传有些粗糙,且内容过于单一,容易造成游客视觉和精神上的空乏感;哈尔滨红色旅游的宣传方式也稍显落后,资源信息过时,有关的图书文献数量很少。因此,尽管在充足且多样的资源背景下,哈尔滨市的红色旅游景区也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知名度[10]。

三 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加强宣传的策略

在了解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的现状与运营宣传策略上的优势与不足后,经过深入的分析,提出以下规划建议,为切实推动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优化宣传策略提出合理办法。

(一)打造特色东北抗联形象并加强多元融合

哈尔滨是抗联文化与精神的代表,其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应该从树立良好的抗联形象出发,以此为基础注重红色资源与多元文化相辅相成,将东北的抗联文化融合生态、冰雪、黑土、欧陆等经典特色,带动城乡旅游与国内外客源市场,对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的提质与宣传有极大益处。同时,为使哈尔滨的东北抗联形象独具色彩与印象,可适时利用富有抗联精神形象的文创产品,不仅能为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的魅力加分,更能一定程度地带动当地经济。

(二)加强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与抗联文化多样宣传,创新传播方式

丰富宣传手段:制作高质量的旅游宣传广告、宣传片;拍摄宣传哈尔滨红色旅游抗联文化的短视频或微电影,在视频处理方式上紧跟时代潮流,提高宣传热度;创作出版相关书籍,并与热门旅游杂志或摄影杂志合作,将哈尔滨最新红色旅游资讯及精美摄影作品进行展示宣传;定期线上线下分发推荐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宣传海报或宣传册,获得大众知名度,该方法本次已进行过试验,颇有成效,凸显出哈尔滨红色文化的地域性与独特性,以创新与特色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全方位宣传

各红色旅游景区设立官网并实时更新景区资讯,网站版面布置美观、整洁,让用户能及时获得景区准确信息;将短视频、微电影等作品投放至各大网络平台并完善包装,吸引游客兴趣;创立各红色旅游景区公众号平台或APP,使游客获取所需信息、了解优惠活动,并在游览过程中通过该媒介获取人工智能导航及语音讲解服务,还可设置3D虚拟旅游技术,实现足不出户游览红色旅游景区,更是能在疫情期间给旅游爱好者提供便捷服务,提高旅游体验感;设立反馈机制,游客在游览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之后可对整个旅游的体验与感受进行反馈并提出建议,景区再根据建议进行下一步的完善,第一次来旅行的游客也可在出行之前针对大众的评价进行准确的筛选甄别,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区,也为同行业旅游部门增加竞争力。

四 结语

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关系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更与哈尔滨历史文化与抗联精神传承息息相关,本文对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与现状进行全方位各角度的分析与研究后,针对当前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得出提高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质量、有效宣传的对策与建议,只有顺应时代潮流,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不断完善和健全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设施与服务建设,以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哈尔滨红色旅游景区,才能科学、有效地提高景区质量,使民众了解进而重视红色旅游,为哈尔滨的旅游业增光添彩,提升哈尔滨城市文化软实力,唤醒广大民众血液里的红色基因,传播抗联历史文化,传承抗联精神。

猜你喜欢

抗联红色旅游哈尔滨
中国·哈尔滨第38届国际冰雪节暨第23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东北抗联精神赓续传承的价值意蕴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静听花开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刘派
哈尔滨冰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