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审计研究

2021-11-22蔡念东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分析模型事项审计工作

蔡念东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18)

1 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意义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探索基于数字化环境的审计监督模式,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审计工作研究的重大课题。

1.1 创新开展数字化审计的必要性

1.1.1 数字化审计是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基于数据的相关技术、系统、应用形式也在快速发展,内部审计职能早已超越了传统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范畴,逐步转向全面风险管理审计。管理体制的变化以及业务数据量的成倍增加促使数字化审计工作的开展成为当务之急。

1.1.2 数字化审计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推进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等有关部门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近年来,国家审计署积极加大对行业数据的综合利用力度,创新电子审计技术,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指导审计实践工作,对于内部审计向数字化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1.1.3 数字化审计是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防范经营风险的必由之路

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下,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审计资源配置也逐步呈现集约化趋势,“上审下”力度不断加大,“抽样审计”也逐渐被“全量审计”替代。

1.2 数字化审计的典型特征

1.2.1 审计查证的即时性

在数字化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可以从收集审计证据、审计资料检索等一些简单机械的事务中脱离出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问题风险的评估、控制与执行上。同时,即时性可以保证审计人员及时便捷地获取并共享审计线索、证据。审计结果可以在第一时间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1.2.2 审计过程的持续性

传统审计多采用阶段性或者周期性审计等事后审计模式,难以为管理层提供及时、有效的审计信息。在数字化环境下,审计方式从阶段性审计转变为持续性审计,审计执行时间也由事后转向事中和事前。通过采用在线(非现场)审计,审计目标从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转到企业经营过程的审计上,由“结果审计”向“过程审计”转变[1]。

1.2.3 审计监控的预警性

在风险评估方面,内部审计数字化系统能够在后台对审计对象的财务、业务数据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对风险进行实时、准确的定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大数据系统覆盖了经营、财务甚至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决策过程,有利于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利用风险预警功能还可以对指标持续监控,发现异常的时间节点或者企业个体,确保风险可控。

2 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审计分析模型的构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1 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审计总体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审计体系总体目标是通过开展数字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研究,固化数字化审计标准流程,以风险为导向构建审计问题事项清单,以流程为主线建立数字化审计分析模型,以成果为目标完善数字化审计作业程序,以机制为准绳助推审计分析模型广泛应用。

2.2 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审计分析模型架构

从整体审计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审计就是“事项确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逻辑判断—初步成果”的过程,其内容涵盖了审计事项、审计内容、风险点、数字化监测指标、数字化逻辑模型、指标获取方法等方面[2],其具体流程可以归纳为以下3 个方面。

2.2.1 以风险为导向,构建审计问题事项清单

人力资源审计问题事项清单的建立是人力资源内部审计数字实务化开展的根基,一般可分为审计事项(审计涉及的具体业务事项)、审计内容(问题事项的类型)、风险点(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

(1)审计事项分类库。根据业务处理逻辑、数据钩稽关系、对风险点业务的认知以及积累的审计经验,建立起的审计问题事项清单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责定位及履行、人力资源重要决策、机构设置管理、岗位编制管理、定员管理、干部管理、劳动用工计划管理、员工入口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内部员工调配、劳务派遣用工管理、业务外包管理、工资计划管理、工资支付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福利保障管理以及教育培训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审计事项数据分析模型。

(2)审计事项风险等级。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损害性、指导性4 个维度综合评定风险点的风险等级。可能性是指问题在企业内部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问题可能存在的覆盖面大小。严重性是指根据问题性质,反映的是问题一旦发生,对企业形象、经营管理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程度。损害性是指问题发生导致的企业资金、资产安全等方面的损失程度。指导性是指对开展数字化审计在线监测工作的远期指导价值。风险等级由低到高依次评定为Ⅰ、Ⅱ、Ⅲ等。

2.2.2 以流程为主线,建立数字化审计分析模型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数字化分析模型是数字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区别于传统审计的重要特征。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关键环节,将审计风险点细分为监测指标、数据采集范围、审计步骤及方法、内容和重点,整理、归类形成审计分项操作流程标准,以建立逻辑化、数字化、经验化的审计数据分析模型,实现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审计分析,并输出初步成果[3]。模型具体功能可分为以下几项。

(1)数字化审计监测指标与规则。数字化监测指标是指远程数字化审计开展过程中,在相关信息系统中需监测的相关指标;数字化审计监测规则是指远程数字化审计开展过程中易发现问题和疑点的内容,具体包括信息系统中监测的相关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达到或突破何种状态时需提示预警。通过监测指标及监测规则的设定,实时预警问题风险。

(2)线上审计技巧及步骤。具体是指数字化环境下审计查证风险点的操作方法和实现路径,以及适用的信息系统和审计查证功能点,可作为审计人员线上作业分析审计问题的工作指引。

(3)初步成果输出。输出成果指的是根据线上审计直接输出的结果,可分为“资料清单、疑点清单、问题清单”3 类。资料清单:输出结果可作为审计查证的基础资料。疑点清单:输出结果可列为审计疑点的内容,作为审计进一步查证的资料。问题清单:输出结果可直接定性为问题的清单内容。

2.2.3 以成果为目标,完善数字化审计作业程序

为提升审计成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审计模型初步输出的成果仍需要进一步延伸、取证并核实。线上发现数据异常变动时,要线下获取证据,将线上数据和线下实际相结合,对审计结果予以证实或排除[4]。

(1)线下审计技巧与步骤。具体是指制订详细、具体、易操作线下实施审计的具体查证方法,或与线上审计相结合的具体步骤,彼此互相作证。

(2)适用管理岗位及制度。适用制度是指风险点所对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根据法规制度的时效性和适用性原则,明确具体法规制度的文号及条款。管理职责是指风险点事项形成和整改归属的主体,具体到责任部门、职责岗位。

2.3 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审计配套措施

为确保数字化审计工作的持续性和适用性,要阶段性总结、提炼数字化审计工作成果,进一步强化以数字化审计理念指导实践工作,可以建立3 项保障机制,推动数字化审计分析模型的深化应用。一是持续完善机制。对审计成果定期开展总结提炼,形成重点问题的持续数字化审计模型,实现滚动修编和构建机制。二是应用考核机制。在审计项目中,实践数字化审前调查,现场确认反馈,对审计分析模型内容进行逐项复核测试,事后评价考核的工作模式。三是成果共享机制。加强与监督部门及业务部门的沟通协作,以系统数据互享、业务信息互通、审计监控互动、成果落实互用的“四互”格局,践行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审计价值理念。

3 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审计主要成效

数字化审计的特性有助于创新实时监督模式,将审计关口前移。通过数字化审计可以在审计组进点前梳理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有助于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工作效率。数字化审计相较于常规审计,能够大幅度提高审计抽取的样本量,有效拓展审计范围,使审计评价更加公正、准确。数字化审计分析模型输出成果有助于建立统一、标准、多维度的审计问题分类标准库,实现对审计问题的精细化归集,按问题属性、问题单位、问题行业、问题金额、屡查屡犯、高频多发等多维度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管理的出血点、敏感点、顽疾点,实时掌控问题发展的动向,促进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全面整改。

4 结语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在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中应积极探索应用数字化审计模式,顺应企业数字化发展进程,落实审计全覆盖工作要求,有效拓展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内部审计质效的提升,保证人力资源核算与管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公允性。

猜你喜欢

分析模型事项审计工作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全启发式语言分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