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2021-11-20张志国

绿色中国·B 2021年10期
关键词:长臂猿热带雨林霸王

张志国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部,保护面积4269平方公里,保存了我国最完整、最多样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这里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唯一分布地,是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成为岛屿型热带雨林珍贵自然资源传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典范。

热带雨林是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海南熱带雨林是全球热带最北缘、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相对完好连片的岛屿型热带雨林。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设立,对保护我国弥足珍贵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及其珍稀特有物种,维护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筑牢海南自贸港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物种富集  雨林绿肺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部,规划面积4269平方公里。以五指山为中心向吊罗山、尖峰岭、霸王岭和黎母山辐射,沿海拔梯度发育了较为完整的垂直地带性植被,在植被类型、物种组成上表现出较高的完整性,热带自然生境维持着极高的原真性。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高,其中特有植物419种、特有动物23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海南苏铁、坡垒等6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海南长臂猿等14种。生物多样性指数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相当,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这里,是海南岛的生态制高点,海南岛森林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孕育了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海南岛最主要的江河,被誉为“海南水塔”,是海南岛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完整保护  修复先行

为了增强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减少人为干扰,统筹将人工林斑块纳入总体区划范围,并通过生态补偿、租赁、赎买、土地置换等创新机制,着力加强人工林的自然化改造;海南省通过国有土地等价置换和属性互换等措施,实现核心区原住居民有序平稳搬迁,为核心区的生态修复和物种保护创造良好的生态空间。目前,以海南长臂猿为代表的热带雨林珍稀特有物种生境已得到初步有效恢复。

法制铸魂  科技领航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通过制定条例、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将公园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确保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逐步修复改善珍稀特色物种的生境质量,逐步扩大海南长臂猿等珍稀动物的栖息空间和种群规模。依托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提升公园管理的智慧化、科技化水平。让园区居民在生态赋能中增强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在国家公园范围内建立自然教育基地4处,成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学校10所,在国家公园及周边社区先后开展自然教育43次,有效提高了国家公园知名度,让国家公园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乡镇,传播国家公园理念,提高了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常住人口2.43万人,主要是黎族和苗族,民风淳朴、文化独特、风情浓郁,黎苗歌舞异彩纷呈,黎族纹身古老神秘。这里有6万年前古人类遗址钱铁洞,船形屋营造技艺、黎族民歌、三月三节庆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黎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护常新  打造品牌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秉承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为当代人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

梁宜文  赠青山长情  护草木常青

梁宜文是吊罗山林业局科研生产科的一名工作人员。跟热带雨林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植物土专家”。

如果从18岁那年成为吊罗山林业局的一名护林员算起,梁宜文与热带雨林已经打了整整39年的交道。但在前10多个年头里,他跟雨林里郁郁葱葱的植物只能算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彼时,梁宜文在吊罗山的茂密雨林一趟趟巡逻,只知道不能让人破坏它,但它到底是“谁”,其实并不清楚。直到1996年的一天,梁宜文给一群来自上海的植物专家做向导时,后者的一句“你们天天保护热带雨林,到底知道自己在保护什么吗?”,让他一下子愣在了原地。

保护热带雨林,到底是在保护什么?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从那时起,梁宜文在雨林里待的时间越来越长,原本半天能巡逻完的路程,他往往能耗上一整天。

“一路上都在记录沿途有哪些植物物种,遇到不懂的,就记在本子上,回去后再查资料检索核对。”梁宜文还记得,那时候吊罗山林业局民政科收藏有一本《海南植物志》,他隔三差五便跑去借阅。后来,他更是花了3个月时间,把《海南植物志》完完整整地誊抄一遍。

“民政科负责人见我真的用了心,特地申请资金买回一套植物学工具书供我使用。”梁宜文说,随着吊罗山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过来进行科考调研的专家团队越来越多,他开始利用这个机会跟在旁边“偷师学艺”。

专家们见这个黑黢黢的护林员学得认真,也开始主动教他一些植物辨别的技巧与要点。一次,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一名专家在梁宜文的陪同下结束在吊罗山的科考后,特地留了他的联系方式。几天后,梁宜文收到专家寄来的一本《中国植物志》,让他兴奋了好几个星期。

山里条件艰苦,再加上是半路出家,让他学习这些专业植物学知识时并不算轻松。“花了10多年时间,我才算真正认识了吊罗山的2116种维管植物。”到今天,梁宜文早已练就一眼辨清植物科属与形态特征的本领,成了“一本行走的吊罗山植物志”。

除了做好植物科普工作,梁宜文更希望利用自己的植物分类与鉴定本领,给吊罗山和国家公园留下一些东西。

在林区内的动植物标本科普馆,一排排展示柜上摆满了各种腊叶标本,从海南粗榧到蝴蝶树,不少雨林珍稀保护植物物种都能在这里找到踪迹。这些标本均由梁宜文自己摸索自学,进行采集、压制和风干,到目前为止已经制作了1000多份。

一把采集剪、一把卷尺、一叠密封袋和一个微距相机,这是梁宜文如今上山必带的“四大法宝”。“我整理了100种对海南热带雨林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极小种群植物,根据它可能生长的生境,有目的性地去寻找。”他说。

既然是极小种群植物,空手而归自然是常有的事情,但也有难得的惊喜时刻——历经数年的找寻后,梁宜文于2018年前后在吊罗山雨林中发现了9株中国特产的稀有珍贵植物矮琼棕。梁宜文说,过去,老一辈专家曾在吊罗山发现过这种植物,但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再也没人能发现它的踪迹。这一次的发现,无疑对丰富和开展矮琼棕种群研究和保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翻开梁宜文的手机相册,1000余张照片几乎都是各种植物的全景或特写图。点开后会发现,不少植物照片都被标注了种名、发现地的坐标及编号。

梁宜文说,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吊罗山林区的生态修复与管护也在不断加强,他有信心能在自己退休前将这100种极小种群植物全部找齐,而这正是他们保护热带雨林的意义所在。

陈庆  37年深情守护长臂猿

昌江黎族自治县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陈庆,每次进山的时候,一定是手提一把砍刀,身穿军绿色外套,脚踩一双解放鞋。妻子黄耀文一看到丈夫这身打扮,就知道他又要进山了。“一周7天,不仅工作日在山里,周末有时也要进山,有时候我真觉得大山才是他的家。”

确实,对于陈庆来说,绵延的大山就是他的家,那里还有一群最可爱的“家人”——海南长臂猿。37年来他踏遍大山追寻长臂猿,协助科研团队一点点地解开了长臂猿的生存秘密,守护长臂猿已成为他内心抹不去的责任和寄托。

海南长臂猿,被称为人类最孤独的近亲,是全球最濒危灵长类动物,目前只有5群35只,仅分布在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栖息地的生态环境遭破坏,海南长臂猿一度仅剩下7只左右。1980年,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成立,经过相关科研单位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了长臂猿的活动和饮食规律,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海南长臂猿目前已经逐渐繁衍扩大,达到了目前的规模。

1984年,在乌烈林场当了6年伐木工人后,陈庆转岗到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当护林员,开始了他在大山深处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涯。在那个年代,当伐木工人的工资比当护林员高了不少,可陈庆还是下定决心要转岗:他热爱大山,愿意往山里跑,对霸王岭非常熟悉,对长臂猿更是充满了好奇。

到自然保护区当护林员后,由于熟悉霸王岭的环境,陈庆被借调去协助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监测长臂猿活动规律。从此,追寻长臂猿就成了陈庆的首要工作。

监测长臂猿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早晨七点多,先是要注意听长臂猿鸣叫,待猿声悠悠响起,判断出长臂猿所在的大致位置,就要立刻穿越山林赶过去,观察记录长臂猿的数量、饮食和玩耍状况,捡拾长臂猿的粪便和吃过的果实,带回去分析成分,制作成标本。

有一回,进山快一周了,都没有听到长臂猿叫声,陈庆有些沮丧。隔天早晨,山上突然传来一阵阵猿声,陈庆兴奋地拎起挎包就出门沿着声音一路追寻,下坡时不慎一脚踩空摔倒,摔伤了右脚踝骨。

空旷的大山里,没有人烟。陈庆只能咬着牙,连滚带爬了近两公里回到驻守点,给同样在外追寻长臂猿的同事留了言,拄着木棍走到山道拦下了一辆车才下山医治。这次受伤,养了快半年才彻底康复,康复后,陈庆又迫不及待地返回山里,繼续追寻长臂猿。

正是在陈庆等人的努力下,长臂猿的数量、饮食、活动区域等一点点地被了解清楚。人们开始知道了长臂猿食用的果实有100多种,长臂猿一个家庭通常是以一公两母集群活动,待小长臂猿长大后会有分家行为。

也正是在了解了这些长臂猿生存的规律后,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为保护长臂猿做了大量工作,设置了4个监测长臂猿的驻守点,种植了2000多亩长臂猿喜食的植物,宣传长臂猿已经面临濒危的风险……

渐渐地,长臂猿,从原先的7只慢慢繁衍到了35只,原先霸王岭境内破坏的生态区域也逐步恢复,长臂猿活动的范围从山顶扩大到山坡区域。

在陈庆看来,长臂猿身上还有许多谜团未解开,让他好奇依旧。“比如说长臂猿是怎么分群的,有些群体数量达到七八只了还没见分群,有些四五只就开始分群了,这还没办法解释。”

因为年岁渐高,陈庆已被调回到保护区科研科工作。由于长期接触长臂猿,陈庆已成为海南长臂猿研究圈里知名的“土专家”,每个到海南调查长臂猿的科研团队,都会慕名来找这位“土专家”当向导。

“这辈子都离不开这座大山,离不开它们了。退休了也要进山,直到我爬不动了为止。” 陈庆说,他热爱海南长臂猿,长臂猿是大山的精灵,他会用自己的一生来保护海南长臂猿。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之霸王岭景区素有“中国最好的热带雨林”之称

猜你喜欢

长臂猿热带雨林霸王
热带雨林“斑秃”之谜
长臂猿,请上空中绳桥
“霸王”不在家
无量山的精灵『体操健将』长臂猿
鄙视型礼让
为什么要保护热带雨林?
霸王沉浮