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娄底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2021-11-22金顺燕

当代旅游 2021年9期
关键词:娄底文学资源

金顺燕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

引言

伴随着旅游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地感受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对旅游地的选择也越来越趋向理性,追求旅游景观的文化审美内涵,希望能从旅游地中获得更多自身精神的喜悦。文学旅游独特性就在于其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性,可以满足人们的主体性审美追求和独特的精神需求。

湖南娄底具有十分丰富、品位较高的文学旅游资源且地理位置优越,旅游交通便利,具备发展文学旅游的先天有利条件。如何优化旅游产品,将其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入口,娄底的文学旅游开发必不可少[1]。

一 优势(Strengths)分析

(一) 周边旅游市场良好

娄底地处湘中,旅游区位优势明显,毗邻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和“秀冠五岳”衡阳。这两座城市旅游发展相对成熟,对娄底的旅游业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19年1—3月衡阳接待国内外游客数1828.89万人次,同比增长20.43%。同一时期长沙市的旅游接待总人数则达到了3819.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2121亿元。而位于长沙——衡阳旅游带上的娄底地区,如果可以借助两地的旅游优势,必能实现当地文学旅游的蓬勃发展。

(二)文学旅游资源丰富

娄底山清水秀,地灵人杰,独特的地理位置陶冶了娄底人。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价值丰富的、可供开发的文学旅游资源。这里有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资江书院;有至今保存较为完备的梅山文化,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湖湘文化、“利见斋”耕读文化,以唐群英、蔡畅为代表的女杰文化,以谢冰莹为代表的抗战文化;这里的红军二六军团司令旧址傲然屹立,“青树坪战斗”战场遗址犹存;在这里著名文学大师钱钟书以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为背景,写就了文化盛宴《围城》。可以说娄底文化厚重,文学旅游资源丰富,足可以引起人们对文学旅游的极大兴趣。

二 劣势(Weaknesses)分析

(一)文学旅游资源缺乏深度挖掘,整合不够

就娄底地区所蕴藏的丰富文学旅游资源而言,显然、挖掘整合的力度还是不够的。如果再将其置于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学品味之下,那么更是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挖掘不够。作为娄底的一个重点旅游资源——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已列入全省“十五”时期的旅游资源开发区,以期扩大影响力,借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距离成为文学旅游代表还有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够对文学旅游资源进行准确定位;其次是整合不够。娄底文学旅游资源虽然有谢冰莹的抗战文学、曾国藩的家书文学有着广泛的影响外,还有独居特色的梅山山歌等,可以说种类繁多,完全可以串成一条主线。可是娄底的文学旅游资源比较分散,对他们的故居并未有统一整合。

(二)文学旅游资源开发观念偏差

目前,许多人对于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的观念依然停留在只不过是几个作家故居的开发[2],完全没有上升到大文学的高度。因而,在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计划中文学旅游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而事实上,娄底作为“中华诗词之乡”,文学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文学旅游资源开发应当成为娄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主导方向。对于文学旅游资源定位的偏差,直接造成了文学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不够。如冷水江的谢冰莹旅居海外达半个多世纪,在晚年写下了系列怀念故土的美文《小桥流水人家》,正是她对美丽故乡的真实写照,现已编进中国中小学语文教材。今天的“小桥流水人家”,已经成为了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侨务文化交流基地和湖南省涉外参观点。可以说无形与有形的文学旅游载体越来越多。又如再现梅山先民生活的梅山歌谣、当地民艺剪纸、滩头年画和布袋戏都是极具参与性的体验项目,这些文学类旅游资源的巨大潜力和内在价值,有待高层次的深度开发。

(三)文学旅游景点体验性不强

当前娄底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的形式多为走访故居、景点游玩等传统形式[3]。而景区自然与文化融合较差,偏爱文学的旅游者深度参与性不强,无法获得更高层次的美好体验,因此,游客在景点或者景区的逗留时间短。以曾国藩故居为例,整个建筑包括门前的半月塘、门楼、八本堂主楼和公记、朴记、方记三座藏书楼,荷花池、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思云馆等等[4],游客最多只停留半天,这还是建立在游客对曾国藩这个人物有强烈兴趣的基础上,所以,此处的文学旅游资源虽然经过开发,但游览内容枯燥、形式单调,没有体现资源中的文学底蕴。忽视游客亲身参与的需求,大大缩短了游客逗留时间。如果能提高参与性,使文学旅游资源及产品能吸引游客,拉长游客逗留时间,在旅游活动中实现文学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益将会明显提升。

三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一)政府支持

娄底市旅游资源区位优势明显,是打造湖南旅游强省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5]。随着对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娄底政府各级部门着力打造以文化旅游为主线,确立了“一体两翼”战略,其中“西翼”区域主要是指蚩尤梅山这类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而战略中的“东翼”则是曾国藩文化这一知名文化资源。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娄底市的旅游业逐步踏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从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旅游项目等方面都出现了崭新的气象。2019年,湖南文学创作示范基地签约挂牌仪式在新化县维山乡三联村举行,更为全市的文学旅游规划整体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条件。

(二)娄底文学旅游市场空间巨大

娄底文化底蕴深厚,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对于娄底旅游业来说,内部的文学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有以具有丰富神话传说、史诗、歌谣的梅山文学和曾国藩的经世文学为两个文学旅游极;有以诗文名满天下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邓显鹤;还有因战地文学作品具有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中国女性的精神之光”谢冰莹。可以说,娄底的文学旅游拥有大量的潜在游客。甚至是超越了国家界限的一个更加广阔的游客群体。我们应当珍惜和利用好这笔资源,把历史性、文学性和经济性结合起来。让他们的文脉在故土传承,让他们的声名流传得更远。

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们对于旅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而是渴望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获得身体、感官、情绪、心灵刺激的体验,从而达到身心愉悦的更高需求,这些体验式的需求为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提供非常良好的方向。

四 威胁(Threat)分析

虽然娄底文学旅游市场空间广阔,但是面对文学旅游的国内市场竞争状况而言,整个文学旅游市场竞争剧烈,例如:山东高密市目前正在筹建“红高粱”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林语堂的福建省平和县打造的“世界文学小镇”……同时,娄底地处湘中,省内周边地区的比较成熟的文学旅游开发也较早,如湘西凤凰古城的沈从文故居旅游,规划较好,成名已久;常德旅游名胜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就是陶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一文而开发的景区。这对娄底文学旅游的开发压力颇大。如何在同类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就要规避外在威胁,展现当地文化的特色,发掘其内在优势,挖掘出娄底文学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

五 结语

旅游在发展、变革,无特定需求的观光旅游已经落后,而融合观光、休闲、文化、参与性强的体验式旅游正在逐步发展[6]。娄底的文学旅游要想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着力挖掘本土内在独特的文学因素,把地区深厚意蕴所彰显的文化特色建设成为其他景区不可替代的品牌,构建景区特有的人文氛围。创造出质量好、品位高的旅游形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娄底文学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们需要文学
娄底体育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我给资源分分类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湖南娄底:热闹后的阵阵寒意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