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民族体育舞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21-11-22张晶杰赵建强

武术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翼城小学校花鼓

张晶杰 赵建强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对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支持空前绝后,国家先后颁布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与《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787号建议的答复》,明确规定:“强化体育锻炼,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1],以及“鼓励各地各校,依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开发具备地域与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及形式。”[2]全面开启了我国对于体育校本课程的探索,而后各省市自治区也在逐步探索适合本地区教育的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加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了:“要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3]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也指出:“要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并将其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4]在此背景下,山西省翼城县积极响应号召,当地教育局、文化馆给予大力支持,将中国传统民族体育舞蹈“翼城花鼓”融入小学校本课程,得以蓬勃发展。传统民族体育舞蹈“翼城花鼓”流传于山西晋南地区,是翼城当地积淀起来的特色体育项目,其所蕴含的特色地域文化是学校开展特色体育课程不可或缺的水分和养料。翼城花鼓小学校本课程依托翼城当地文化、学校教学条件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进行开发,通过对翼城花鼓小学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教学策略与教学条件进行分析,构建较为完善的翼城花鼓小学校本课程教育体系,至今发展良好,为我国传统民族体育舞蹈的校本课程开发作出了实践探索。通过深入剖析我国传统民族体育舞蹈“翼城花鼓”融入小学校本课程的发展历程,找出其成功的因素并以此镜鉴反思,为中国传统民族体育舞蹈的校本课程开发提出可行性建议。

2 传统民族体育舞蹈的校本课程开发根基——以“翼城花鼓”为例

2.1 “翼城花鼓”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

校本课程以学校为主体,其开发实施的课程由学校自己确定,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辅相成。[5]翼城花鼓的小学校本课程,是在翼城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结合翼城当地民俗文化特色以及翼城花鼓愉悦身心的发展价值,由翼城县教育局面向各个小学进行开发的。吴刚平曾说,“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在坚守自身教育哲学思想的前提下,为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符合学校条件及其具体特点的课程开发策略。”[6]这表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标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学校教学条件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进行较为系统的开发。

2.1.1 课程资源

翼城花鼓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是结合国家政策以及拥有翼城当地教育局、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顺应时局形势所驱。自山西翼城花鼓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7]国务院又颁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4]翼城花鼓是我国晋南地区所特有的,其基于山西翼城当地的风土人情、物质文化应运而生,自古以来便与当地的节庆相关,是百姓在参与社火的过程中共同感觉需要的东西,由于其独具特色,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至此,对翼城花鼓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势在必行,是政府推动、人民所需。

2.1.2 课程价值

翼城花鼓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素质培养、学校体育文化特色建设和民族文化传承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通过学习翼城花鼓课程,使小学生得以了解翼城花鼓风格形成的文化历史缘由,激发其对翼城花鼓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熟悉本民族文化为起点,逐渐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二是建设具有特色的学校体育文化。传统民族体育舞蹈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也是学校体育文化特色生成的过程,[8]翼城花鼓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校形成翼城特色;三是促进翼城花鼓的传承创新。翼城花鼓的小学校本课程,需要多方学习并切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设置教学内容,这有助于推动翼城花鼓的传承创新。

2.1.3 课程特色

翼城花鼓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体育舞蹈,随着历史的发展世代相传,其目标是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具有技艺鲜明的民族特色。学习翼城花鼓可以达到强壮身心、增强体魄的效果。就系鼓而言,习练者全身上至头部、胸部、腰部、下至腿部等各个部位都要系鼓,打鼓时必须牵动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运动、甚至还要加上面部的表情配合,才能将全部鼓面敲响。[9]因而翼城花鼓的小学校本课程,可以使小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运用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使之得到良好的锻炼,并增强对身体的认知,从而提高小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以及灵活性、柔韧性。

2.1.4 教学条件

翼城花鼓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根据翼城花鼓的动作特征、文化背景以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其年龄阶段发展的特征,创造相应的教学条件,从而进行课程的开发。首先,学校要准备用于翼城花鼓教学的空地作为活动场地,定制大量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小学生的花鼓、鼓槌等器材。由于翼城花鼓一直以来都是以口传身授的方式广为流传,需要学校聘请花鼓传承人来进行花鼓动作技艺的教学,由教师积极投身于其学习中,随后根据小学生(七到十二岁)的身心特点,从翼城花鼓的基本体态、动律入手,将这一经典的文化艺术遗产贴切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制定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花鼓课程教材。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实施适合学生的课程。[10]通过对翼城花鼓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因素的研究,从中启发得出,我国传统民族体育舞蹈的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课程资源、课程价值、课程特色以及教学条件这四个因素。

2.2 “翼城花鼓”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翼城花鼓的小学校本课程是面向翼城小学生进行的普及性课程,具有人文与自然学科的双重学科性质。翼城花鼓小学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知识技能、方法进程、情感价值进行设计的,其课程内容应以小学生为中心,同时,依据所设计的课程目标与小学生的身体条件进行选择。[11]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益拓展与增补,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较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教学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1 因地制宜地开展健身活动

翼城花鼓的小学校本课程以身体训练为主要教育手段,通过分析打鼓时的人体运动轨迹及特点来实施教学,具有自然学科的性质。因而,要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身体条件和课时等诸多因素都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参考条件。翼城花鼓小学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翼城县小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肌肉组织正在迅速成长,有着较强的活动意愿,喜欢蹦蹦跳跳,但该学龄段学生身体组织含水成分多、骨骼中钙和盐磷的比重较小,骨密度也相对较小,骨骼柔软。[11]因此,翼城花鼓的小学校本课程所选择的动作应较为平缓不易太过激烈。由于小学学龄段所跨年度较大,学生身体发育较快,学生身体条件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教学动作的选择时应根据年级有所区分。低年级学生教学动作的选择应避免过于复杂,而应选择轻快单一的动作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双跳步、颤颠步等基本步伐和馒头鼓、推拉槌等简单打法);高年级学生应逐渐发展力量并培养身体协调性,其教学动作应逐渐增加幅度、力度与难度(例如后踢步、大蟒翻身等步伐和动四槌、拐槌等击打动作),不论是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动作,还是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动作,皆有着一定的趣味性,这就使得小学生在游玩中加大了练习量,再加上其具有健身愉心的特点及价值,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对健身活动的感知。习练花鼓能够促使小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进而增进健康,逐渐学会利用身边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健身活动,促进我国特色体育课程的发展。

2.2.2 顺应时局地进行传承创新

翼城花鼓小学校本课程所凝聚的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文明的体现,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能够使小学生通过动作练习理解其文化,具有人文学科的性质。翼城花鼓的表演体现了人们强健体魄、愉悦身心的追求,更彰显了人们对真善美生活的殷切期盼。翼城花鼓小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既改善了小学生的身体锻炼情况,又加强了小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对于翼城花鼓的现代传承与发展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翼城花鼓中所蕴含的民俗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融入小学校本课程,具有丰厚的文化传承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部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逐渐“消亡”,鉴于此,翼城县相关部门愈加重视翼城花鼓的保护与传承,在翼城县诸多小学组建花鼓队,希望通过翼城花鼓向小学生传递一种文化、一种民族精神。翼城县北关小学的小学生们一直坚持学习翼城花鼓,并对其动作进行创新改编、多次参加翼城花鼓的表演、比赛,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发扬翼城文化,更加突显翼城花鼓所蕴含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通过学习翼城花鼓中独特的表现风格,培养小学生借助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翼城花鼓所展现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助其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文化养分。

3 传统民族体育舞蹈的校本课程开发创议

3.1 传统民族体育舞蹈的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支撑,满足课程开发条件

正如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所提到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以提高青少年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为重要内容”,[4]传统民族体育舞蹈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并学习当地教育局的文件、会议精神等,以科学的理论为支撑,在此基础上加强研究,为之后的实践探索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任何新课程的创建都要从需求评估开始,一旦明确定义了需求,就可以创建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和目的,这些目标和目的可以精确地定义学习者在本课程结束时将获得的知识。[12]

3.2 传统民族体育舞蹈的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以民族特色为基石,发扬传承创新精神

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地域优势,采取切合实际、突出特色、量力而行、重在实效的开发策略,展开创新模式的研究探索。[13]校本课程以教师和学校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依据教学条件和当地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课程。[14]传统民族体育舞蹈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找准其民族特色并大力发扬,在不改变传统民族体育舞蹈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使其具有现代价值,更符合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文化传承性是民族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得以发展和完善的根本,其经历了时代的磨砺,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影响越来越大、传播越来越广,是由于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及中华体育精神。进行传统民族体育舞蹈的校本课程开发需要重视文化的传承创新,在坚守其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发扬特定民族文化;在学习实施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质进行创新改编;在保护和传承其文化价值的同时,加强优秀体育项目的推广和创新,这也是体育校本课程改革的需要。以民族特色为基准,通过开发和实施传统民族体育舞蹈的校本课程,可以使各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寻找到一个稳定的、系统的传承和创新载体,对其民族特色文化的弘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翼城小学校花鼓
《谁会飞》仿写
舒兰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淮岸花鼓情
山西翼城王庄乡东庄村:苹果树变身“摇钱树”
山西翼城:创新服务防范极端天气
连翘成翼城农民持续增收“摇钱树”
省植保植检总站张武云一行赴翼城调研
幸福花鼓
花鼓灯小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