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武术文化的发展逻辑研究

2021-11-21刘鸿畅张栩晨

武术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武术精神

刘鸿畅 张栩晨 付 天

1.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2.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广泛而深刻的历史实践中逐渐孕育形成的。步入新时代,如何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彰显传统体育魅力,以武术促进体育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感情、弘扬民族精神,成为推动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 现实逻辑:新时代武术文化的发展图景

进入新时代,武术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社会武术活动蓬勃开展,竞技武术体系日趋完善,武术精神文化逐渐建立,武术文化的多元结构日渐立体起来。但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武术文化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旧十分突出,仍然存在着不平衡性、滞后性、分离性等现实难题。首先,武术文化发展存在地区间的不平衡性。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广大的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各地区间武术事业发展水平不平衡,武术文化建设的地区差异性日益凸显。同时,各地区关于武术事业的发展政策也不完全统一,存在经济发达地区对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更高的现象。其次,对武术文化发展的认识具有滞后性。一方面,武术文化中的精神思想没有得到较好继承,许多依托武术文化继承的思想内涵逐渐失去了精神力量,比如“天人合一”、兼容并包、自强不息等思想。另一方面,武术文化没能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虽然有的学校会开设武术类的体育课程,社会上也有各式各样的武术教育机构,但学武尚武、强身健体的氛围还不浓厚,全民健身的意识也较薄弱,没有很好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有机结合。最后,武术文化理论建设与实践建设存在分离性。我国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步入现代社会,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承梳理、转型发展仍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理论与实践呈相互分离的发展态势,将武术文化建设理论运用到武术文化建设实践中去的情况还较少,无法很好地把握人民群众的武术文化需求。

2 价值逻辑:深刻理解武术文化的重大价值

2.1 武术文化发展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呼应

武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武术文化可以将我们民族历史上的优良品德进行有效传承,弘扬彰显民族精神。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武术的发展,1953年,国家体委就专门设置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提出了“发掘、整理、提高、发扬、光大”武术的工作方针,这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指导意义;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的顺利召开为武术事业发展的继往开来指明了前进方向。武术文化深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基因之中,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武术事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进而促进体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

2.2 武术文化发展是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武术文化内容庞杂多端、精深博大,武德是武术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武德中的见义勇为、谦虚坚韧、侠义济民等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与性格底色。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以武侠精神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为了民族与国家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武德不仅体现在英雄豪杰身上,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能”,它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与思维方式,使得人口众多的中华民族能够形成一个集体,五千年来一直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入新时代,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武术文化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充分发挥武术文化在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过程中助推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凝聚人心,增进民族向心力、凝聚力。

2.3 武术文化发展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发需要

中华民族对于武术文化有着特殊的情结,可以说武术全方位、宽领域地表达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思维定势、行为方式和审美情趣,有其自身的内涵和内容。武术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相互交织、相互交融,使得武术文化天然地刻有传统文化的鲜明印记。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中国文化的特有属性,发展武术、发展武术文化就是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随着体育强国建设步入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中华传统体育融入世界体育体系成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永续发展的核心要义。只有让世界了解我们的武术文化,认同并接受我们的武术文化,才能进一步推动传统体育走向世界,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中不断增强中华体育的影响力,真正实现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

3 实践逻辑:新时代武术文化发展的突破路径

根据文化三层次结构的观点来看,“文化结构是指文化系统内部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与秩序。文化结构的不同,决定了文化系统的不同类型、性质与功能”。[1]武术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新时代发展好武术文化,就必须梳理清楚武术文化的结构,把握好文化系统内部诸多要素相互联系作用的方式与秩序,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去优化武术文化结构,进而实现武术文化建设路径的创新。

3.1 打造物质载体:加快提供良好的武术文化体育设施

武术文化的呈现展示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要充分发挥武术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繁荣武术文化事业。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按照2013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61亿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2]一是要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武术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机制。各级政府要逐步实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措施,充分发挥地方财政对武术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武术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中来;二是要对武术文化体育设施在各地区进行合理布局。数据显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共有大型体育场馆数量1093个,其中以江苏、广东两省数量最多,分别达到99个和96个,平均数为35.26个。[2]由此可见,我国各地区间的文化体育设施分配并不合理,需要加强对体育文化建设落后地区的资源倾斜,加大财政力度和政策倾斜性,帮助扶持这部分相对落后地区加速发展;三是武术文化体育设施管理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武术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武术文化体育设施这个平台进行武术活动,加强武术文化学习,提升身体素质,以良好的管理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的武术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满足人民需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武术文化的影响力。

3.2 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合理的武术文化制度保障

制度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制度文化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规范,制约着特定群体中人们的行为,有相当的稳定性与继承性。一项完备合理的制度机制是武术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的基本前提。要精心规划,创新设计,加快形成合理的武术文化建设制度机制,使之成为保障我国武术事业不断前进的“压舱石”。一是要注重发挥制度的指导性与约束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体育事业的建设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文件,为我们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鲜明的政治导向与价值引领。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切实将体育政策落实落细,特别是涉及到关于传统武术建设部分的内容,务必遵循文件要求,在结合地方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武术文化;二是要注重发挥制度的鞭策性和激励性。要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鼓励各级政府、社会力量形成武术文化建设的合力,以制度促进步,以制度谋发展,将以制度保障武术文化建设的优势最大化;三是要注重制度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武术事业领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乱象,究其根源,是没有建立好、利用好我们的相关制度。要加强对武术事业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以制度机制将武术文化纳入武术事业的发展计划之中,进而促进武术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3.3 营造社会氛围:加快提升人民的武术精神文化素养

加强武术文化建设,必须把丰富精神文化内容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加强武术文化供给,提供优质武术文化产品。优质的武术文化产品是弘扬传播文化的有效载体,虽然目前武术文化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但很明显文化建设没有跟上武术事业发展的步伐。因此,需要大力扶持武术文化创造工作,始终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努力推出一批品质优良的武术影视、武术音乐、武术文学等文艺作品,进一步丰富武术文化的表达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武术文化需求,传播武术文化知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挖掘武术精神文化内涵,全面展示武术的社会价值。武术精神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观念,包括生命观、健康观、健美观、伦理观等,但武术精神文化还没能真正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和载体。武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它为人民群众服务,也需要人民群众自己去实践。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打破对武术的固有认知,从文化的高度重新认识武术、理解武术,不断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发挥武术精神文化对群众的激励与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武术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中华武术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武术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我国青少年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