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五大硬招守护百姓“钱袋子”

2021-11-21

新传奇 2021年43期
关键词:手机卡钱袋子草案

如何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如何管住手机卡和银行卡“实名不实人”?如何铲除“黑灰产”?如何加强预警防范?如何治理跨境犯罪?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使出五大硬招,守护百姓“钱袋子”。

去年,全国共立案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2.7万件,案件造成群众损失353.7亿元,此类犯罪警情占全部刑事警情的比例超过40%……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群众深恶痛绝的第一大犯罪类型。

近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项法律针对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的难点出了不少硬招。

硬招一:如何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建立全链条整治工作机制

今年1至9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3万名。6至8月,电信网络诈骗案发案数连续3个月下降……各地各部门坚持综合施策,强化行业治理,切实形成整体合力,打击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量、群众损失仍保持高位运行,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草案提出,国务院建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打击治理工作。有关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实现跨行业、跨地域协同配合、快速联动,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彭新林表示,草案规定各部门职责、企业职责和地方政府职责,加强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建设,明确有关主体包括民事责任在内的专项法律责任,有助于推动形成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格局。

硬招二:如何管住手机卡和银行卡“实名不实人”?真实登记、尽职调查、不得买卖

一段时间以来,手机卡、银行卡“实名不实人”问题突出,大量非法开办、随意买卖,成为电诈犯罪分子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公安机关案件侦办中,缴获“两卡”动辄数十万张,这些手机卡、银行卡几乎全是“假实名”,均非开卡者本人使用。

推动实现“实名”又“实人”,草案规定了电话卡、互联网服务真实信息登记制度,建立健全金融业务尽职调查制度,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对于实施上述行为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实施惩戒。

硬招三:如何铲除“黑灰产”?治理改号电话、非法设备、涉诈APP等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滋生出买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收购贩卖“两卡”、提供虚假平台和技术支撑、提供转账洗钱服务等一系列黑灰产业,黑灰产业又反过来“滋养”了电诈犯罪,形成相伴相生的“利益共同体”。

对此,草案加强了对涉诈相关非法服务、设备、产业的治理。比如,治理改号电话、虚假主叫和涉诈非法设备,加强涉诈APP、互联网域名监测治理,打击治理涉电信网络诈骗相关产业。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说:“草案打击治理涉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业,将有效挤压犯罪空间,铲除犯罪土壤。”

硬招四:如何加强预警防范?预警劝阻、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制度将上升为法律规定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可防性犯罪,预警十分重要。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铺开预警劝阻工作,将打击治理关口前移,及时点醒潜在受害人,守住了“最后关口”。

为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预警劝阻、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草案明确,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资金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和资金返还制度,明确有关条件、程序和救济措施。紧急止付、快速冻结、资金返还由公安机关决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当前的实践证明了监测和预警的有效性。”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说,在当前支付手段不断创新的背景下,进一步构建并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在支付环节建立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和资金返还制度并上升为法律规定十分必要。

硬招五:如何治理跨境犯罪?积极稳妥推进国际执法司法合作

随着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境内大批诈骗窝点开始加速向境外转移。草案提出,國家外交、公安等部门积极稳妥推进国际执法司法合作,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建立快速联络工作机制,共同推进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

“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国际警务的一个重要课题,要继续推动和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制定可行、完善的司法协作程序,有效解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追捕难的问题。”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左卫民说。

彭新林表示,草案适应统筹发展与安全、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和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实际需要,既为机制化、常态化开展反诈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也是在法治轨道上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创新实践。

(新华网)

猜你喜欢

手机卡钱袋子草案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大学生手机卡及套餐消费心理的调查研究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李世钦 把独特资源变为“钱袋子”
建议
“让钱生钱”?大多只是个传说
江苏金湖:党建手机卡拓展党建工作新平台
更正
延期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