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适能训练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发展研究

2021-11-21刘南希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9期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儿童

刘南希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体适能训练作为体育教学领域中一个十分新颖的概念,在我国体育教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关注。在儿童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积极参加体适能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未来人才提供了良好的体能保障,促使全国人民在整体上摆脱亚健康状态。

1 体适能训练的概念及其意义

体适能训练这一概念来自英语Physical Fitness,是一个较为全面的体育学概念。主要指的是每个人的身体各个部分或者是各个系统在面临突发状况时的随机应变能力,其考核的范围较为宽广和全面,主要有基本身体素质,包含力量、耐力、平衡能力、协调性、柔韧性,以及反应速度等各方面,还有基本动作技能,包括走、跑、跳、投掷、攀、钻、爬行、悬垂、翻滚、推拉等基本生活技能。在体育教育和训练当中,只有以上各方面均衡、同步发展,儿童青少年的综合身体能力才能得以有效提升,并且确保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拥有充足的体能和精力,同时还能在业余时间拥有足够的身体能力去享受休闲活动,也能缓解学习和工作所带来的精神压力[1]。

体适能训练作为现代化体育教育中十分重要和科学的一大教学理念,对于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体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体适能与运动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体适能对于儿童青少年运动时激素水平的提升、幼儿时期神经系统反应速度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骨骼、肌肉以及关节等身体结构起到多重的保护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运动能力和运动表现也取决于参与运动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体适能与心理健康相辅相成,可以促进运动表现的提升,运动过程中,随着激素的分泌,体能的消耗,可以有效缓解学习和工作中的精神压力[2],对儿童青少年阶段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1.2 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改革

由于体育教育在近些年来才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因此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之路还很漫长。体适能教学涵盖了各方面体育素质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幼儿园和小学尤为明显,对学生体育运动表现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也使得体育学科教育形成更为全面和严谨的学科体系。在上课过程中,体育教学形式也更为新颖和多元化。因此,在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实现“体育强国”战略口号方面,体适能训练体现出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1.3 促进学生健康管理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开展体适能训练,不但可以在课堂教学阶段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并且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力,并且使学生在工作中也能具有良好的健康管理意识,从而降低职业病如颈椎、腰椎劳损等问题的出现,降低医疗支出,使社会整体呈现出积极健康的状态,最终使体育强国和科学的体育观念与健康的关系形成体系。

1.4 促进科学技术在青少年中的普及

在我国现代化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技术手段,在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科学的体适能训练同样需要借助多样化的现代化科技手段,从而使体适能教学表现出科技性、专业性[3]。比如,以多媒体设备展示体育训练的方式方法,以智能运动设备如手环来测量运动过程中的身体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根据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状况来制订符合自身的体适能训练计划。

2 体适能训练在儿童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开展的有效策略

体适能训练在我国现代化体育教育工作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为推动我国现代化体育教学工作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及先进性思想方向。在现阶段教学工作中,针对儿童青少年开展体适能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兴趣永远是激发学习动力的源泉。开展体适能训练也同样如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保证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在后期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确保体适能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4]。在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体育的魅力,比如通过展示我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夺冠的激情时刻,将体育精神与爱国热情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训练中的热情,为体适能教学工作做好良好的精神铺垫。

2.2 以理论知识强化学生体适能的知识储备

体适能训练作为十分科学的体育训练体系,其内容包含了许多学科知识,如健康管理、营养学、运动康复学、骨骼解剖学、肌肉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各个方面。所以,学生学习体适能,也是提升综合知识储备和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学生只有储备了充足的理论知识之后,才能意识到体育运动与自身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从而以科学的训练思维为指导思想,加入到体适能的训练之中。

儿童青少年还处在认识世界和自身的过程之中,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在开展理论知识教学的工作时,从学生的好奇心强这一角度出发,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比如,在开展营养学知识的普及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展示相关的纪录片或者课件,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者与个人健康和运动的关系;合理的饮食结构应当如何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的比例。比较瘦弱的学生,可通过高碳水、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结构达到增长体重的目的;而具有一定肥胖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低碳水、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结构来减掉多余脂肪等。学生在认识到体育与自身的密切关系之后,加上教师对体育与健康正确思想观念的引导,学生便会在潜意识中形成对自身体能状态强化的思想意识,从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自身的生活和运动之中。

2.3 根据学生需求来开展体适能训练

体适能训练是对学生综合体育素质进行训练的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方式,其对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能力都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因此,在开展体适能训练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综合分析,为每位学生在体育表现中的弱势方面制订针对性的体适能训练计划,以促进每位儿童青少年综合体育素质的有效提升。

首先,在体育教学初期,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体能测试,来收集学生的体育数据[5]。比如,通过长跑来了解学生的心肺功能;通过短跑来了解学生无氧极限能力;通过坐位体前屈来了解学生的柔韧性;通过跳绳测试来了解学生踝关节的力量及手眼协调能力;通过平衡木测试了解学生的平衡能力等。在一系列科学系统的体能测试之后,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进而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

其次,教师应通过一个通用计划来确保每位学生综合体育素质能力的保持,同时再给出针对每位学生的计划。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保持心肺功能,给出长跑、跳绳等训练计划;保持学生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可以给出引体向上、徒手深蹲、靠墙静蹲等训练计划。针对心肺功能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有氧运动的训练;针对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弱的学生,适当增加力量方面的训练。

最后,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身体情况,提供给学生合理的饮食结构建议。饮食结构应遵循一个通用的大前提,即少油少盐,蔬菜多样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要有合理的比例摄入。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优质碳水、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区别及脂肪中的长链不饱和脂肪和饱和脂肪之间的区别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通过对学生体能素质需求的综合分析,给出与之相适应的体能训练计划和饮食计划是体适能科学性的主要体现,并且能够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供有效的思想指导。

2.4 增加体育器材的投入

随着体育教学工作日益得以重视,学校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应当适当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完备的体育器材是科学体适能训练工作开展的条件性保障。

在场地方面,塑胶操场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本条件。塑胶跑道具有弹性良好、地面平整、防滑等特性,可以确保学生在开展跑步训练时,避免因地面不平整或者湿滑,导致不慎扭伤、摔伤情况的出现。而良好的弹性可以吸收和缓冲跑步过程中膝关节承受的冲击力,从而避免膝关节半月板慢性运动劳损现象的产生。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搭建室内操场,确保学生在雨雪天气下也可以正常开展体育运动训练。

在器材方面,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体育器材,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传统的体育课堂,体育开展的方式十分有限,因此学生的参与度往往不高。而在体适能训练方式下,由于其具有十分多样化的学科体系,因此多样化的体育器材也是确保体适能训练工作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

增加足球和篮球的投入,可以同时带动数十名学生参与到运动训练当中。除了针对足球技巧的训练,足球运动对于学生体能的要求也是十分高的[6]。学生参与足球训练的同时,也会参与长跑、短跑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心肺功能、耐力及爆发力。

增加羽毛球的投入,同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肺功能、敏捷的反应、良好的跳跃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以及身体柔韧性[7]。通过羽毛球的训练,学生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避免出现慢性劳损性疾病。

增加铅球和实心球的投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上肢力量、核心力量以及爆发力。对于力量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参与到铅球和实心球的训练当中,可以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力量。良好的核心力量,也是对脊椎的有效保护,避免学生出现脊椎侧弯、变形等不良体态。

对于综合力量和心肺功能较弱的学生,乒乓球运动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学生可以通过乒乓球训练,逐步提升自身的上肢力量和手眼协调能力及反应能力。

跳绳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混合的体育项目,具有诸多优点。跳绳可以提升学生小腿肌肉力量,提升踝关节的灵活程度和力量。在跳绳的过程中,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长期跳绳,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弹速”,使学生在跑步运动中拥有优秀的运动表现。

通过增加体育器材的投入,学生多方面的体能素质都能得到科学有效的训练,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通过体适能训练,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组成部分。

2.5 给予学生适时的肯定和鼓励

儿童青少年具有渴望表现自己,并且希望得到他人关注和肯定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师应在开展体适能训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并对学生的体适能训练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8],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有效缓解参加体适能训练时的紧张情绪,从而使学生的运动表现得到有效提升。

3 结语

在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儿童青少年体适能的训练已经成为一个较为热门的话题。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积极融入体适能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有效推动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从而提升我国体育教学整体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为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青少年运动儿童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不正经运动范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