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伦理视角下滇西北旅游线路开发与设计探讨

2021-11-21王玲伟

当代旅游 2021年7期
关键词:旅游者景点伦理

王玲伟

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云南昆明 650504

引言

近年来,云南提出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的战略。为达到这一目标,作为云南众多旅游线路的代表,滇西北旅游线路必须适时做出一些改变。旅游线路开发与设计既是一种技术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还应该是一种伦理活动。本文尝试从旅游伦理的视角,针对滇西北旅游线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经济伦理、文化伦理、环境伦理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 滇西北旅游线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跟风”现象严重,缺乏创新

当前,滇西北旅游线路几乎都是围绕崇圣寺三塔、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景点进行设计,旅游主题多为自然观光,旅游线路同质性非常严重。一般来说,旅游线路自主开发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投资回收周期较长,而旅游线路模仿风险较小,只需较低成本,并且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模仿成功。出于节约成本考虑,旅行社多采用“搭便车”形式[1],严重缺乏创新。

(二)以旅行社为中心,不顾旅游者需求

在旅游线路设计时,多数旅行社千篇一律地将热点旅游景区串在一起,进行“走马观花式”游览。笔者统计一条四天三夜的旅游线路,其中安排18个景点,游客不仅得不到休息、娱乐、放松的目的,更无法深入了解滇西北民族文化。旅行社以自身为中心,还表现在旅游活动安排上以其意志为主导。

(三)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社会责任

旅游路线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样才能保证旅游企业正常运营,但经济利益的追求不能演变成“不道德的经济”。旅游线路在开发与设计中,同时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2]。首先,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该是合格和优质的;其次,旅游线路安排的景点能最大程度发挥其人文价值的辐射以及道德教益作用;再次,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线路设计能为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创造经济效益,并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最后,承担文化责任。一方面,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避免旅游者和当地文化发生冲突,积极保护当地文化。

(四)破坏自然环境

滇西北旅游线路中,有很多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巨大,一些旅游景点甚至受到严重的生态威胁。例如:玉龙雪山云杉坪和牦牛坪本来是作为轮换使用,目的是对玉龙雪山游客容量进行限制。可是,大量团队游客涌入各个景点,旅游活动对游客吸引力超过了保护意识,旅游景区超负荷运转,这样的线路产品导致玉龙雪山冰川被严重破坏。

(五)宣传不良形象,错误引导社会风气

滇西北旅游线路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旅游资源,这里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还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例如:白族、纳西族等。然而,一些旅行社在旅游线路的宣传介绍上,刻意营造丽江是“艳遇之都”[3]。这种宣传使游客对“艳遇”的追求远远超过对民族文化的追捧,错误诱导游客的价值观。

二 从旅游伦理视角设计滇西北旅游线路的必要性

滇西北旅游线路被称为黄金旅游线路,是云南省旅游形象代表。作为旅游业发展重要环节之一,旅游线路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到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线路设计目的不是破坏和毁灭,而是保护和发展。在此前提下,学术界开始将关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伦理”问题。从旅游伦理视角对滇西北旅游线路进行审视,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工具来思考旅游活动和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用旅游伦理来考虑其“合理性”,从“善”和“正当”角度审视旅游线路设计,目的是使旅游活动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实现“有价值”的旅游。

三 旅游伦理视角下旅游路线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一)经济伦理的视角

从伦理学考量旅游经济活动,就是要从多方面考察旅游经济活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各利益相关者“共赢”的局面[4]。

一是景点选择做到“冷”“热”搭配。滇西北旅游线路景点大多是一些名气较大的热点景区,一些价值高、名气低的冷点景区未能入选旅游线路。这样的结果是热点景区人满为患,冷点景区持续走冷。滇西北旅游线路上有很多价值高的景点位于偏远地区,例如:大理喜洲古镇、丽江东巴大峡谷、怒江三江并流景区等。从经济伦理视角出发,旅游线路开发与设计也要将冷点景区考虑进去。尤其对于怒江等经济社会较为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热门旅游线路串联,将有利于其尽快融入滇西北旅游圈整体格局,实现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

二是获得的收益要回馈当地社区。社区是旅游资源的所在地,社区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也是旅游线路中的吸引点。旅游线路开发后,取得的收益除了维持旅游企业的运转外,还应该拨出一部分回馈当地社区。只有让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线路开发后的收益分配,社区才会更积极地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才会以友善平和的态度接待外来游客。

三是旅游价格要合理公平。滇西北旅游线路是“不合理低价游”的重灾区,同样线路的产品价格可能有较大差异。究其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利益驱使,部分旅行社通过旅游线路设计旅游购物、合同外景点等隐形消费项目。甚至,一些旅游线路中存在欺客、宰客等行为。例如:虽然旅游线路行程单中有大理苍山、崇圣寺三塔等景点,事实却是乘坐旅游大巴车远观,如果想参观还要重新购买门票。为了保证旅游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滇西北旅游线设计需要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平衡企业经济利益和旅游者利益,制定合理的费用和价格,避免欺骗旅游者。

(二)文化伦理的视角

一要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滇西北旅游线路的设计多属自然观光类型。云南虽然自然风光独特,但也拥有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文化、地方民俗风情。所以,从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出发,为了增加旅游者的文化知识,达到文化对旅游者的教化作用,要增加滇西北旅游线路的文化内涵。

二要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在旅游线路设计中,一些旅游企业为了迎合某些游客需求,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会对传统文化进行曲解和不切实际的加工。例如:把观赏摩梭人走婚习俗当作旅游路线中的产品,这种文化舞台化和商品化行为缺乏尊重,鉴于法律约束的局限性,建立尊重当地文化的旅游伦理在旅游线路设计中愈发重要。旅游线路设计前要在了解民族礼仪、习俗及禁忌的基础上,做到“入境问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

(三)生态伦理的视角

旅游生态伦理就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保持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哲学伦理[5]。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提倡低碳出行的交通方式。目前,我国很多景区内部引入了环保车,这是生态伦理观的一种践行方式。出于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考虑,滇西北旅游线应减少设置洱海游船、索道等交通方式,从交通出行方式上维护自然环境。旅游线路设计和开发中,应鼓励使用电瓶车等环保交通,也可考虑设计徒步游、自行车游等生态旅游产品。

二是线路设计上引入环境效应评估机制。环境效应评估是对建设项目或政策引起的环境变化所进行的预测、评价,并据此提出缓解环境负向变化的措施[6]。滇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旅游开发要将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旅游线路的设计不能将利益目标建立在牺牲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一旦在线路设计时自觉引入环境效应评估,这种道德观念会促成旅游线路的保护性开发。

四 结语

鉴于目前旅游线路中出现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负面现象,旅游伦理与旅游线路设计开发相融合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伦理是一种道德的约束,没有强制力。未来相关研究中,需要关注如何确保旅游线路设计和开发,旅行社要自觉遵守伦理准则,不断推动旅游伦理在旅游线路设计和开发中的运用。

猜你喜欢

旅游者景点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假期后,景点在干什么你想象不到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