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电商进口监管优化研究

2021-11-21黄亦薇

对外经贸 2021年7期
关键词:海关跨境区块

黄亦薇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一、引言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至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国际运输运力紧张,供应链成本上涨,全球消费力下降,导致2020年全年外贸进出口低迷,2020年1-2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为-3.2%,至第三季度才开始由负转正。而跨境电商交易依托线上网络非接触性交易,受疫情影响较小,即便有部分线下交易也因疫情原因转到了线上,跨境电商进出口则逆势增长,2020前三季度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平台进出口1873.9亿元,已超2019年全年,大幅增长52.8%,2020全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验放进出口清单24.5亿票,同比增长63.3%[1],为外贸回稳作出突出贡献。然而,除了增加贸易量和贸易额以外,大幅增长的跨境电商业务也给进出口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尤其在618、双十一、黑五等电商大促期间,这种高频次、碎片化的贸易方式使海关跨境监管和风险评估面临巨大挑战,信息审核、税收征管、物流追踪等各个环节都有问题出现。因此如何解决跨境电商监管中的问题,建立高效、安全的跨境电商监管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由所有参与者共同记录信息的对账系统,是多个信息节点以链状结构组成的共享分布式数据库[2],具有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可追溯等特征,其有望成为优化跨境电商进口监管的助力良方。

二、跨境电商进口海关监管流程

海关根据跨境电商“无纸化、无界化、虚拟化和便利化”的特征,主要采用专门平台与专用账册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管。现在海关大部分业务信息数据都与“单一窗口”系统对接,海关的数据可以通过该系统与其他监管部门提交的数据进行实时对接与验证,从而甄别出进口货物的风险,有效监管。

在跨境电商进口监管中涉及的主要对象有:消费者(个人或企业)、电子支付、跨境电商平台、物流方(快递、邮政、货代、配送中心等)。进口监管的数据流程是以跨境电商平台为中心,同时衔接物流、支付和消费者。当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下单购买后,由跨境电商企业向海关递交订单数据,支付方向海关传输支付信息,物流方向海关传递商品物流信息数据,跨境电商平台或其报关代理企业通过“单一窗口”或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申报提交电子报关单后,海关通过这些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和判断,由电脑系统进行审单和布控,待商品进入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后,开始按后台指令开展现场监管作业[3]。

海关现场具体的监管作业流程如下。首先审单,大部分的审单工作都由电脑系统完成,只有少部分单证会转为人工审核。主要是针对单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和确认,例如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价格、原产地等信息,如发现有不符则要求申报人重新申报或补充说明。然后查验,主要是确保没有违禁品并保证商品实物与单证申报相符。接下来对商品进行征税,不同类别的产品征收不同税别。比如,对邮递、快件渠道中的跨境电商物品主要征收个人物品税,现场开具税单;对跨境电商商品征收“跨境电商综合税”。最后放行,对查验正常的可办理放行手续,通过国内快递公司派送至消费者;对查验异常的商品进行扣留或退运,后续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从以上跨境电商进口监管的流程来看,分散于不同跨境电商参与方和各个环节的信息采集数量多且繁杂,牵涉到消费者、销售方、跨境电商平台、物流方、支付中介、税务部门等等,并且这些跨境电商的参与方并不在一个国家或关境内,这就使信息数据采集、追踪和审核变得困难。而信息的采集、追踪和审核是跨境电商监管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海关部门进行贸易风险评估、贸易便利化实施、税收征管和物流跟踪等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通过获取商品价格、用途和产地的准确信息,可以对其进行基本风险评估,并判断是否可以采取简便放行模式;获得货物的物流信息,可以对货物的物流过程进行追溯和监管。

(一)对虚假交易信息的鉴别

监控企业有否利用海关按照业务流程分割监管的特点和进口税务政策之间的差异,提交虚假商品或交易信息进行偷税漏税、走私违法活动。在海关进口监管的数据审核环节,现场监管人员只能核对数据,无法接触、查看货物,而在“三单对碰”审核实施过程中,伪造的“订单”“运单”“支付单”等数据信息,通过人为操作可能呈现出符合审单逻辑、毫无错漏的情况,但单证背后实际支付行为是否真的完成也很难查验。因此,在审核环节较难及时发现这些问题,成为目前海关进口监管方向。

有否伪报瞒报交易信息,是海关审核单证数据、进行进口监管的重要方面。但由于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大都为小包裹(如小配件、小饰品、小家电等),数量大,种类杂,批次多,海关接受申报的数量很多,而且在监管中一贯秉持便捷通关的精神,应对各种各样跨境商品的信息数据制定清晰明确的统一申报规范。

(二)对物流追踪和风险监控

一般来说,跨境电商进口的物流过程大抵包括国外出境清关、国际物流、入境清关、境内物流等,每步流程又可进一步细分为配货、仓储、报关、清关、配送等环节,这些周转环节都有可能使跨境电商物流跨度更长,物流节点数据更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步骤出现问题或延误都会影响后续。由此,对跨境商品进行物流数据追踪成为难点。国内与国际的物流信息化程度和数据追踪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动荡地区的运输,对商品进行物流信息追踪困难,有时海关和消费者即使有货运单也查不到商品物流信息,无法掌握物流和商品流向,形成物流盲区,难以实现实时有效地追踪跨境物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海关应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否则会直接影响海关实时监管的效能。

同时,商品在较长的运输期间内也很容易出现较高的货损率,这必然引起退换货的增加,这就又进一步增加了物流的环节、时间和成本,会产生更多的不可控因素,从而不仅降低了电商物流效率,增大了物流的脆弱性风险,直接增加了海关的监管风险,还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和跨境电商企业对货损协商处理的对接。所以,总的来说,如果海关对物流数据追踪效率不高,会影响对物流风险的监控,增加进口监管的风险。

(三)对跨境电商全程监管

近年海关部门建立了跨境电商进出口统一版系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等信息化智能系统,大大提高了海关监管和商品通关的效率。现在使用的“单一窗口”系统将国际贸易流程中涉及的企业、个人、海关、税务和其他监管机构接入,但各个环节与部门间涉及的信息壁垒,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将跨境电商整体流程整合其中进行统一监管,实现大通关整体协同是发展方向。对境外有些“海淘”“代购”商品以邮递、快件物品通关,对于已经接入系统的商品信息数据(如商品规格、价格、原产地、税号等)对其进行大数据分析整理,形成商品价格、用途等报告,以供海关监管人员进行参考。

四、区块链的技术优势

从以上监管流程可以看出,鉴别虚假信息,提高物流信息追踪效率,完善全程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填补监管漏洞,首先要有先进强大的信息采集、数据集合与分析系统,能从海量交易信息和申报数据中甄别并判断各类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关联性,才能对后续的监管操作起主导作用,由此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国家利益。而以解决数字交易信任问题与保障安全为目标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放性、去中心化、可溯源性及不可篡改等特性,为海关进行高效监管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

(一)开放性保证信息公开透明

区块链技术运用的哈希运算可以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使链上存储的信息公开透明,各个节点上对应的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用户可以随时查询链上的每一条信息记录来检验所需信息的真伪。

(二)去中心化提高信息录入与查询效率

区块链技术基于分布式账本结构,具有去中心化特质。即区块链上的分布在各个节点的用户都可以随时记录、存储信息,也可以访问整个信息数据库及其历史,各个节点都是以平等的地位共同记录信息、维护数据库和系统功能,不需要通过中介机构或控制中心,各个节点用户之间就可以查询并核实信息。

(三)不可篡改性确保信息安全

不可篡改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主要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来实现。非对称加密算法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植入两个同时存在的密码,区块链系统中使用加密时,需要进行对应解密,这样就能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信息一旦被输入区块链中就会被安全储存,不可篡改,保证了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四)可溯源性实现全程可追溯

区块链的时序数据技术能对跨境电商交易和物流上所有环节的信息进行时序验证,将各个环节或节点按照事件发生的次序连接,每个环节都有独一无二的时间戳标记,为跨境电商整个体系中的数据信息提供准确的时间,实现全程可追溯[4]。

五、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跨境电商进口监管

(一)有效解决虚假信息问题

由于跨境电商交易链上的参与者(支付机构、跨境电商企业、消费者等)与监管机构之间始终存在着信息壁垒,海关在监管过程中很难交叉验证各个参与者提交的多种数据源,只能被动地通过系统接收“自证类”的申报信息,这使海关难以鉴别虚假交易信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跨境电商监管中,可以把跨境企业、消费者、支付机构、海关、税务等各个参与方作为链上成员都有效地串联起来。在区块链系统中,各方输入的信息公开透明,成员之间可以共享数据信息,互相交叉验证,确保信息与交易事实对等。2019年4月,天津口岸率先使用了海关区块链验证系统,在首单报关通关中,收货人、舱单传输人和报关行分别在区块链系统中上传了发票、运单、舱单、报关单等数据,对关境国别、贸易国、品名、单价、数量等关键字段进行了交叉验证,由系统来分析和确认。虽然跨境电商各参与方向海关申报的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向海关申报上传的信息由原来的企业“自证”变成了区块链系统的“他证”,形成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的系统信任,为海关监管提供了充分、真实的信息和条件,能有效地解决跨境电商监管中的虚假信息问题,减少偷税漏税、违法走私的情况发生,降低监管风险。

(二)提高跨境物流追踪和监管效率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电商物流平台,可以使商品的物流信息与实物流向实时对应匹配,实现物流全程可追溯。根据区块链技术的可溯源性特征,每件商品从出库、运输、仓储到终端配送,每个环节的日期、地点、运输方式等数据信息都按照时序完整地记录到区块链中,各环节信息无缝衔接,互相贯通,确保跨境商品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处于被跟踪状态,避免出现“物流盲点”。最后关于某一商品从生产销售再到物流配送的所有物流流转信息都可以汇聚成一个普通的条形码,实现一物一码的全链追溯。对海关来说,这便直接提高了对跨境商品进行实时追踪、信息审核和物流监管的效率,海关可以随时对所需的数据进行调取审核,用较少的人工和时间及时了解货物物流动态,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监管效率,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及时清楚地看到商品的运输路径及状态,保障自己的权益。

(三)助力海关实施全程监管

区块链技术将跨境电商进口业务链上的所有参与者进行联网融合,串联起生产商、贸易公司、物流企业、支付机构、货代企业、海关口岸、进出口监管等环节,使跨境电商交易的物流、贸易流、资金流、数据流在整个过程中贯通,形成一个由境外到境内,由口岸一线到国内市场的全链条信息可追溯的、多部门互相兼容的监管平台。海关由此可以从各环节对跨境进口商品进行跟踪,实施全程监管,从被动监管变成主动防御,大大降低海关执法与监管风险。

六、小结

随着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的不断发展,区块链技术目前正是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阶段,其开放性、可追溯性、安全性、去中心化等优势特征正好与跨境电商海关监管需求相契合,能有效解决海关监管中遇到的虚假信息问题,减少偷税漏税等违法案件的发生,能对商品实时全程追踪,提高监管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监管方式,使我国海关能更好地履行职能。

猜你喜欢

海关跨境区块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