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有住宅改造中内装电气技术应用

2021-11-21黄凌洁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弱电配电箱住宅

黄凌洁, 何 晗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

0 引言

我国每年既有住宅改造的数量庞大,改造通常是用户委托装修公司或工长来实现。 在建筑改造方案的确定过程中,通常由业主个人简单梳理需求,或由家装公司简单建议,缺乏对居住者需求的分析和行为系统的梳理,更缺乏对建筑结构特点的评估,往往入住即开始新一轮的改造。 在既有住宅改造过程中,业主委托的传统内装团队通常是非技术工人,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在建筑布局拆改或者二次水电改造中,缺乏对建筑安全的评估,通常通过对墙面、地面、顶面的剔凿来完成管线的敷设,破坏建筑的主体安全,增加安全隐患,同时简单粗暴地敷设管线,对今后管线的维护和检修带来不便。 这与既有住宅改造的目标相违背。 既有住宅的改造,应以提高居住人群的居住水平、改善居住条件目标,满足居住者多方需求;同时应提高既有住宅的安全性,满足既有住宅可持续更新的需求。

电气技术是既有住宅改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电气管线在既有改造过程中通常会全部更新,因此,加强对电气技术在既有住宅改造中实施方法和手段的深入研究,对提高既有住宅改造的安全性、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1 既有住宅电气问题分析

以北京市场为例,现阶段急需改造的通常为20世纪70 ~90 年代建造的住宅,三居室建筑面积约70m2,两居室建筑面积50 ~60m2,一居室建筑面积约40m2,受限于当年的经济和生活水平,户型通常有着以下特点:卫生间局促,功能不完善;居室空间较大但缺少客厅餐厅等功能,且缺乏存储空间;室内照明光源单一,照度偏低,光环境差;户进线开关容量小,电气插座回路仅有一回路,各居室插座严重缺失,后期增加空调后频繁跳闸。

自2015 年12 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以来,北京的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每年都在持续推进,住宅的公共部分、停车环境、加装电梯等都在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的公区环境、公共设施旧貌换新颜。 这些住宅通常地理位置优越,居住群体两极分化,一面是当年一直居住的年轻人已经慢慢变为耄耋老人,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居家养老设施成为其迫切需求;一面是上班族和求学换房的年轻一代,对房子的需求方向更加多样化。

电气专业的管线、点位分布于建筑的所有墙面、地面和顶部,点位众多且均属于住宅中的隐蔽工程,因此,电气设备、管线的设计和实施对建筑的安全性、可改造性、持续性影响巨大。 电气设备、管线的设计虽会根据建筑功能、内装部品、内装技术确定,但其同时也会反作用于建筑功能、部品选择、内装技术,不仅影响住宅的舒适度,还关系到后期的维护。 深入研究既有住宅改造的电气技术,对提高既有住宅的安全性、可改造性、持续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既有建筑的电气改造目标及技术要点

2.1 电气改造目标

通过上述调查和分析,提出了电气改造的明确目标:(1)提高电气配置,满足日益发展的家用电器的需求;(2)增加照度和照明舒适度;(3)增加适老化电气内容,以适应居家养老的需求;(4)保证改造的安全性,尽量不破坏或者少破坏建筑的主体结构。

2.2 电气技术改造要点

改造要点主要包括:(1)在既有住宅改造方案制定阶段,整合电气设备、管线布置的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选择工业化内装技术提供技术支持;(2)将电气设备、管线与结构体分离最大化、与各装配式内装部品体结合,满足有效空间内的电气管线与结构体分离的要求。 管线分离是关键技术,也是既有住宅改造电气专业研究的重点;(3)结合工业化部品进行电气设计,配合采用多种工业化部品,总结出电气配合各种工业化部品的技术要点;(4)电气设备、管线精细化设计。 根据采用的不同装配式内装技术,对电气设备、管线进行精细化设计落位,并绘制重点部位的施工详图,为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3 既有住宅改造实践

3.1 实验住宅选定

本项目为笔者所在单位重点课题,在研究初期,首先在公司范围内征集参加实验的既有住宅。项目组成员从踊跃报名的数十套住宅中挨个排查,并在与房主初步沟通后,选定了两套具有代表性的既有住宅,这两套住宅从结构、建成年代、居室类型到常驻人口及其后续需求均具有代表意义,表1 所示为实验住宅基本情况调查。

实验住宅基本情况调查 表1

3.2 改造方案确定

在入户初步调查后,项目组对两套既有住宅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并与两套住宅业主分别进行座谈,从住户的居住体验、居住问题、居住需求以及行为习惯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总结出现存的主要问题有:电气配置低、厨房功能性差、房间光环境差、储物空间缺失、卫浴功能缺失、适老性及可扩展性功能缺失。 结合以上问题,最终在使用性方面确定了两套住宅的改造方向,安德里住宅增加无障碍设施、适老化设施,应对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文兴街调整卫生间布局,增加独立的洗漱空间,同时调整厨房空间功能,考虑后期持续增长的育儿需求和养老需求,增加空间的可持续改造性。 具体采用的技术手段见表2。

实验住宅的装配式内装技术 表2

3.3 实验住宅的电气设计思考

(1)住宅户配电箱和弱电箱位置和安装方式的确定。

通常的做法是将配电箱和弱电箱暗装于墙体内,安装空间通过剔凿墙体实现,严重损害建筑安全。 安德里户内均为剪力墙,户配电箱和弱电箱明装在入户处收纳柜内;文兴街对配电箱和弱电箱的原位置进行了更换,设置于进户门上方。 推荐做法是改造时,住宅户配电箱和弱电箱结合玄关处家具明敷,利用家具进行遮挡,同时定做家具时隔板分隔应考虑配电箱的大小和操作空间,保证设备安装后效果和实用性。

(2)管线集中区域布线方案需推敲。

户配电箱和弱电箱是住宅所有电气管线的集中出线处,也是户用电和各弱电系统的进线处,户配电箱和弱电箱处的电气管线非常集中。 实施时需要将管线集中的部位进行管线综合和精细化排布,减少交叉,优化布线方案。

(3)插座的设置情况和配电回路的增加。

老旧住宅通常仅有照明和插座两路出线。 既有住宅改造时,应根据现行规范进行配电回路的重新规划,按照照明、普通插座、空调插座、卫生间区域、厨房区域进行划分配电回路。 为了避免后期使用插线板或二次接线,应和住户提前调研,研究用户家用电器的使用习惯和家用电器的数量种类,进行插座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4)提高照度和照明舒适度。

采用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结合方式,一般照明结合业主的使用流线、满足基础照明需求;局部照明结合业主的使用需求、装修效果设计。 由于节能需求,减少白炽灯、卤钨灯的使用,光源采用节能性灯具;灯具的控制按功能分区、照明类型进行设计,同时由于科技的进步,可以尝试引入感应控制、智能控制。

(5)增加电气设计适老化内容。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适老化设计是居家养老、老龄化的必要发展方向和思考内容,同时电气设计的适老化内容也将是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推行的方向。 实验住宅从照明需求、报警装置两方面进行设计。 老人行动动线上的人体感应灯设计,为老人夜间活动提供基础有效照明,防止老人碰撞或跌倒等意外发生;卫生间、淋浴间的独立式手动报警按钮的设置,以最低成本为老人发生意外时得到尽快救治提供保障。

(6)实现最大化的管线与结构体分离。

由于既有住宅的客观条件制约,全部干式作业、电气管线与结构体完全分离也将带来诸多问题。 现有承重墙体全部增加50 ~60mm 的隔墙夹层将大量损失建筑的使用面积;既做架空地板又做吊顶也会使既有建筑的层高受损,业主观感会受到影响。 因此,电气专业的管线与结构体分离的探讨,对建筑功能、内装部品、内装技术的选择有着决定作用。 在设计推敲阶段,笔者提出分别对安德里的客厅和夫妻卧室选取一道插座较多的隔墙加设50mm 夹层,将隔墙两侧的竖向管线消化于隔墙夹层内,最大限度减少了墙体的剔凿,保证了建筑的安全性;厨房和卫生间的墙体装饰面采用防火饰面板和防水饰面板,将卫生间和厨房设备、管线集中的区域的管线敷设于饰面板做法内,卫生间和厨房区域均设有吊顶,保证了厨房和卫生间的电气管线均与结构体分离;地板采用直铺亚麻装饰面层,因此无法在地面做法内布置电气管线,电气管线不能做到低位设备走地面的常规做法,只能考虑所有电气管线均在吊顶内敷设,众多电气管线的交叉对吊顶高度提出了要求,只允许电气管线交叉一次的情况下,吊顶净高需要保证有足够的布线空间;小范围墙体或者结构柱的面层加隔墙夹层、局部加铝方通装饰线条处理,也能有效提高电气管线与结构体的分离程度。

(7)电气设备、管线的精细化设计。

电气设备定位是最基本的精细化设计环节,电气设备精确定位可以为全面精细化设计提供基础。精细化设计同时还包括针对不同的部品绘制施工大样,为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如安德里、文兴街的吊顶使用的是日本引入的软膜天花吊顶,灯具在软膜天花上如何固定,我国现有的标准图无相应做法,施工人员也无经验。 通过与厂家进行沟通,将软膜天花技术的施工工序和工艺进行学习研究,在国内寻求替代产品和做法,绘制出软膜天花安装详图(详见图1)。

图1 电气保护管在轻钢龙骨墙内安装示意图

(8)探索增加火灾自动报警器。

为了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既有住宅改造需考虑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内容。 根据规范,多层住宅并不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多层既有住宅的改造时可增加D 类住宅火灾报警系统,使用独立式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居室内采用感烟火灾探测器,卫生间采用感温和气体火灾探测器。 独立式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带蜂鸣器,电池供电时间选择不小于3 年,安装方便。 有条件时可以采用互连型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

4 结束语

本课题从2018 年底开始, 至2019 年底项目完工,历时整一年,从实验住宅技术推敲到项目施工把控,均由课题组成员把控,从实验效果和验收情况来看,此次课题圆满收官。 从电气专业来看,还是有以下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

首先,是既有住宅改造的智能化家居方向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家居是住宅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同时,智能家居对现有的布线体系也有较大的影响。 若能加入智能家居内容,既有住宅改造的研究将有更加深远的研究意义和推广空间。其次,既有住宅电气的适老化改造仅实现了最基本的居家养老功能,由于经费受限,没有尝试国内国际最先进的适老化技术产品,希望今后有机会可以做养老专题研究,为我国既有住宅的适老化电气设施研究提供可行性研究。

总之,电气专业在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应该拓宽思路,开拓视野,不仅仅局限于与装配式内装的配合、协调,而是应该紧跟科技发展,在配合、协调的基础上,建立电气专业的一套完整的内装技术体系,总结和完善电气技术的经验和策略,并完善电气技术体系对发展内装工业化电气技术体系的发展、推进装配式住宅的内装工业化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从而进一步推广装配式内装体系在我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弱电配电箱住宅
Jaffa住宅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建筑电气安装中强电配电箱的常见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
建筑电气安装中强电配电箱的常见通病分析及防治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针对配电箱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探析
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
智能建筑的弱电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