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21-11-21金艳霞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北窑回民小学李吉君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下园小学

灌篮 2021年30期
关键词:四有核心素养

金艳霞 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北窑回民小学 李吉君 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下园小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教育教学当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理论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国情及社会多方面力量,在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下,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从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和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那么在设计和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教育当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构建“四有”体育课堂是提高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体育课程的独特价值,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体育课与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要求,根据职能部门印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在原文件基础上,提出“构建‘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题教研活动,在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要求和设计,课程实施的重难点发面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建立新时代课程理念,利用传统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寻求重点突破,有效构建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高效性,可行性方案,不断强化和提高教学质量,寻找切入点形成增长极。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构建“四有”体育课堂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将成为新时代体育教学的中心使命,也是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新问题。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过程中,小学体育课堂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学习中学生的兴趣性不高,体育习惯性养成较差,出现体育课扎堆聊天、体育课懒散消极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学生对于体育活动锻炼的兴趣爱好在降低。

要正视这一问题,必须反思和正视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必须依据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科学设计并实施体育教学活动。尽管课改以来体育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现状来看,体育教学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依然有待提高。如体育课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弱化,学生运动负荷严重不足,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滑;课堂教学中竞赛活动淡化,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大打折扣;课堂教学活动缺乏趣味,学生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愉悦,从而对主动参与运动和形成锻炼习惯造成负面影响等,以上问题必将严重制约和拖后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进程,也是新时代体育教学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四有”体育课堂的内涵研究

“四有”是指体育课堂教学要有体能发展、技能学习、竞赛活动和运动兴趣。“四有”课堂的提出体现了体育教育教学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优化观、改革体育教学的共性,加强体育课程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同时,也提倡“四有”体育课堂不仅要求体育课要有什么样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清楚“为什么要有”和“怎样才能有”,只有真正的从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当中体现出“四有”的真正意义和内涵,才能充分彰显体育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

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核心素养也是新时代体育教学的中心使命,体育课程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起到树德立人和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构建了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三位一体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那么如何通过体育教育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体育教学中的中心点。瞄准核心素养,明确目标,那么我们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将更加明晰,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也更加清楚。

四、“四有”课堂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体育课要有追求实效的体能发展,和“四有”之间相互融会贯通、相互联系促进、相互发展提升,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四有”体育课堂中,每一个元素的设计和实施都是在有利的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运动能力,要建立在一定的技能基础之上,加以充足的体能训练才能实现。健康行为,是要求学生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运动热情和良好的运动习惯养成,在兴趣和情绪的体验之上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利于健康成长的习惯行为。体育品德,良性的竞赛活动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团结友善、奋力拼搏的优良品质,具有立德树人的作用。“四有”体育课堂中,我们经常利用游戏环节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游戏环节,学生可以在运动中培养规则意识,在游戏比赛中培养其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四有”体育课堂的提出也是建立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之上而呈现的一种新时代的体育教育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小学阶段“四有”体育课堂策略

要想构建高效课堂,老师必须要关注核心素养视域之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结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质情况,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对于体育课堂来说“四有”体育课堂教学尤为关键。

(一)体能发展

在体能练习设计当中,我们要合理安排“课课练”,根据教材主体结合技能学习精心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身体练习方法和多种多样的形式,在练习过程当中合理把握练习时长和间歇,保证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锻炼频次,精讲多练,让学生少站多动,保证有较高的练习密度和负荷量。同时,也可以借助本节课的活动场地及器材,安排补偿性的练习内容,也可以采取专项体能练习,提高锻炼效果。在体能练习当中如果有条件,我们也可以结合科学技术,实现对学生的心率及负荷量的检测,有效的设计体能练习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体能练习模式,促进学生体质的科学、有效提升。

(二)技能学习

要有效把握技能学习中的重、难点,实现技术动作学习的连贯性,利用技能形成的过程: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自动化阶段,合理设计单元教学。技能的形成要有关联性,不能将完整的动作分解的支离破碎,要让学生体验动作的连贯性,甚至是多个技术动作的衔接组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技术动作的深入理解和其在实际比赛中的合理利用。不同阶段学生技能学习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小学阶段的技能学习重在动作基础和正确技能动作的习惯性养成方面,教师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三)竞赛活动

教、练、赛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四有”课堂中的竞赛泛指在体育课上一切有竞争、分胜负的游戏、练习、展示、比赛等活动。在一节课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有效的安排竞赛活动,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刺激其广泛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相关联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中学习,在活动中掌握,有效的达到学、练结合和巩固提高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要在竞赛活动中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和表现,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并发展规则意识、责任担当和团结合作的良好道德品质。

(四)运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兴趣的产生尤为重要,只有在良好兴趣的激发下才能带动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要利用体育活动产生的直接兴趣,吸引学生投入练习,激发学生内部动机,通过自身体验将乐趣和愉悦感转化为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要多采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自信,带动学生积极性,产生好练、想练、常练的思想动态。

六、结论

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之下,体育必然迎来它的快速发展期,那么作为学校体育,在“双减”政策的大环境方中,更要积极完善、不断开发体育课程,对体育课程的综合实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重视学生体验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将会成为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先行条件,通过不断整合资源、完善评价、发展教师、积极引导等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四有”体育课堂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立德树人、育智育心的重要路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体育的长期影响,只有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之上,构建高质、高效的体育课堂,才能让校园体育真正的服务学生、影响学生。同时,“四有”体育课堂的内核也是建立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轨迹当中,通过不断的完善达到其真正的实效性。让学生通过在学校教育中的学习,促进身心协调发展,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以体育人”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四有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