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探究

2021-11-21王砚茹

运动精品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政治

王砚茹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探究

王砚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北京 101500)

文章阐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分析高校体育思政课程的现状,尝试提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策略,旨在为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提供参考。

课程思政;高校;体育

近些年来,随着课程思政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学科渐渐掀起了关于融入“课程思政”的热潮。体育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内的必修课程,是涵盖每个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时间比较长,并且具有连贯性的特点。课程思政是教育的灵魂,在高校体育的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回归教育本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体育课程中不断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融合作用,不仅能够更高的强化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精神,使学生具备体质健康的同时健全人格,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各方位的全面发展。如何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有的放矢地实施思政教育,利用好体育课堂这个主渠道,是体育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1.1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1]。课程思政着重于挖掘和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功能,是研究学生的行为与意识,从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行为的科学。这种先进的新兴育人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价值等融入到具体教学中,把“育人”与“育德”有效地结合起来,从日常的教学中润物无声地深化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及其道德水平,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与“德育教学”的互相融合,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立德树人,致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各科课程思政是依据合理规划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并在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不断地创新和整改。建立系统的、全面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促进课程的育人作用,从而实现思政课程与其无缝衔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不仅有助于提升原有的体育教育理念,而且可以将体育的教育性提升至思向政治教育的高度,最终能够依据体育学科的影响,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道德素养和强健体魄的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全方位育人,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庞大、复杂而系统的教育工程,是一项涵盖全方位、多维度、系统化的育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贯穿高校体育的学习过程之中,贯穿于高校体育的各个环节和方面,高校体育教师应自觉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既具有历史渊源,也是当今社会的现实要求,具有必要性[2]。

首先,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有助于教育强国建设。新时代的今天,党中央和国家制定了建设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等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战略举措,我们看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教育强国的建设首先依托于拥有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只有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才能有效地提升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校体育课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强健学生体魄,同时还能够引领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不言败、坚强意志品质的特征。加大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更是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

其次,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有助于体育强国建设。高校体育课程,将“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厚植于其中,能够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起到重要作用。高校体育作为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使命,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将爱国情感、强国志愿、报国行为自觉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融合,形成坚定的政治立场,思想素养过硬,更是支撑体育强国建设的需要。

最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有助于完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虽然经过不断地调整和创新,已经取得一定的改革成果,但是从如今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过分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身体体质的增强而忽视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教学,注重追求学生对体育技能、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德育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开展比较滞后,大学生德育的培养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每时每刻地进行,现行的体育教学,着重于追求教学实践的开展,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精神道德素养的塑造,无法充分发挥高校特有的育人功能[3]。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能够有效地激发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促使高校体育工作者重视学科本身的德育功能,不断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高校体育课程变成参与程度高、德育与体育有机结合的思政教学课堂,如此一来,更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的改革深入进行。

2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现状

一是高校体育教师思想观念存在偏差,目前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不少,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成果呈现碎片化,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仍缺少政治敏锐性,认为体育老师只需要教好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就够了,没有把课程思政建设融合于教学中去;二是高校体育教师深掘开发体育课思政元素的教育资源的研究微乎其微,不能很好地把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内涵与精髓,高校体育教师只顾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在学生运动素养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认为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事情,以致大课程思政建设仅仅停留在听报告、传达文件的层面;三是缺少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践平台,高校体育课程的特点是在课堂上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教授,只依赖是课堂上的讲解,并不能与社会实际发展相结合,缺少课程思政实践的平台,学生无法自主地对体育思政知识进行系统的了解、学习,这会使让高校的体育思政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其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3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策略

3.1 改变教师思想观念,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是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发展的引领者、践行者[4]。若要较好地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转变是必不可少的,就需要寻觅到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突出学科本身的育人功能,注重体育精神的传承。高校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技能、体育思想政治两方面的教育同时,更要善于学习、锐意进取,注重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不断成长。不单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学科能力,还要牢牢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体育课程思政意识,深刻领会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内涵,精准地把握育人角度,立德树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确保各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高校体育是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教学中理应占有重要地位,是从小学中学以来一脉相承内容衔接最紧密的课程。高校教师在体育课中,除了要和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要促进育人和育才的有机融合,利用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和兴国的思想。

3.2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高思政实践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在授课时,需注重学科本身知识点和课程思政的融合,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高校体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本身就有着先天优势,体育运动本身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如规则元素、合作元素、竞争元素、公平元素以及意志品质等元素。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学科本身所蕴含的有益思政元素,整合并归纳其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使之有机的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中去。共性特征,例如公平元素的有效利用,公平竞争历来都是非常宝贵的品质,在大学生体育竞赛中的公平竞争,就需要学生本身足够强大,这样才有获得胜利的保证,而强大的背后一定是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奋斗,需要摒弃投机取巧、好逸恶劳的不良行为。个性特征,例如集体项目的篮球运动项目,其体现的不单是团队的合作、齐心协力、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还是体现个人在集体中的明确分工职责、各守其职、领袖的风范等企业文化。显性特征,例如在分层教学中,依据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不同水平进行分层,使学生在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符的练习时增强自信心。隐性特征,例如在各类体育竞赛中,体育教师担任的角色是裁判负责组织比赛,而学生却能够在比赛中实打实的体会到彼此之间的配合、团结、坚韧、担当等诸多思想政治元素。通过挖掘体育教育教学中所能够体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教育、体育精神、民族传统文化等思政教育资源,汲取能够运用于高校体育课程教育教学中的思政内容及形式元素,积极建立高校体育课程思想政治要素库,指导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好地融合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践,使其蕴含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着重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政治引领与价值引导作用,以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实现全全方位育人[5]。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不开实践,在课程中充分发挥“体育实践育人”的独特作用,使身体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有很多,在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有利于观察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状况以及心理活动,更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做到“在学习中做,在做中学习”的良性循环。大学生通过高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不断提升自信与认同感,这将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地寻找自身不足和弥补知识能力的欠缺,并有效反馈,从而丰富自身并努力学习理,达到更好地去指导帮助他人,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学生自身价值得到认可,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好地做好社会正义的角色。

3.3 打造课程思政平台,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首先,努力搭建课程思政平台。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有效地深入社会,实际感受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迫使高校的体育思政工作效果会打折扣。如果打造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平台,弥补传统课程中缺失的思政课程,尝试通过构建相关的专业技能展演,举办类似体育职业规划等比赛,让学生对体育事业的发展的概念清晰,对体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6]。通过拓展校外社区体育网点、学校类实践基地等方式,鼓励学生去实际调查和探索,做到知行合一,从而解决体育上的思想困惑。与此用时,积极地开发含有当地风情、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和实际体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家乡文化以及文化特色,使有各地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传承和发扬。

其次,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在信息发展现代化的今天,高校体育课程应采用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如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从而设计好符合如今学生信息接收方式、话语的表达和认知规律的教学形式。并以此为借助丰富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的组织形式,使体育思政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课程的整个过程中渗透与融合,在实现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同时又不影响原先的课堂计划,真正地发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功用。借助平台,构建延伸式课堂,利用教学实践,促使学生以乐于接受、积极主动的态度汲取体育课程中的优质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达到优化思政教学的目的。

最后,体育课程建设是体育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当前很多高校的大学体育课从教学计划的设计到教学组织的实施、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到教学结果的评价,则更多侧重于对学生个体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和对身体素质提高的查验,较少关注课程实施中对学生心理和思想所本应产生的积极影响。用课程思政理念引领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计划、有目的地融合于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在传授学生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的同时,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情感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公平意识,提升学生良性的竞争能力与合作能力[7]。

4 结语

高校体育课程应在立德树人的前提下,运用合理的思政元素有机的融入课程,并在课程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政治素养,树立课程思政意识,积极探索并汲取经验,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对课堂实施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胸有成竹,搭建并借助平台,丰富课堂,优化教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对学生的育人作用,在传道受业的同时真正做好育人。除此之外,还要继续深入学习体育学科的发展及前沿态势,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并形成体系,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立德树人。

[1]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3):114-119.

[2] 常益,张姝.健体育魂: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6):136-141.

[3]薛欣,高永强.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回归与定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5):74-80.

[4]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91-93.

[5]杨福军.“课程思政”理念渗透于体育教学的探索[J].运动,2018(23):78-79.

[6]吕军超.小学体育与德育的渗透教育浅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222.

[7] 郭秀清.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19 (21) : 76-77.

A Study of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WANG Yanru

( Miyun Campus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1500, China)

王砚茹(1984—),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