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11-21刘哲绍兴斯科制锁工业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1年19期
关键词:塑料桶原材料会计人员

刘哲 绍兴斯科制锁工业有限公司

引言

近些年,电子商务经济发展迅猛,不断冲击着实体经济,使得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发展缓慢,大多数制造企业面临着财务危机,为了解决财务危机,制造企业需要提升自己的成本核算能力,并将企业的各项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获得更大利润,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规模发展积蓄力量。成本核算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决定着企业的成本预测和经营决策。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制造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基础工作不到位、各类费用划分不明和成本分配标准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提高制造企业成本核算能力。

一、成本核算理论概述

成本核算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各类耗费按照种类进行汇总,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企业对成本进行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会计核算来对成本支出情况全面清晰地展现,作为财务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企业意义非凡。成本核算的水平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在清晰了解产品和服务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和营销定价科学化。通过良好的成本核算,还能够反映出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实际支出是否符合成本计划定额,如果有超额支出,就要通过一些生产管理手段和人事管理手段来节省支出,确保实际支出项目总额与成本计划定额相符。高质量的成本核算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只有企业掌握了财务主动权,才有足够的资金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不到位

真实的财务数据记录、库存数据等数据,是成本核算的基础。但是制造企业在实际统计原始记录时会存在记录不完整情况,例如领用材料后不及时记录或者领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与记录中的不一致等。还有一些制造企业管理粗放,没有制定原材料消耗定额,导致很多原材料被浪费,产品成本难以控制。这些问题都使得成本核算工作难以继续开展,无法准确统计每个产品的毛利率,也就无法统计企业生产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下通过典型案例来分析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案例一:某塑料生产企业在某日发现某个塑料制品的单位成本为17.88元,平时该塑料制品的成本为13.23元,该日该塑料制品的成本明显比原先高出很多,经过追根溯源查找原因,发现当天的塑料制品原材料价格比平时增加很多,而原材料单价和塑料制品的合格率在正常水平。财务人员对该塑料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进一步分析,找到该塑料制品单位成本增高的原因——原材料使用数量大幅增加。几天前刚领完一批原材料车间就停电,导致原材料没有及时用于生产,存放在车间没有使用,电力恢复后工人又重新领取新一批材料,导致原材料消耗增加。由此可见,该塑料生产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原材料退领制度,使得原材料没有用完就计入生产成本并同意领取新原材料,导致实际原材料消耗与记录不符,成本核算不准确。原材料退领制度属于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范畴,如果没有做好基础工作,就会导致企业成本核算失真,失去其原有作用。

(二)各种费用划分不明确

成本核算中各项费用要明确划分,例如要明确不同产品的期间费用,并明确不同期间的生产费用,正确划分已完工的产品和期末在产品成本之间的界限。以下就是各类费用划分不明导致成本核算失真的案例。

案例二:某塑料生产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各类费用划分不明。首先是将建工费用计入了原材料费用。其次是将管理费计入了材料费。最后是上个月机械折旧费计入本月机械折旧费。其中建工费用不属于生产成本,但是计入了生产成本,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费用,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该企业对于固定资产和存货支出两者区分不清,将建工费用计入原材料费用;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两者区分不清,将管理费用计入材料费用(产品成本);不能正确区分各个期间的成本,即把上月的折旧费用计入本月折旧费用。由此可见,制造企业要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质量,就必须正确划分各类费用,这样才能避免成本核算失真,也有利于企业降低法律惩罚(逃税漏税)的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的信誉度和社会形象。

(三)成本分配标准选择不合理

在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过程中,直接生产成本的可以直接核算,还有不能直接计入的成本就需要分摊。分摊需要制定和选择分配标准,但是不同产品会用到相同的原材料或工人,这些材料费和人工分要合理选择分配标准。例如某塑料生产企业生产的塑料桶一共分为350ml、500ml和1000ml三个不同容量,分别消耗原材料350ml、500ml和1000ml,经过计算,350ml、500ml两类塑料桶的毛利率都低于1000ml塑料桶,按道理这三款塑料桶使用的材料、人工等都一样,毛利率应该相同。原来在对三款塑料桶进行成本分摊时,选择了错误的分配标准,即材料费、人工费都是按照产品产量进行分配,而小容量的塑料桶的材料费和人工费要比大容量塑料桶低很多,如果按照产品产量进行成本划分,就会虚增了小容量塑料桶的成本。该企业在产品成本分配时,材料费按照塑料桶容量分配、制造费用按照机械台班时间分配,人工费按照工时分配,这样的成本分配才算合理。

三、制造企业成本核算问题解决对策

(一)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首先,制造企业要做好各类生产管理活动的成本记录,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性。其次,制造企业要完善的原材料消耗制度。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原材料的使用量进行计量,原材料的进货出货、领取都要做好记录,实际原材料的消耗量与账面上的消耗量确保一致。因此要定期对物资进行盘点清查,查找实际与账面不符的记录原因,找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下次再犯。最后,制造企业应该制定产品消耗定额和修订制度。通过数据统计每款产品生产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等标准,然后根据生产数量统一发放相应数量的材料和人工,避免使用超额。但是整个标准定额并非一成不变,物价上涨、模具变更都会影响原先的定额,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修订制度,确保消耗定额能够与时俱进,时刻把控企业生产消耗量,从而管理好生产成本。

(二)明确划分各类费用

首先,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专业素质是让会计人员能够区分不同产品应该划分为哪种类别,而职业道德则可确保会计人员不会因为私利而明知故犯,将不同类的产品计错。其次,要健全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制度,要根据制造企业的实际材料、人工、机械消耗量进行分类,然后将各类总消耗进行统计,查看实际总消耗与预算是否符合。最后,各个部门要积极配合会计人员的成本核算工作,及时准确提供本部门的各项财务信息,让会计人员进行财务数据汇总和分析,确保成本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选择合理的成本分配标准

由于制造企业的很多产品的成本并不能直接计入各项成本,而是会和其他产品一同生产出来,需要对产品成本进行分配。因此需要合理制定和选择成本分配标准。制定成本分配标准时,要考虑到各个产品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工艺特点、生产材料、所需工人工种和机械种类等相似,这样有利于准确高效地制定出成本分配标准。这就需要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与会计人员做好配合,合力制定产品成本分配标准。制定好产品成本分配标准后只需按照不同产品所需的工艺、材料、工种和机械等合理选择相应的材料费、加工费和人工费即可。

(四)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主要由会计人员负责,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因此要想提高成本核算质量首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让会计人员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运用最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软件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确保成本核算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很多制造企业的会计人员为了蝇头小利而在成本账目上作假,导致企业资金资产流失风险增大,对企业持续发展造成恶劣影响。因此要严厉惩罚以权谋私的会计人员,并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使其明白会计信息造假的危害,从而杜绝会计信息造假行为。

结语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涉及的部门、环节和成本种类比较多,因此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例如各类物资的收发、领退和盘点不及时会导致原始信息错误;各类产品成本分配不合理,导致成本核算失真;各类产品成本划分不明确导致成本核算混乱等,这些都需要引起制造企业的重视,只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明确各类产品成本的划分和分配标准,才能真正做好成本核算工作,为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塑料桶原材料会计人员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养提升策略思考
赶海
打水的少年
德媒:中国收紧重要原材料出口
观点
知识无穷尽
企业降低成本与原材料成本核算探究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