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和实践

2021-11-21严崨

大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院校

严崨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

目前,国际形势愈加复杂,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制造业想要摆脱“廉价工厂”的标签,就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以制造业为中心,开展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品质革命。开展创新改革,人才是关键,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摇篮,更应将工匠精神与人才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向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提供人才支撑。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加速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工匠精神,是指细致、雕琢、专注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价值观。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教学中,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既要培育高职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高贵品质,也要培育学生对自己所学习技能、将来所从事专业的高度认可度和对创新实践的价值追求。当具备工匠精神及一定实践能力的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直接充实我国的应用型、技术型高素质人才队伍,于科研、创新、生产领域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及积极影响。尤其是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关键时期,企业、市场、社会对工匠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高职学生经过工匠精神的熏陶,能于实践中锻炼自身能力,忠于岗位、善于创新,提高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将自身所掌握的能力与技术直接转化为价值,为企业、市场、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加速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进程[1]。

(二)有利于解决高职教育发展困境

高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技术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将学生就业发展作为最终教学目标。相较于学历教育,我国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度最近几年才有所提升,此前,家长、企业、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都不高。高职学生除了要面对普遍存在的社会就业压力外,还要与学历教育下的大学生开展竞争,于就业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高职院校于实施教育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培养其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强大的抗压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高素质的高职学生能够在就业市场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于工作中锻炼和强化自身工作经验、知识储备、岗位技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如此,便可扩大高职教育的影响范围,提升家长、企业、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解决高职教育发展困境,保障高职院校持续稳定发展[2]。

(三)有利于促进我国改革创新事业顺利进行

新形势下,我国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广泛开展改革创新工作,想要保障我国改革创新事业顺利进行,创新型的人才不可或缺。高职院校于教学活动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事物进行分辨、剖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勇于创新的精神;锻炼其创新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区别于学历教育的特点就是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一般的高职院校都有自身的实践基地或实践工厂,将工匠精神与创新实践相结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检验、印证所学知识与技能,于实践中研究推出创新项目,精益求精、不断雕琢,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的良性转换,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推进我国改革创新事业不断前行。

二、高职学生于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有所偏颇,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观念,社会对工人、匠人的认可程度较低,因此对工匠精神的认识程度、理解程度也都不高。对部分高职院校而言,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就是对专职技能的培养,就是掌握老一辈所说的“手艺活”,这种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太过片面,有失偏颇,没有认识到工匠精神的深层次内涵,将高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专业技术能力作为唯一培养目标,忽视了工匠精神在意识层面、道德素质层面的作用;没有注重培养高职学生专注、雕琢、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没有培养学生对自身所学习、从事专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没有真正掌握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核心。如此培育出来的依旧是中低端的工具型人才,而并非是国家、社会、市场急需的能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偏差[3]。

(二)社会配合度不够,工匠精神缺乏培育合力

相较于学历教育,家长、市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虽然就地位而言,高职教育确实无法与学历教育相比,只能作为学历教育的补充,但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总体而言,高职教育将职业、技能、实践能力作为主要培养目标,高职学生能够快速将所掌握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践能力,这对提升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家长、市场、社会对高职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缺乏合力。家长方面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影响高职院校对优秀生源的招收;市场方面对高职学生的培养招聘意愿较低,从每年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情况来看,企业大部分情况下依旧倾向于对名校、高学历的人才招聘,高职学生竞争力较差。校企合作实践本应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意愿与高职学校合作,提供实习、实践机会的企业并不多;社会方面,国家虽然已经启动对高职院校的改革,政策有所倾斜,但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缓慢,社会接受度不高,高职教育发展依旧存在困境。综合各方面因素,高职院校开展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缺乏整体合力,影响培育效果。

(三)高职院校教学手段传统,缺乏创新实践精神

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过于注重传统课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自觉主动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是改革领域主要集中在九年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阶段,学历教育、高职教育领域的素质教育改革存显不足。一方面,目前的高职教育仍以教师大量输出、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不高、自觉学习性不强,主动探索知识的意愿较低,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程度不高,缺乏创新思维与能力,不具备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高职教育的教学机制依旧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无法于实践过程中,更深入地印证、检验、掌握所学知识,无法展现独立个性、实践能力,更不用说让学生于实践中锻造坚强的意志和精益求精的优秀品格,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不佳[4]。

(四)高职学生自信心缺失,影响工匠精神培育水平

虽然我国目前在持续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对其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育能力寄予很高期望,但从实际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不高,缺乏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及自信心,影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高素质人才的输出情况不佳。一是高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素质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高职学生属于高考成绩偏低的群体,学习自觉性和纪律性较差,不易培养其高度专注的学习工作态度,对知识技能的领悟掌握过程也较慢;二是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心理素质较低,缺乏自信心,没有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动力,这部分高职学生对自身未来职业没有正确的认知与规划,没有就业目标,随波逐流,更有甚者自暴自弃、存在厌学心理。因此,高职院校难以培养其精益求精的学习工作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耗费诸多心力,不但要强化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对接市场前沿技术需求,强化职业引导,否则将大大影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水平[5]。

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实践策略

(一)推进高职教师素质建设,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最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想要更好地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就要推进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建设。一是要强化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高职院校要选用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担任主要课程的教学工作,要定期开展教师之间的学习培训、校外进修、参观教学、评奖评优等活动。高职教师应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及目标,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规划课程进度,选择教学手段,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逐步渗透工匠精神,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高度专注、精益求精的学习工作态度。二是要提升高职优秀教师待遇。高职院校应完善优化对教师的考核考评机制,提升教学成果突出的优秀教师的待遇,予以奖励,并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头效应和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总体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6]。

(二)强化校企合作,拓宽实践渠道与就业途径

据统计,高职学生就业的最广泛目标是企业,因此,强化校企合作能够直接拓宽高校学生的实践渠道与就业途径,更好地培育高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校企合作并非企业提供实践场地和设备等必要客观条件,学校将学生送到企业开展实践的简单流程,而是应形成共同指导、无缝对接的培育机制,校企双方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教学指导责任。学校要针对高职学生自身的优势特点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并在实践过程中指导、强化其对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于困难与问题中对高职学生的意志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确保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企业要根据实际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实践场地及设备,配备对接人员,传授必备的专业知识及岗位技能,让高职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有效提升就业能力[7]。

(三)重视意识引导,提升工匠精神培育效果

高职院校一是要广泛开展就业意识的正确引导,消除社会上对名校、高学历、海归等名头的过度追捧,明确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对其地位、优势和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提升家长、市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二是要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并非现代才有,而是厚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蕴含中华民族的宝贵经验及传统美德的精神信仰[8]。当前的高职教育要深度融合“工匠精神”,于实践中进行培育与弘扬,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素养,为国家与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断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