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一体化下皖北营商环境优化研究

2021-11-21刘千雪李蒋婷

市场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皖北长三角营商

刘千雪,李蒋婷

(宿州学院商学院,安徽 宿州234000)

一、引言

长三角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区域包含上海、江苏、浙江及安徽省全域,地域广阔,长三角一体化能够实现长三角区域的互利共赢,也能对营商环境起到改善作用。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的环境,指市场主体在经营发展中涉及内外部环境的总和。优化营商环境能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区域间的开放合作,从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趋势,加速长三角各地区以及皖北经济的发展。皖北位于安徽北部,位于长三角城市群,有广袤的平原,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优越,但其经济相对欠发达。2020年皖北GDP总额为11195.21亿元,仅占安徽GDP的28.94%,原因为皖北营商环境存在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健全、人才流失和城市化率低等,因此,皖北应以长三角一体化为发展契机,深化与长三角区域的合作,加大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不断优化其营商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带动皖北区域经济发展。

二、长三角一体化下皖北营商环境优化的必要性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维护企业生产稳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体现。营商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营商环境能加速皖北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体系之中,使皖北在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得到优化,从而提高皖北综合竞争力。因此皖北应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一)推动更高水平协同开放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渠道。在长三角一体化下,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推动皖北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有利于建立高水平开放平台。在长三角一体化下,提高营商环境质量有利于皖北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完善浦东机场与皖北联通的轨道交通体系,加快皖北城市中心与电子商务中心等功能性平台,提高皖北综合服务水平。第二,有利于共同推进开放合作。皖北加强长三角区域内合作能够放宽市场准入,降低新兴产业进入门槛,促进皖北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对外开放。依托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腹地,加大皖北对外投资合作,鼓励皖北先进制造业、金融服务业走出去,不断提升协同开放合作水平。第三,深化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了在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合作,推动皖北与上海对接,进而促进皖北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模式,引进丰富的医疗资源。鼓励资深企业在皖北建厂办厂,提升皖北的工业实力。

(二)提供公共服务共享

公共服务是提高营商环境的重要条件,也是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因素。首先,营商环境优化可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化。在长三角一体化下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推进皖北居民享受公共服务异地结算,为居民提供便利;革新了跨区域服务机制,实现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便利了公共服务共享。其次,共享高质量教育资源。皖北可以在长三角地区优质的学前教育、中小学资源的基础上,学习其高效高质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资源跨区域帮扶,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居民知识水平。同时加强长三角区域各大高校的全面合作,鼓励江浙沪一带的一流大学在皖北设立分支机构,培养综合型人才。再次,加强了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皖北具备泗州戏、唢呐、淮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文化与商业合作,培育一批以文化发展为主的企业,更好地发挥文化的经济价值;还有利于加强万佛塔、尉迟寺遗址等重点文物和古建筑的保护,开展考古研究;在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使得消费者更好地了解皖北文化,拉动皖北经济的增长。联合皖北文化遗产和遗迹,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特色文化。

(三)建设长三角生态一体化

在长三角一体化下,优化营商环境可以加快皖北生态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首先,皖北应制定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完善生态水源保护法规,加强对龙子湖、淮河等区域的保护,既坚持了绿色发展原则,又有利于打造皖北生态宜居的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其次,带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长三角示范区的牵引作用,提升长三角区域的服务功能,引领江苏、浙江及皖北区域综合开发。在长三角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下,为皖北地区吸引企业、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最后,探索新的发展理念。在长三角区域生态发展的影响下,将一体化发展融入绿色、协调的发展理念中,实现了皖北与长三角地区的共治共享共赢,为皖北打破陈旧的观念奠定基础,也有利于皖北产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三、皖北营商环境优化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水平低下,发展动力不足

提高经济水平是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但由于皖北经济发展落后,发展动力不足,影响皖北营商环境的质量,首先,皖北生产总值低。2020年前三季度安徽省GDP总额为27668.1亿元,而皖北GDP只有8106.75亿元,仅占安徽总额的29.3%,皖北经济总量小,制约着皖北产业的深入发展。其次,居民消费水平低。2020年安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442元,而皖北仅有36056.1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安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2020年上半年,安徽CPI为102.74,同比上涨2.7%,而皖北只有102.58。消费水平低,导致难以吸引企业进入皖北市场。最后,第二产业占比低。2020年,安徽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15671.7亿元,同比增长5.2%,而皖北仅有4231.4亿元,只占安徽总额的27%,工业水平的落后使得皖北缺乏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导致皖北地区经济失去活力。

(二)缺乏人才,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可以为皖北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智力支持,但皖北存在一些人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受教育程度低。2019年度安徽总人口文盲率为5.06%,人均受教育年数为9.32年,位于皖北的亳州人均受教育年数只有8.32年。受教育水平低下导致皖北创新力量弱,优化营商环境动力不足。第二,人才外流严重。2019年中国科技大学的本省生源占比32.33%,但本省就业率仅有23.31%,出现人才流失。而皖北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经济发展滞后,收入水平较低,导致人才不断外流,使得皖北地区发展缺乏人才缺乏智力支持。第三,高新技术人员不足。皖北地区同时缺乏高层技术与管理人才,先进制造业中的高级技工,其比例仅占6%。虽然农村有众多剩余劳动力,但其基本操作技能不足,使皖北产业升级缺乏技术保障。

(三)基础设施不健全,制约皖北发展

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皖北招商引资,也有利于居民生产生活,但皖北基础设施欠发达,制约其营商环境的发展。第一,皖北铁路交通体系不完善。至2020年,安徽铁路总里程已达到51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有2165公里。县域铁路覆盖率达到80%。而皖北新建铁路里程只有1005公里,仅占安徽铁路总里程的19.7%,交通的铺设率低,导致周边产业难以引进来,皖北产业难以走出去。第二,皖北互联网覆盖率低。截至2020年6月,安徽建成5G基站13121个,而皖北只建成5033个。通信设施落后,导致皖北对外交流不便,使得皖北经济难以迅速发展,也带来农业机械化普及率低,物联网发展不足等问题。第三,皖北港口吞吐量少。截至2020年,安徽省港口吞吐量共有54095万吨,而皖北港口吞吐量只有2179万吨,仅占安徽总量的4.47%。皖北河流众多,但港口吞吐量却极少,制约了皖北货物的对外运输,同时也限制了先进设备的引进。

(四)农村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

城镇化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也是提高营商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但皖北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较为缓慢,严重阻碍了城镇化进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皖北地区财政收支不均衡。2020年皖北地区人均财政支出为1071.6元,占全省平均水平的45%;皖北人均财政收入仅为445.8元,只占全省平均水平的22.45%。皖北地区社会资本总量有限,可以转化为投资的资本量少,而当地投资不足,又导致对外资金的吸引力不足。第二,皖北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均衡。2020年皖北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36056.17元,农村人均收入为15428.5元。而安徽城乡居民收入平均水平分别为39442元和16620元,皖北与安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农村居民收入低下,群众购买力低下,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皖北城乡发展不均衡,城镇化率较低。2019年安徽城镇化率为55.81%,而皖北的亳州、宿州、阜阳分别只有42.22%、43.96%、44.62%,落后于安徽的平均水平。城镇覆盖率低,导致农村发展缓慢,致使皖北经济水平增速平缓,营商环境发展艰难。

四、推动皖北营商环境优化建议

(一)促进经济发展,强化动力

经济发展以产业结构为支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能有效地拉动经济的较快增长。发达的经济能够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促进商业互联互通。因此皖北要想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必须调整其产业结构,赋予产业发展活力。首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长三角区域为依托,积极引进技术型新兴产业,为皖北产业发展提供模板。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条件。其次,要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政府要给予皖北企业政策和资金扶持,优化产业政策,降低新兴产业进入门槛,将政府闲余资金投入创新产业,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最后,推动皖北与长三角区域资源互利共享。发挥长三角一体化的资源优势,加强皖北煤炭和水电资源与长三角地区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优质资源相互供给,制定资源调配的优惠协议,实现皖北和长三角地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加强两地的长期合作。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有力支撑,是社会生产的创造者,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皖北要想留住人才,发挥其才智,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首先,引才要更加精准务实。皖北是老龄化严重和产业转型任务繁重的地区,应引进年轻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企业应创造条件将皖北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先吸引在皖北就业创业,如:宿州砀山可以围绕砀山梨与宿州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对接,开展相关研究课题,引进电商人才,为产品线上销售助力。其次,要为人才提供更多深造学习的机会。积极推动高校间的交流学习,开展皖北高校与长三角地区高校产学研的学习模式。企业也要为应届生提供深造的资金和学习的机会,派遣应届生去各地区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经验,使他们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最后,要注重民生保障,留住人才。皖北应给予人才适当的工资待遇,为人才提供医疗、养老以及住房等保障,满足其生活需求。拓宽人才渠道,扩大海外招生资源,将更多人才吸引至当地就业,为企业发展助力。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综合发展

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为营商环境吸引外来资源。皖北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皖北经济全方位发展。首先,要建设通达的交通体系。建设多种渠道的交通网,通过水路、铁路、公路、航空多种交通方式连接组合,完善皖北交通体系。在长三角一体化下,皖北应充分抓住机遇,完善与周边的交通要道,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推动皖北面向长三角。其次,要不断更新通信设施。不断加强信息网络、卫星网络、无线网络建设,开设互联网学习课程,将互联网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加强民众对5G的认知,满足社会的信息化需求,实现获取信息的便捷化。最后,充分利用水资源。皖北应利用河流众多等自然条件,兴建水库,既可以蓄洪防旱,又可以提供生活及工业用水;皖北还可以助力长江三角洲地区修建水电站,利用长江水能发电,发展清洁能源;引进滴灌、喷灌技术,修建蓄水池,收集雨水,发展节水农业,促进皖北农业高质高产。

(四)推动城镇化建设,带动农村发展

城镇化建设能够刺激居民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皖北若想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经济发展水平,首先,要提升城镇水平,带动乡村发展。城镇要重点关注教育、医疗、交通等配套设施的优化,以此促进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优化城市居住环境,有效提升城镇的承载力。其次,城镇要加强与农村的产业合作。城镇可以在农村建厂办厂,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原材料及劳动力,既发展自身产业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后,尝试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根据皖北各地区的资源分布,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产业向城市集聚。因地制宜地培育特色经济,农村可以发展旅游业、养殖业等产业,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众多劳动力。城镇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从农民手中购买农产品,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既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为城镇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实现农村和城镇的双赢。

五、结论

营商环境是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制约皖北发展的首要因素。长三角一体化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契机,为皖北发展赋能,助力于皖北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经济发展增速。因此,皖北要提升在长三角区域的竞争力,必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但在长三角一体化下皖北存在经济水平低、人才流失、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化率低等问题。因此,皖北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长三角一体化下,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人才培养、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城镇化建设等优化建议,为皖北发展出谋划策,以此消除制约因素,有效优化皖北营商环境,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皖北长三角营商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皖北地区老年女性健康管理状况调查报告
汉字也逗趣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潼关:优化营商环境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