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及产业群协同发展的分析

2021-11-21朱玥

大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教区域院校

朱玥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海南三亚572000)

产教融合是现阶段职业院校新的发展之路,其中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关键,也是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结合点。为了促进整个区域内的产业发展,根据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及目标,结合本地职业院校建设专业群的经验,探讨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如何让专业群与产业群之间进行协同发展,提出人才培养的措施,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增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产教融合和专业群发展的内涵分析

(一)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首先,以区域中的产业群为主构建高职院校的专业群,根据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各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整体布局,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的实际情况,明确专业群建设的方向及目标,使构建的专业群能和各产业群相衔接,使得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色更加突出。其次,专业要以岗位群为主建设专业群,不仅要考虑企业,还要考虑区域行业的综合要求,应符合两者岗位群的需求。

(二)专业群

专业群是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产业群衔接的关键也体现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经验过程。而专业群是各专业对某一行业开设的一体化专业群,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基于产业链、不同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此,专业群建设要以服务产业为主导,针对某个产业的产业链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开设和该产业发展同步的专业群。同时,专业建设是结合区域市场发展需求,为市场发展培养人才的专业群,应突出区域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在此条件下,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1]。

二、高职院校构建专业群的现状分析

就高职院校的整体情况来说,首先,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还须增加专业群相关专家及高素质人才担任专职教师的比重,增加专业及综合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其次,专职教师还须强化其实践指导能力,同时其创新创业能力还有待提高;再次,高职院校还须完善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高职院校以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已经建立,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还须进一步地实践并加以完善,校企合作课程须深入实施。基于产业群建立的实训基地和企业的实际要求差距较大,还须加快学生实训基地建设的进度;最后,高职院校建设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须推进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深化改革。同时还须不断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途径,制订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让院校的管理机制更加科学合理[2]。

三、构建服务专业群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的思路

为了让旅游服务产业得到发展,基于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机制,根据旅游服务产业涉及的出行、住宿、娱乐、购物等关键要素,建立以提供服务为主的专业群。主要目的是满足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对培养人才的模式加以改革,使得专业课程及体系得到优化,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深入改革。利用微课、精品课程资源、模拟仿真技术等构建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对互联网的应用。以“内部培养、对外引进”的方式,加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力量建设的力度,积极进行相关交流,并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增强高职院校为社会产业服务的能力,将区域的旅游服务产业打造成为国内乃至国外影响力较大的产业群[3]。

(二)构建的目标

根据区域产业的发展动态,为了满足区域发展中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构建基于“互联网+”,以发展服务业为主的专业群机制,实时根据形势进行调整,让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呈现扩散式发展;对产教融合的机制进行优化,积极应用行业产业化与学徒相融合的模式;同时,建设和实际岗位对接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将引进人才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相结合,建设专业群师资队伍;对学校内的实践训练场所建设及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在实践训练基地中加强专业群的建设,在实际环境下对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加以改进,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基于产教融合,对教学深入改革,实现创新发展;根据区域经济及产业结构,实时调整服务专业群相关结构,扩大专业群提供服务的层次,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真正发挥出学校和企业合作机制协同育人的作用,对于现代旅游服务业中的不同岗位,培养一批高素质、综合技能较强的旅游服务产业群的应用型人才[4]。

(三)具体建设内容及措施

1.基于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机制体系

在产教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要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课程改革,职业院校要积极组建以服务产业群及专业群协同发展的队伍。在产业群与专业群中共同构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合作平台,基于区域产业群的发展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以区域产业为主,对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优化,让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更具有时代、相关行业及企业的特色,让专业课程内容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得到深入改革,在课程教育教学中积极运用“互联网+”,还需要考虑对教育改革带来的优势及不利影响。积极对课程体系加以完善,如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同时应做好中职与高职课程、高职与本科课程的衔接。此外,还应加大对国际化课程的引进,利用互联网建立课程教学平台,至少对20 门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网络教学,对专业的特色教材进行编辑,应至少编辑2 本省级及国家级别的课程教材[5]。

2.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建设以名师为主导、高素质、综合实践能力较强、专业与兼职结合的专业群教育队伍。注重教师团队的品德风气建设,树立“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于自身责任的认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团队整体的职业道德素质及能力。同时,在相关产业的工作室、技能专家、专家团队的引导带领下,提高教学队伍合作创新的能力,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让其成为学校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群发展的领导团队,形成教育、技术及教科学研究协同发展的机制。以旅游服务专业作为重点,探索在专业群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可行性途径,打造专业化的教学团队[6]。

3.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

在构建专业群后,高职院校须引进相关项目,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应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专业群的特征,构建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基地,如服务策划工作室、宝石设计工作室、酒店管理工作室等。同时基于“互联网+”平台,高职院校需要在校内专门建设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此外,还须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区域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技术。经过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如缺乏市场实践经验、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等,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得到培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平台的搭建,能使职业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得到创新,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业思维的培养贯穿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始终。因此,高职院校应整合优化师资资源,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形成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学模式[7]。

4.产业与专业实训教学平台的搭建

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要想营造实体运营的训练环境,让学校和企业的文化深度融合,还须完善实体运营的相关设施,校企双方应共同搭建旅游、酒店、餐饮、食品加工等特殊专业的“实训教学平台”[8]。在搭建的平台下,能多层次全方位模拟还原实体经营管理模式,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出发点,开展各种商业活动。所搭建实训基地的面积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及产业群发展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应满足大批学生同时开展不同职业岗位实践的需求,并根据不同专业的训练需求划分实训场地。与此同时,应建立大批有鲜明特色、职场氛围的专业群实训工作室、技能培训室等,将企业和学校的文化进行融合,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及专业技能。要对区域企业进行培训,使得其发挥出专业群作用,能使产业资源实现共享,还要不断创新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

此外,校企双方可协作共建企业中心、产业专家培训室,为了提高学生就业及创业的概率,需要完善创业孵化基地功能,增加基地中高质量企业的数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立规模庞大、岗位充足、对接专业、稳定运行的校外实训教学基地。

5.开展国际化合作,提升办学水平

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实现本校专业和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开放教育教学的水平。高职院校可和外资企业、知名院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增加与国际化企业合作的项目,对于产业及专业的标准,可引入国际职业教育相关的标准及技能体系,共同完成培养方案的制订。同时引进国外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招聘、互派学生等方式,加强师资力量,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此外,可引用国际企业的标准,如用人标准、项目考核等,鼓励学生毕业后到国际市场企业中就业,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9]。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实现全面发展,需要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特点,还需要结合区域的产业群,建设相关的专业群。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加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搭建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实训基地等,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区域院校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分割区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擦桌子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